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达情细思品读培养语感

2019-06-25应爱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品读语感情感

应爱芳

摘要: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读前创设语言环境,指导学生读中细细品读篇章和读后积累操练素材,从而促进学生的大脑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陶冶而形成语感。

关键词:情感;品读;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36

语感(linguistic sense)是对语言学习的经验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转化为的灵感,即一种对语言的直觉(a sort of language inspir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于海影,2016)。好的语感可以提升学生对一个新语种的敏锐洞察力和理解力。学生自襁褓时便生长在母语环境,耳闻目睹,浸泡其中,因此学生的母语语感无需质疑。然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语感的形成中缺少了这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因而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弥补这样的 “先天不足”来培养他们的语感就成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现行使用的“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中有大量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中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的阅读篇章,这些材料可以很好地成为学生语言输入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新目标”,以本为本,为学生在其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过程中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感知、感悟、体验和操练语言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继而形成语感。

一、身临其境,秣马厉兵

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热身和导入阶段,需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启动与阅读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使阅读过程顺利展开(黄维强,2017)。教师需要为课文阅读材料的教学创设有效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语言储备及母语语感,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头脑风暴,进而达成真正理解阅读文本的目标。

1. 关联背景,激发学生情感

文化背景知识是英语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消除文本的时代隔阂,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选择或指导学生搜集与话题相关联的图片、影像或文章等资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语境素材,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信息输入,为后续篇章阅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及语言的输出做好铺垫。

“新目标”八下Unit 5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一文中涉及Dr. Martin Luther King 被杀及the World Trade Center被撞击事件。这两件事都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发生对美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初中阶段的学生,美国的历史及政治知识空白得就像一张白纸,再加上本身的见识与理解能力都很欠缺,因此这样的一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有情感的共鸣,更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和表达,因此课前的背景铺垫至关重要。

因而,教师在读前可以设置各种学生活动,比如:通过学生诵读演讲名篇I Have a Dream中的片段可以使学生对于Dr. Martin Luther King的人物特征和被杀事件背后的起因有初步的了解;观看“9.11”事件的新闻图片、视频和事发现场的人物采访实录等使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事件发生的年代和现场从而再现还原历史。这些读前活动可以把学生引入文章相关联的情境之中,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同时,学生内心深处所蕴藏的情感之泉也悄然涌动,从而为语言感觉的培养埋下伏笔。

2. 铺桥搭路,引发学生共鸣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真实情境的创设,只有将语言知识与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才能被正确、流利、恰当地使用(温爱英,2016)。因此在展开英语阅读前,教师不仅要扫除生词给学生造成的障碍,还要通過铺垫,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体验,激发学生语感,从而更好理解文本,引出后续的语言输出。以课外读物What Will Sam Do?为例:

What will Sam do ?

One day, Sam was riding his bike to the baseball game. He had to be on time. He was the pitcher. Just ahead, Sam saw a little boy who had fallen off his bike. His knee was bleeding, and he was crying. Sam asked him if he was okay, but the boy couldnt speak English. Sam knew the boy needed help getting home. If he stopped to help, he might be late for the game. Sam thought about it. He knew he had to do the right thing.

在阅读中,学生明白Sam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可对Sam内心的纠结与矛盾,一般学生却无法感知和体会。但如果教师在读前进行适当铺垫,效果就会不同了。在读前教师通过学生刚刚结束的校运动会真实图片,激发学生自身的体验,由relay race这项团体运动顺势导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basketball、soccer等team games,为学生铺设出“teammates work together”的情境,体会“everyo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的不可替代性,把学生融入语篇的背景情感之中。在之后的阅读中,当集体活动与路人突发的紧急事件发生冲突时,学生潜移默化地融入语篇的情感背景之中(张海波,2015),自然而然地与Sam发生共鸣。继而当教师提出产出型(Productive)和评价性(Evaluative)的问题时,要求学生对Sam内心的展开讨论及怎么建议Sam “do the right thing”时,教师就不会面临学生无话可说冷场的尴尬了。

“新目标”中的阅读教材中很多的文章话题新、内涵丰富。虽然很多语篇对初中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为学生搭好梯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感,就能为后期的篇章阅读及语言输出做好铺垫,继而培养学生语感。

二、细思品读,体验语感

经历“初读”,学生对文本已形成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从而促使语感的达成。品读不同于一般的朗读,顾名思义更重要的是精思细读。在品读时,需要学生结合固有的审美心理和生活经验,好好思量,细致地理解文章的深层涵义,并展开联想,使自己置身于文章情境中。

1. 调整情感的表达

品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融入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朗读时,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声音的轻重、节奏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使学生对篇章有更真切、细腻的感触,从而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语篇中的意境完美融合。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由于学生对文章的文化背景有了一定了解,学生的情感有了渲染,语感好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用一种沉重的语气朗读文章。而语感弱一点的学生则可能还是按照自己的朗读习惯,只是读而已。此时,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对比,指导学生对声音、节奏和声调进行不同的调节,学生就慢慢掌握了用多抑少扬的语调,多重少轻的语音,多停少连的语气和平稳凝重的语流来烘托凝重的氛围,表达悲伤的情感。虽然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但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准确地表达不同情感,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也就逐渐形成了。

2. 尊重学生的创造

安德森等(2009)认为,认知领域的思维目标有: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后四个是高阶思维层次。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除了细思斟酌作者的意图,更重要的是自己学会分析、评价和创造。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去把握文章中的人物特征。

“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6中的Hansel and Gretel,文章的最后两句是一个来自糖果屋的老妇人声音:

Who is that?  Who is brave enough to eat my house?

笔者请了几个平常极富表现力的学生来细细品读,一开始学生只是用极度夸张的声音表现一个狰狞恐怖的巫婆,然后笔者问:Is the woman angry? Why? What is a wicked woman like? 学生在思考中就开始了不一样的声音。笔者及时地抓住教学的契机,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品读。学生用声嘶力竭的吼声塑造了一个歹毒邪恶的巫婆,用柔和婉转的细语塑造了一个阴险狡诈的巫婆,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添加人物的不同笑声及语气词。此时,小小的课堂变成了学生创造的天堂,在轻松愉快、极具诱惑的氛围中,在同伴的肯定评价中,学生跃跃欲试,主动要求朗读表演。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加上自己产出的语言,挖出作品中隐性的人文内涵。

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朗读的欣赏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最好的良方。学生在成就感和满足感的驱动下,就会有意识地把有口无心的朗读变为用心去体会的品读。学生一旦能声情并茂地品读出这篇文章,他对文章的理解也绝不可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长此以往,必定积淀下良好的语感。

三、驾轻就熟, 应用语感

在品读文章后,学生还需通过长期有目标地背诵句型、段落和篇章以达到记取、储存和积累语言的目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陶冶而形成语感。

1. 日积月累添素材

巧婦难为无米之炊,出口成章源自胸有成“竹”。教师既要为学生准备趣味性强、语言丰富、情感夸张的文章,也要提供日常生活中涉猎的购物、请假、旅游,甚至是科技文化等相对枯燥的文章,并通过各种有策略的任务学习激发他们模仿、背诵和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背诵的篇章不但心中要有明确的篇章布局,还要通过段中分层(根据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的方式来加强主动记忆。在尝试背诵时,学生要积极地调动各种感官,把自身情感融入文章所表达的情境画面之中。为了使学生能在互相竞争的氛围中完成素材的积累,教师可通过评选“闪记侠”“记忆之星”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之心,也可在单元检测的作文或课堂的show time 中,通过设计有助于学生运用所背诵的相关句型的问题,使学生在“应试”层面上体验学以致用的喜悦。期间,对于不同学习特质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区别对待,部分学生可以大意背诵、精彩句型背诵或截取段落背诵即可。随着储备的不断增加,学生通过不断地对语言材料进行记录、储存、体验来不断地丰富语言审美感受,他们的语感也就水到渠成的形成了。

2. 水到渠成展才华

积累是表达的基础,学生平时的背诵积累,正如那岩石下沸腾的岩浆,随着学生积累的增加,随时都可能喷薄而出。此时,教师需要提供的是喷发的“引线”。这样的“引线”可以是班级英语角,也可以是英语课本剧改编,英语演讲比赛等等。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7中的Mom Knows Best是一篇诗歌,笔者和学生们在母亲节前夕把它改编成了一部舞台剧。从最初的剧本改编、学生的分块排练到集中排练,笔者做的只是对学生加以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在这平台上,学生的信心逐渐增强,热情也日渐高涨,同伴的协作不断地使学生成为彼此的语言支架(De Guerrero &Villamil,2000),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丰富了剧本的内容。定稿的情景剧围绕着母亲这条主线,由一个女生的独白贯穿其中,串连了学生两个电影配音片段、小组诗朗诵、男生独唱,最后以合唱结尾。

Mom Knows Best

Monologue:God could not be everywhere and therefore he made mothers. Youth fades, feeling droops, but mothers love forever lasts. From yesterday to today, and even to tomorrow, mother knows best.

Group poetry recitation:Poetry Mother written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Monologue:Now, things start to change. I think I am old enough and I have my own ideas. Unluckily, those are all against my wordy mothers willing.

Movie dubbing:Two clips from movies about arguments between moms and kids

Monologue:Tomorrow, I will be an adult, thinking back to these times.

I am punished by teachers for my mistakes.

I have no time to study for frequent parties.

I?regret?talking?back rudely, not listening to mom.

All that I was, I am or I will ever to be, I owe to my beloved mom.

Mom?knows?best, and for me she wanted only the best!

Chorus:Sing the song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在濃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中,作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唯一支撑的语感使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演绎故事情节,在情节高潮中去表露心态,宣泄情感。他们的核心素养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和舞台展示中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在赞赏和肯定声中,学生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这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了语感的生成。

四、结语

英语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感受语境,在融入真情实感的诵读中理解语言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 黄维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11).

[2] 温爱英.一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

[3] 张海波.“激情”四部曲奏响英语阅读篇章[J].英语教师,2015(9).

[4] 安德森等(著),蒋小平等(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 陈小萍.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深层于都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9).

[6] 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J].今日教育,2016(3).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310006)

猜你喜欢

品读语感情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情感
台上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