北京市教育体系工会活动调查研究以及对某高校工会活动开展的启示
2019-06-25刘慧媛
刘慧媛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3-013-02
摘 要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等诸多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期许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工会工作如何进行适应时代变化的革新,又如何通过工会活动发挥职能和作用,是我们工作中思考的重点。在全国工会工作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某高校又将如何开展以迁入新址为契机的、更为丰富的活动,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呢?本文将通过对北京市教育工会内十余所高校及教委直属五所业务单位近三年的工会活动分析研究,并以迁入新址为契机,提出某高校在今后工会活动开展上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工会 工会活动 改革创新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现如今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人们的物质基础的变化使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工会作为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要积极发挥“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职能,不断的进行自我革新和创新,适应职工的不断变化和提高的需求,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本文将通过研究北京市教育工会所属十余所高校,及教委直属五所业务单位近三年开展的工会活动,以全国总工会对工会工作的分类为基础,从职工参与收获、活动举办形式、面向人群、面向岗位及年度活动类型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近年来工会活动的特色和发展趋势,找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结合时代背景,提出适合今后在工会活动开展上的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意义
(一)社会环境的转变引起工会活动的变化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變化。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大背景下,我院职工的需求和诉求也有所变化和提升,如果依旧按原有思路进行工会活动的开展,或许不能满足职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工会就无法更好的发挥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无法更好的将职工群众凝聚在一起。
(二)全国总工会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工会改革
2015年7月7日中央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全国工会系统开始自上而下拉开了改革的序幕。这次改革的重点聚焦于如何去“四化”增“三性”,即去掉“行政化、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防止出现工会工作脱离职工群众的现象,进一步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三)某高校即将搬入新址,为更好的开展工会活动提供支持
工会工作基础条件会有很大变化,办公地点变得集中,硬件设施配备更为完善。实现集中办公后,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和活动的要求会更高,会有更多的期待和需求。在这些变化下,活动如何开展会更有效地发挥工会职能,更符合职工群众的需求,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及问题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教育工会系统内十余所高校及市教委直属五家单位近三年举办的院/校级工会活动为样本,以全国总工会对工会工作的十类重点应用项分类项为基础,重点分析劳动创新类、宣传教育类、交流合作类三大类共计1000余项活动。
共设计五个维度,以职工参与收获(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个人成长、技能提升)、举办形式(参观出游、体育比赛、技能比赛、智力竞赛、知识讲座、其他)、面向人群(新职工、青年职工、女职工、老职工、全员)、面向岗位(业务岗、管理岗、工勤岗、全体)和年度活动类型(2015年、2016年、2017年)进行分析。
(二)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为我院今后工会活动提出参考,统计数据涉及北京市教育工会各基层工会,统计分析近三年开展的活动类型和变化趋势,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三、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一)活动开展多以宣传教育类为主
以全国总工会分类为基础的三类重点应用分类统计,“宣传教育类”共占比69%,“交流合作类”占比21%,“劳动创新类”占比10%。可以看出,宣传教育类活动是目前工会组织活动的重点,其活动内容大致有讲座、运动会、文艺演出这些文体活动。这类活动的特点是由工会统一组织,职工参加活动,职工参与组织较少。而可以提供职工交流互动的活动仅21%。此外,劳动创新类活动主要是各类岗位技能竞赛,活动开展量占比较少。
(二)活动开展内容更多涉及增强职工身体健康
从职工参加活动的“参与收获”上看,“强身健体”占比47%,“个人成长”及“技能提升”总占比35%;从举办活动形式上看,“体育比赛”活动占比46%,“智力竞赛”、“讲座”等可以满足职工内心需求的活动总和仅占23%;可以看出,工会活动举办的类型和更偏重于增强职工身体健康,而对职工精神健康和精神需求方面,活动开展相对薄弱。
(三)面向人群及岗位有所不平衡
从面向人群上看,面向“新职工”及“青年职工”占总活动量的16%,面向“老职工”仅占1%;针对岗位举办的活动占总活动量的10%,其中面向“业务岗”活动占比80%,面向“管理岗”和“工勤岗”活动仅占20%。此外,女工工作一直是工会工作关注的重点,面向女职工占活动总量33%。可以看出,活动开展人群更为偏向新职工及青年职工,面向岗位多偏向业务岗位。
(四)年度活动开展重点
从年度活动的参与收获上看,“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技能提升”三年活动量基本持平,总和年均230次;“个人成长”活动总量逐年提升,年增长近10%。可以看出,职工近两年的需求变化更聚焦于个人成长与发展。
(五)某高校职工的特点
某高校职工特点整体呈现“四多一少”的现象,即“女职工多、业务岗多、脑力劳动多、高学历多、集中办公少”。截至2017年底,依据工会会员相关数据,女性职工占职工总数60%;职工中以业务岗占多数,占职工总数70%,其中业务岗又多以科研岗、专技岗等头脑运用量大的工作性质为主。职工整体人员素质较高,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员占比60%,此外,业务岗位职工因科研、教研工作较多,全院集中办公时间不多。
四、启发与建议
(一)明确职工需求,提升工会活动品质
近几年来,职工的需求从身心放松、强身健体等基本需求,转变为更注重获得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建议可以结合我院职工特点,重点关注三类活动。一类是注重压力释放、心理健康的活动,例如以解压为目的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放松大脑为目的的智力运动会等。第二类是满足我院女职工的需求,提供更多亲子活动机会,一方面满足了职工放松身心目的,也满足了多数有低龄、幼龄子女的职工,特别是女职工们的特殊需求;第三类是满足职工个人成长、个人发展的需求,增加例如职业形象提升讲座、职业发展规划沙龙、劳模讲座、昆玉学者经验座谈会、青年英才经验座谈会等。
(二)利用“互联网+”开展让职工可以充分参与的活动
互联网带给我们更多的信息、更灵活的时间和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利用互联网拓宽工会活动开展形式,引入“互联网+工会”的概念,结合互联网开展时间成本少、灵活性高、互动性强、参与范围更广的活动,去除工会活动的“行政化、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充分让职工随时随地参与,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增加工會活动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例如部分高校开展了“网上书屋”的活动,职工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读书的进度、对读过的书进行点评和交流,充分的让职工参与进来,也可以依托网上书屋的这种形式进一步开展读书活动;再比如一些单位利用微信平台自带的步数记录功能,开展了“步数比赛”等活动,在仅规定一周或一个月的活动时间的情况下,不限制职工何时何地进行运动并记录步数,让工会活动的形式更加灵活;又比如我院基层公会曾经开展的“摄影比赛”,职工利用网络平台投稿、投票,减少了活动的时间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聚焦重点问题,解决工会活动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教育工会开展的活动重心在新职工、青年职工上以及教师、研究人员等业务人员上。为避免类似的问题,建议我院参考多组织一些面向新老职工共同参与的活动,增加交流,通过活动让新职工获得归属感,让老职工感受到温暖,也实现了“传帮带”的作用;建议面向业务岗、管理岗、工勤岗等不同岗位,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可以考虑面向业务岗的研究心得分享沙龙;面向管理岗组织公文写作培训会;面向工勤岗组织职业技能比赛或知识问答活动等。
(四)工会活动品牌化,提升活动质量和职工凝聚力
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工会品牌活动,在年复一年的活动积累中不断打造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量。并且,工会活动品牌化是一个增强职工凝聚力、提高职工队伍活力的很好途径。我院可以适当考虑设计价值取向明晰、能结合工会职能的品牌活动,在不断的进行品牌的打造和提升中,发挥工会引导教育的职能,在活动中不断向职工群众强化我院的核心价值及理念,增强我院职工的活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黄国锦.新时期工会活动的若干思考[J].科技风,2014(18).
[2] 朱萧湃.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会活动[J].工会博览,2018(1).
[3] 王志勇.以“网上工会”为载体 打造网上网下相互融合的工作新格局[J].中国工运,2016(6).
[4] 杨晨.工会文体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探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