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9-06-25刘梦
刘梦
【摘 要】 新时期下,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和挑战,必须从具体实践出发,找到适合的应对方法和对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edu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especial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ill be some inevitabl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suit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crete practice.
[Keywords] new perio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大學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不断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还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维护国家尊严,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面对多元的价值取向,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
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使高校有效地开展“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高校不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改革,使学科理论更加丰富,学科体系更加成熟,多学科交叉学习,提升学科自信,使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更加生动、形式更加多样,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最终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1.3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牢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要做到“知行合一”,少说话多做事,要务实行动,要学习“红船精神”、 “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学习革命先辈们的优秀传统,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者和可靠接棒人。
1.4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
大学生应该发扬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扬弃享乐主义、金钱崇拜等不良现象,创造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文化人才强国战略,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大学生理想信念薄弱,思想观念踌躇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与“80”后相比“90后”、 “00后”的家庭生活水平条件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之间存在着物质欲望、金钱至上、攀比、空虚、冲动等不良的社会习俗,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意识淡薄,歪曲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2.2 大学生缺乏与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的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特点,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深刻体现。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的根基薄弱,导致他们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对中华民族在创造辉煌中华文明中所形成的崇高的民族精神、诚信和优良的道德传统缺乏尊重,缺乏对路径的认识。大学生要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要摒弃那些老旧、过时的文化,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历史荣辱观,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和历史。
2.3 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不足
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青年应该自觉保持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重任。大学生要意识到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大多数大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要求大学生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敢于成为第一,敢于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勇于自主创新。
2.4 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
网络世界却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平静的,网络信息具有广泛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藏性,网络上的信息无论是真是假都无法确定,特别是西方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他们利用网络对中国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歪曲,在网络上发动水军、营销号来煽动大学生的情绪,引起大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的仇恨,以此來混淆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文化渗透,这样必然会对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造成恶劣的影响。
3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建议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教育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踏实的生活作风,自觉的职业道德素养,把理想信念付诸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2 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高尚品格是大学生成功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的未来。高校要通过开始丰富多样的讲座、心理咨询、班级活动,对大学生的“三观 ”建设给予帮助,教师应将认知、学习、内化、实践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大学生的高尚品格,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3.3 大力开展大学生优秀历史传统文化教育
一个国家想要进步,离不开每个人共同努力。高校应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团员、党员教育等,组织大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开展师生爱国读书交流会、党团活动日,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创新校园新媒体建设,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3.4 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应该多多开展大学生课内外创新和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研究和暑期实践,高校与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培养人才方案,使大学生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学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7(36):178.
[2]谭益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08):68-69.
[3]陈跃,王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