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的培养
2019-06-25惠龙福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各个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也是学生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对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视野的拓宽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了时空观念的内涵,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培养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方法
作者简介:惠龙福,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四中学教师。(甘肃 庆阳 745201)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0-0062-02
历史是一面镜子,既照亮过去,也照亮未来。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历史的书写,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被镌刻在史书上,四库全书中收录最多的就是史书。时空观念是历史基础观念,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要素,只有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下,才能够显示史实存在的意义。然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时空观念的培养几乎是一个盲区,历史教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就是让学生掌握史实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时空框架下运作,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来建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理解其中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史实做出合理的解释。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十分必要,具体来说,首先,由于史实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的,这也是建构历史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看待历史,并对历史做出合理的解释。其次,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基于教材和课标的要求。美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能力包括“时序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时空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时空观念还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是其他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是落实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最后,高中学生面临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高考。近年来,许多地区的高考试卷都出现了与“时空观念”相关的试题,这对学生的时空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有更好的发挥,加强学生时空观念的培養就十分重要,这样也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一、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根基。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方式大多是“死记硬背”,这不仅消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而且学生记忆的效果并不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忆工具,是利用符号、图像、颜色等记忆元素,将一些历史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统一,从而更好地辅助学生记忆。
例如,在进行“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复习总结时,首先,笔者让学生思考问题“近代化的探索主要有哪几次呢?有什么规律吗?”这时学生翻看教材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四次探索运动,并按照“器物-制度-思想”的顺序层层深入。然后,笔者将这些内容设计成“树枝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以“近代化探索”为主干,四次“探索”分别做成四个树枝,然后再添加相关知识,比如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等,通过这个思维导图,明确了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的时空意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优势突出,可以融合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介,给予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从本质上讲,历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当时,许多外国摄影记者在中国拍摄了一些价值极高的历史影像资料,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实。通过历史纪录片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这些原始影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建立时空意识。
例如,在讲授“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历史影像,通过影像反映我国服饰、饮食的变化以及婚丧嫁娶等方面的变革。尤其是近代之后,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比如开始吃西餐、穿西装、办西式婚礼,也开始过一些西方节日。此外,笔者还让学生课下在“今日头条”这个媒体搜索相关的影像视频,自主拓展和提升。
三、通过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
时空观念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时间和空间,时空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历史地图。从横向来看,任何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地图,包括疆域地图、军事地图等,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分情况,历朝历代留下的地图又反映了我国历史纵向的发展过程。历史地理学自古代以来就很发达,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地理志》就是一本关于历史地理学的著作。到了清朝,有早期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晚期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封建时代中国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有效教学资源。
例如,在讲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秦朝的疆域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历史知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六国后,疆域十分辽阔,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教学中笔者将秦朝的疆域图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秦朝的位置和西域等国的位置。接着,笔者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我国纵向的历史疆域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疆域的历史变化过程。此外,笔者还让学生在地图中寻找一些古代地名的变化,比如:广州在古代的名称是番禺,开封在北宋的名称是东京,杭州在南宋的名称是临安。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历史时序观念。
四、历史结合现实,提升学生的时空素养
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透过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清现实和未来;反过来,立足于现实,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清历史。科林伍德曾指出,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简单地记录历史,而是通过学习历史更好地服务于现实。任何史实都可以与现实建构一种联系,这恰恰反映了历史的延续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建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让学生既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区别,又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
例如,在讲授“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科举制与现代的高考类似,但是又有很大的区别。科举制起源于隋唐时期,延续了一千多年,也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方式,对西方的文官制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分析了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差异,以及与高考在人才选拔上的区别,使学生更加了解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明确科举制度是封建制度下的特定产物,有其时代局限性。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和思考历史。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加强自身学习,同时运用更加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蔡春.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 臧楚.中学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