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父母,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吗?
2019-06-25
那天,我拿到了孩子的监护权
秀菁坐在法庭外的木头长椅,律师拿著一叠厚厚的资料,跟她反复确认等会儿面对对方律师,该采取什么策略。
律师说得口沫横飞,秀菁没认真听,脑袋里不断质问自己:“自己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和先生博志从大学认识、恋爱、结婚到现在,将近十年,曾经以为两人会天长地久,却因为大大小小的问题,最后离婚收场。
博志没来,只有一位律师代表他。在离婚前最后的协议阶段,博志答应秀菁的要求,讓两人唯一的孩子小宝跟秀菁生活。
律师递上离婚证书,秀菁在上面签了字。她流下眼泪,说不清是因为解脱而欣喜,还是因为分离而悲伤。
走完程序,秀菁抹抹眼泪。律师问她接下来怎么走,秀菁回答:“幼儿园快放学了,我要去接孩子。”
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这意味着什么?
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的离婚率达到48.3%。这个数字意味著,在北京每两对情侣结婚的同时,就有一对夫妻正在办离婚。
而在这些离婚的夫妻中,有七成以上的离婚诉求,来自女方。并且有九成以上的离婚诉讼,都牵涉到孩子的抚养问题。显然与离婚数字同样攀升的,也包括单亲家庭的比率。
这些数字都在陈述一件事:一度婚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现在看来这条路非但不是必经之路,也没有必要一路走到底。人有权力为自己做选择,给自己第二次机会。
但给自己第二次机会的同时,是否有孩子,成为许多有意离婚的男女在考量离婚时的关键。
往往有了孩子,离婚这件事就变得更复杂,原因在于对于没有孩子的夫妻,离婚可以恢复让他们恢复到自己之前熟悉的单身身份,对生活的影响较小。
但如果有了孩子,即使离婚也无法恢复原有的身份,还有一个做为父亲或母亲的“责任”。
注意到了吗?这里说的是“责任”,而不是“义务”。义务是被规定出来的,但责任是父母自己内心想要实践父母职责的良心。
因此当我们在看单亲家庭中的矛盾,让我们痛心的不是夫妻离异之后,分配财产、监护权之类的书面争端,更多是看见人性的现实与残酷。
这份残酷与现实,非但大人难以承受,对孩子更是重大的考验。比方当父母为了监护权争执,虽然可以想见父母都希望跟自己同住,但看到自己爱的父母彼此不和睦,会让孩子伤心。
但有些父母在监护权和抚养权上锱铢必较,就像在谈生意,这会让孩子产生自己不是一个“被爱的孩子”,更像是一个物品的负面心理。当父母算计的越多,他对父母的失望程度往往也越大。
尽管如此,离婚倒也不是最糟糕的结果。比起孩子因为了解父母的情况,看着父母离婚,更糟糕的是孩子清楚了解父母离婚会比没离婚好,但父母却继续维持着冲突不断的婚姻,使得孩子也被迫不断承受父母冲突的过程,这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与面对父母离异的孩子进行心理咨询时,你会发现孩子对于父母是否应该离异,他们大多有自己的判断。当他们判断父母在一起的痛苦,远远大于分开的痛苦,听到父母最终分开的消息时他们反而会松一口气。
特别是针对家暴的个案,当孩子看见父母其中一方,屡屡对另一方施以暴力,自己却无力阻止,那么每一次目睹暴力发生,对孩子心灵都是一种伤害,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无力感。
可以说,无论夫妻是否离婚,是否走入单亲状态,孩子就像夫妻关系的一面镜子,会通过自身反映夫妻关系的和谐与矛盾。
单亲家庭真的比较辛苦吗?
有些夫妻对离婚的考量,还包括单亲家庭可能带来的生活挑战,特别是对于女性。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似乎单亲家庭子女并不会在行为、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但等到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行为、学习等问题会慢慢浮现。
此外,研究数据显示,确实单亲的家庭,在贫穷线以下的比例,比一般已婚家庭在贫穷线以下的比例高。而香港的数据显示,同样是单亲家庭,母亲单亲的家庭,比父亲单亲的家庭,在贫穷住户比例一项上也高出了10个百分点。
但这是否意味着,女性更不适合扮演单亲家庭的家长角色?
其实不然,美国学者扎斯特罗(Charles Zastrow)等学者,在著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谈到,单亲由于“母亲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不足,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确实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现今社会对于单亲家庭母亲的支持,相比男性而言更少,甚至隐含着部分歧视,才导致单身母亲所要面对的负面压力更大。
然而,尽管如此,育儿成本不断上升,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也确实存在,离婚率却居高不下,这是为什么?甚至还有些青年男女,他们为了避免结婚后的各种责任和考验,干脆选择不结婚,或者丁克。
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罗洛?梅在《人的自我寻求》书中谈到:爱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自我意识”,一个是“自由”。
在一个健康的关系中,我们需要能够看见自己,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并且我们能够实现我们的潜能,有空间去做我们自己,而不是成为伴侣的附庸,听命行事的仆人。
几乎所有的离婚,都源于当中至少一方试图找回失去的自己。这也是人们无视客观的种种不利因素,仍勇敢地冲出婚姻围城的心理动因。
所以单亲肯定是个自私的选择吗?
我想并不尽然。
离婚,并不是孩子没有父亲,或者没有母亲,只是妻子没有老公,老公没有妻子。但父母双方在离异之后,如果还是善尽父母共同责任,那么孩子依旧可以得到父母的爱,少的只是夫妻双方彼此有过的感情。
至于原本就不尽责的伴侣,也许还没离婚,他们就已经过着单亲生活。既然如此,离婚或许还有机会,找个真正相爱、互敬且有责任感的人,组织一个健全的家庭。
过一个真正意义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为离婚而离婚,这才是单亲家庭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