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9-06-25彭芬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教育

彭芬芳

摘 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留守儿童”是一群日益受到关注的群体。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家庭、个人、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解决其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心理辅导,加强心理教育,对学生自我调适能力进行培养,使之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人的一生必然要接受的四种教育。这四种教育不可或缺、相辅相成。若是有任何一方出现失误或偏离,都会对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形成制约[1]。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人才,具有健全的人格,能与社会更好的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而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是心理素质教育。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3]。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进行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如财力、人力等)非常有限,问题越发严重。由于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但父母的长期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了解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首先,家庭压力是留守儿童子女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长期的留守生活中,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甚至觉得自己被父母遗弃的感觉,他们缺乏夸奖、爱、温暖和兴趣。没有良好的伙伴关系,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导致孩子心灵出现严重的创伤,由此增大了其精神上压力,并降低了耐挫力。其次,个人生理心理原因是心理障碍的内在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同时生理代谢大,经济上的依附地位和争取独立的自我意识,形成矛盾冲突。最后,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不到位,教师能力差,不重视问题学生,将其归结为思想问题,不能及时纠正其心理问题。

在对留守儿童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立足于留守儿童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其“心理”问题及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教师首先,教师要深入班级、了解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通过广泛接触,与之沟通、交流,来进一步缩短与留守儿童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更喜欢与教师交流。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思想等信息。教师只有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之后,才能通过关爱、情感以及相关的心理疏导策略去打开留守儿童心灵的大门。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留守儿童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与管理方法,进而才能达到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案例1:李红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李红由爷爷奶奶照顾。因为和父母之间长期缺乏沟通,在隔代抚养中缺乏最温暖的父母子女亲情。久而久之,她的心理出现障碍,常常用在宿舍里故意晕倒的方式,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而三番五次之后,学生们习以为常,不在给她过多的关心。李红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失衡,性格变得越来也乖戾。老师通过家庭走访,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特别是父母,从小和他生活密切相关,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信息。而从小缺爱的孩子,在潜意识里,渴望得到关爱,因此,他们有时候会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如假装生病等,得到保护和关爱,既通过他人的给予,来满足这种缺失的爱。对于此类家庭残缺的孩子,教师应经常和他们谈心,多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更多的关心。一旦发现他们心理上出现问题,应及时给予纠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信念。

三、关爱留守儿童,用爱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协调与统一。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学习的效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班级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全面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学生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快乐学习,使之在得到尊重的同时,还可以建立起自信心,使之形成一种乐观向、积极好学的品格。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理念,树立起平等的民主观,为班级创造出更多的民主管理氛围,让每个生都愿意、都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得所有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他們才会在班级的学生、生活之中不断进步,不断成功,最终走出学习的“困境”。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信学习群、QQ学习群等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积极沟通,使之能够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解决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孩子严重缺乏心理营养,因此家庭教育要以心感化、以情疏导,并教会孩子对现实敢于正视和接受。

案例2:王明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在外出时遭遇车祸,双双瘫痪在床,家庭的贫困,生活的艰辛,曾一度让他有放弃求学的打算。而成长的孤独,使王明性格越来越孤僻。很少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甚至一天不说一句话。班主任在了解王明家的实际情况后,开始耐心进行疏导。首先,为王明免去了学费,使其免除了学习上的后顾之忧。然后,充分挖掘王明身上的优点,知道他爱画画,画也非常好这一优势,让他担任了班级和学校板报的编辑工作。老师赞许的语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使王明重新树立了信心,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朗,逐渐喜欢上了班级的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利利,郭蓉.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调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12期.

[2]朱开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究[J].学周刊2015年10期.

[3]雷颖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学校干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03期.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