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戒石铭”的心跳

2019-06-25孙恒杰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孟昶泰和县刻石

孙恒杰

清代学者朱象贤曾在《闻见偶录》中写道:“大堂之前俱立一石,南向刻‘公生明三字,北向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予考旧典,此名戒石。所刻十六字,乃宋太宗赐郡国以戒官吏,立于堂前。”

戒石所刻十六字,属于古代诸多“官箴”之一种。古代统治者为维护政权,特颁制“官箴”,用以劝诫规范官员,促使其公正用权,从政为善。殊不知,在宋太宗颁制之外,这十六个字的首创者却是后蜀国君孟昶。

孟昶即位前期,大展文治武功,颇有作为。他亲政之初,“于朝堂置匦,以通下情”;清除不法故将,抑制权臣,加强集权,并作“官箴”颁布各地。宋太祖后来从中摘取十六字,作为“戒石铭”颁示天下。他励精图治,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兴水利,重农桑,致国泰民安。此外,他还爱好文艺辞赋,令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十经,历时八载方告竣。

963年除夕,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可惜的是,孟昶以“官箴”制约百官,他自己却渐渐骄矜自得,贪图享乐,不思国政。他下令在全国挑选20岁以下美女入宫,不少人家唯恐女儿被选,急于托人嫁女,时人称为“惊婚”。官吏仿而效之,导致政风败坏。孟昶怕热,他在摩诃池上建水晶宫殿,以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而以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殿内罗帐锦被,极尽奢华,就连溺器也用珠宝制成,号称“七宝器”。

964年,宋军兵临成都,孟昶自缚出城请降,被押往汴梁,不久去世。后来宋太宗以后蜀的经验和教训为镜鉴,将孟昶所制“官箴”去粗取精,删繁就简,选用其核心之四句十六字颁示天下,令各州县刻石置于公堂座前,故称御制“戒石铭”。宋神宗年间,黄庭坚出任泰和县令,曾手书太宗所颁“戒石铭”,刻石立于堂前。至今,黄庭坚手书“戒石铭”碑刻仍珍藏在江西泰和县博物馆。

漫长岁月的消磨,使各地官府的戒石面目渐变。有的“多置栏槛,饰以花木,为首为令,鲜有知戒石之所谓者”。也就是说,即使戒石没有毁弃,深刻的警戒意义却被忽略了。

元代沿袭前朝,依然建碑写铭。浙西廉访使徐琰改写的铭文名气很大,其中写道:“天有昭鉴,国有明法,尔畏尔谨,以中刑罚。”

明清两代,戒石的形式亦有所变化。明太祖朱元璋明令立于甬道中,并建亭保护,故有“戒石亭”之称。清代前期,于衙署大堂前立“戒石碑”,后期改成牌坊形式,现保定直隶总督署仍保存着“戒石坊”。

古代颁制“戒石铭”,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督导官员廉洁勤政方面,也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现代人来说,也不乏借鉴意义。我们不妨在此基础上撰写崭新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权乃民赋,万勿肥私。”

(常朔摘自河北新聞网)

猜你喜欢

孟昶泰和县刻石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考证
脱贫攻坚图片展·泰和县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孟昶:我并非昏庸无能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孟昶:我并非昏庸无能
元氏所出十六国后赵时期界封刻石小考
重建祖屋之刻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