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丧文化”背景下的日本电影

2019-06-25邵小芹

大观 2019年2期

邵小芹

摘 要:“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是“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形式。“丧文化”近年来开始在国内外的影视剧中频频被描绘,日本影片《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就是其中一部。在日本电影中“丧”总是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被表现,但这其中,创作者又不乏对社会现实予以思考。

关键词:丧文化;日本电影;《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丧文化”一词最早在国内出现是夏之焱发表在《光明日报》2016年9月30日10版《引导青年人远离“丧文化”侵蚀》一文中。文中认为,流行在社交平台上青年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文字语言太过消极而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即“丧文化”。近年来,这种文化出现在了大量影视剧中。以日本影视剧为例,早到被大家所熟知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近到2016年大火的电视剧《火花》以及2017年刷爆朋友圈的《四重奏》等作品中的角色设定、台词、剧情等都透露出一种消极的气氛,影片《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以下简称《夜空》)也是如此。

日本老牌电影杂志《电影旬报》公布的2017年年度十佳日影中除了极少数影片外,其余影片中都透露出“很丧”的氛围。影片《啊,荒野》前后篇、《她的人生没有错》、《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鸟儿》、《人生密密缝》等在豆瓣的评论中都有“丧”的字眼。而《夜空》在《电影旬报》2017年度日本十佳电影中位列榜首,荣获最佳影片,在豆瓣电影中更是被评论“丧到极致”,因此该片可以代表最近的“丧文化”背景下的日本电影。《夜空》是由日本导演石井裕也执导,由导演本人和编剧最果塔希共同完成的剧本。该片是从日本诗人最果夕日的同名诗歌集得到灵感,从而创作出的剧本。片中主要人物是由石桥静河饰演的美香和池松壮亮饰演的慎二组成,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属于社会边缘人,但他们还是在不断的绝望和自我怀疑中逐渐找到了希望。本片看似是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在片中导演也试图去探究生活的意义、生死的本质以及人性。

一、“丧”在日本电影中的艺术表现

“丧文化”频频在日本电影中被表现与日本的社会问题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一直被经济不振、人口老龄化、阶层固化、地震恐慌等问题困扰。而在日本电影中则利用剧情、角色设定、台词、色彩、影像风格等多种表现手法将这种焦虑表现出来。

首先,在人物设定上,近年来日本电影对普通大众甚至是社会边缘人刻画得更多。《夜空》中女主角美香白天在医院做护士,晚上在女孩酒吧当陪酒女。男主角慎二左眼失明,以在工地搬东西为生。男主角的工友安德烈斯借了巨款从菲律宾来到日本为家庭谋生,另一工友只身一人虽有腰疾却不得不为了生计留在工地。由于片中的角色设定都是为了温饱犯愁的底层民众,因此,片中本身的人物设定就透露出一种悲观的氛围。2016年的日本电影《错乱的一代》中男主角是一个“无因的暴力狂”,而《人生密密缝》中的主角是变性人,其余日本电影中的主角也大都是被社会所忽视的群体。《夜空》中的角色是生活压力大又得不到尊重的小人物,这样的设定本身就显露出一种“丧”的情绪,但这样的设定也会让观众开始审视现实社会。

其次,从剧情来说,日本电影在“丧文化”的背景下本身已经将角色设定为被社会忽视的边缘人或者说是社会的脱序者或弱者,因此,所有的剧情都是围绕这样的群体来展开。由于角色本身的特殊性,围绕角色展开的剧情也就必须符合人物特征。每个人都是为了基本的生计而奔波,物质生活是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精神生活则是他们不敢奢望的事情。虽然《夜空》是由诗歌集改编而成,剧情相对平淡没有大的起伏,但在平淡中却一直透出悲观的情绪。

再次,从台词方面来看,日本电影在“丧”的气质影响下总是呈现出一种麻木又颓废的情感。《夜空》中慎二两次在小酒馆喝酒时,旁边的客人总是说“你们说下次地震在哪里呢?日本要完蛋了,真是火大啊”“好想辞职啊”这样消极的话语。女主角美香也总是在怀疑,对爱情的怀疑“恋爱中的女人很难看的”“说爱这个词,不觉得嘴里有血腥味吗”“反正最后还是会被抛弃吧”;对自我的怀疑“因为便宜才适合我吗”“那么大概我就是被忽视的那种人吧”;对家庭的怀疑“如果(妈妈)是抛弃我的,就这样直接告诉我我会比较开心”;对社会的怀疑“你死了也就这样了吧”“每天都有不同地方的人死去却不管不顾不是吗”。这样的例子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在“丧”氛围下的日本电影中的台词大都是在不断地怀疑生活和不断地否定生活。

在色彩应用上,日本影片想要呈现“丧”的感觉,多是大篇幅地使用冷色调。在《夜空》前半段中,主角们穿的衣服、影片的基础色调都是以冷色调为主,就连小酒馆的红色灯光也被处理成了看起来和鲜血极为相似的红色。但在电影后半段,主人公们在“丧丧的”氛围中看到渺小的希望时,电影中就慢慢开始使用暖色调了。

最后,在影像风格上,长曝光、慢镜头、快速旋转镜头等的使用是日本影片“喪”感觉的主要表现手法。《夜空》中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影像风格。为了突出男主角慎二左眼看不见,导演还使用了分屏和半屏来表达主人公的孤独感,导演将“丧”这种状态视觉化了。

日本电影在表现“丧”这种感觉时角色设定上基本是选择社会的弱者;剧情上有意选择令人有挫败感或压抑的故事;大多使用消极的台词;色彩上多使用冷色调;使用长曝光、慢镜头、分屏和半屏等来呈现孤独感。

二、在“丧”的氛围中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及流露出的希望

“丧”文化背景下的日本电影不仅反映现实,更是对现实的思考。无论是讲述变性人生活的《人生密密缝》,还是讲述孤独拳击手的《啊,荒野》或者是底层人物爱情的《夜空》,都是对日本社会现实的探讨。本文还是将《夜空》作为例子来进行分析。

《夜空》中对死亡的探讨有四次,分别是美香医院病人的死、美香母亲的死、智之的死以及慎二邻居爷爷的死。影片开头就交代了美香医院病人的死亡,美香似乎对死亡已经麻木,“没什么的,反正很快就会忘记”。然后描写的是美香母亲的死。美香父亲说母亲是因为生病去世的后,美香说:“如果是自杀的话就直说,这样我会轻松。如果我是被她抛弃的,也直说好了,我更开心。”日本电影中常见的探讨亲子关系的疏离或缺失在此处也被表现,在这种原生家庭长大的很多孩子情感是不完整的,因此更容易出现否定自我和否定社会。再然后是智之的死。智之的死是突然发生的,慎二无法接受自己的好朋友因为脖子上有道疤痕而脑梗死亡。美香则说:“只因这个就死人,不觉得很神奇吗?很神奇吧?”美香这样说并不是因为觉得真的神奇,而是想要减轻慎二的痛苦。“丧文化”背景下日本电影中安慰人的台词都如此委婉,而智之上司对于智之去世的态度更是令人无奈,“告诉他们,不要死在上班时间”。智之的死是导演对底层普通民众的权益的思考,是对整个社会阶层固化的思考。片中第四次对死亡的描绘是慎二邻居爷爷的死。慎二的邻居爷爷是在死后两天被发现的。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独居的老人更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这位爷爷的死是导演对独居老人问题的关注。

这四次对死亡的探讨都有一个相似点,女性、建筑工人、独居老人都是社会的弱者。这就涉及到如前所述的“丧文化”在日本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其中的角色设定就是社会的底层人物。这样的角色设定确定了影片的基调是消极的、颓废的。大多数史学家认为,现代美学中的颓废概念是源于浪漫主义。外国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对人的内心、社会异化现象的描述来揭示现代社会性的虚假。[3]日本电影正是在“丧文化”背景下对死亡、爱情、人性等的阐述来揭露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

尽管近年来的日本电影中总是给人一种压抑的氛围,但在片中仍有一些希望的存在。《夜空》一片也是如此。《夜空》在前半部分充满着无力感,但在慎二和美香的交往中他们或是互相鼓励,或是沉默不语,或是吐露心声,这些都是对他们无力生活的一种刺激,而这种刺激最终转换成了希望。片中对生活中希望的描述比比皆是。患有腰疾的岩下在拉链没能拉上,丢了唯一可以谋生的工作又被便利店女孩甩了的情况下,与慎二和安德烈斯分别后转身却说“走着瞧”;美香与慎二在一起后,美香开始穿起了看起来更有活力的橘红色的衣服;那个一直在街边唱着“加油啊”的几乎没人注意的街头女艺人最终却真正成功了;慎二养了很久的植物终于开了花,慎二和美香相视一笑;由片子开头的美香一人看见飞船到片尾美香和慎二两个人一起看到飞船。全片在毁灭、死亡、“丧气”中仍然存在着对生存的欲望以及对生活的希望。

“丧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近年来的日本电影中被描绘,这种背景下的日本电影虽然使观众觉得压抑、无力又绝望,但在这些状态中导演仍然想要给观众看到积极的一面。

三、结语

“丧文化”正在成为日本电影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作为一种叙事方法不仅描绘无力、消极又令人绝望的现实生活本身,还对现实生活无奈中透露的希望加以描述。“丧文化”在日本电影中的表现包括了剧情的发展、角色的设定、台词的设定以及影像风格的变化。它不仅通過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如今也开始通过电影或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传播,它反映着现实,又影响着现实。但在日本电影中对这种文化描述不再那么绝对,导演们向观众呈现出了“丧到极致必有光”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 光明日报.引导青年人远离“丧文化”侵蚀[EB/OL].(2016-09-30)[2018-10-19].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

09/30/nw.D110000gmrb_20160930_1-10.htm.

[2]施蕾.无力颓废与抵抗消解——网络“丧文化”现象解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