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初中毕业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一些有效措施
2019-06-25黄伯丰
黄伯丰
摘要:本文针对基础较差的农村初中毕业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后,指导他们学习语文所应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即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引导学生勤读好书,善读美文;增强课堂美乐感,提高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就是一种好激励。
关键词:建立目标;勤读好书;课堂美乐;体验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128
十九大报告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前,广西还没有普及高中教育,高中招生仍存在选拔性,广大农村初中毕业的学生,由于受到环境、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导致基础教育较差,大部分学生未能进入重点高中读书。特别是在基础学科语文方面,表现更差,阅读量少,写作弱化,知识点未能落实好。这些学生大部分进入了普通高中就读,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为普通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四种方法措施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方面具有实效。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
成功始于目标,想要高效学习先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目标,而定目标就得有欲望,欲望是行动的原动力。学习目标的制定是需要学生自己来“拿”主意的。自己通过思考主动拿来的,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的成绩才会使自己更有成就感,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乐趣。对于刚进入高中就读的初中毕业学生,笔者通过让他们问自己以下五个问题的方式,激发学习欲望,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来读高中?
第二个问题:不读高中会怎么样?
第三个问题:我最害怕什么?
第四个问题:如果我不努力学习会不会导致我最害怕的事情发生?(想办法把不努力和最害怕的产生关联,做到这一步你应该有不努力学习的痛苦了,也应该有动力了,但还不够。)
第五个问题:如果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方式:每个问题5分钟时间,拿出笔在纸上写下来所有你想到的答案,不要停。最后,重新看一看,想一想。
二、引导学生勤读好书,善读好文
勤读好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环节。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鲁迅曾说:“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文学大师巴金没有上过大学,是靠刻苦读书、勤奋思考成为著名作家的。
对于农村初中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不爱读书。笔者就在课堂上搞了一些活动,比如“课堂说笑话活动”。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在讲台讲幽默故事或笑话,时间3分钟内,拒绝低级趣味,谁讲的故事或笑话笑声多,谁就是优等。还有“成语接龙活动”“我说热点新闻”等等。另外,笔者专门在教室黑板左边开辟一块地方,要求值日生每天摘抄一句不同的名人名言,每天上语文课就检查一下,看到有特别精彩的句子就当堂表扬鼓励。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慢慢引导学生多读书、爱读书、善读书,多跑阅览室、图书馆。然后每个学期在课堂上举行4次(约一个月一次)读书总结课,让学生谈读书心得,向学生们推介好书。
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善于思考。指导他们如何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讀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
三、增强课堂美乐感,提高学习兴趣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点燃的火把。”学习是完全的脑力劳动,你只有在学习上找到快乐的感觉,你的大脑才能兴奋起来,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卢梭也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1. 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具有直观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地将内容展现出来,往往会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在教柳永的词《雨霖铃》时,为让学生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入情的读,还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朗读,学生观看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体会凄清、萧瑟的意境,品味词人那种思绪万千、无语凝噎的离别之痛。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对内容的理解得以升华。
2. 语言风趣幽默,具有教育性
莎士比亚说:“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风趣和幽默不只是像滑稽、诙谐那样一笑而已,而是让人笑过之后得到深刻的哲理和启迪。心理学研究表明,忧郁、压抑、沉闷的气氛不利于学习,而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可以改善师生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体验成功就是一种好激励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尔效应”说:“由于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着某种期待,一旦外界(他人)对他(她)给予了热情积极的评价或鼓励,满足了他(她)的这种期待,那他(她)的这种期待就会化成其前进的动力。”因此,依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或设计适度的练习,在评讲时对学生及时地给予热情的肯定、表扬,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勇气和兴趣,挖掘出自己的巨大潜能。课余,教师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教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只有努力遵循语文特点,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就会越学越爱学,教师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第二中学 53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