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微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2019-06-25雷绍兴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涵高中生物微课

摘   要:微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文章根据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内容,从微课的教学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实施策略三方面,对以自由、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微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内涵;策略

作者简介:雷绍兴,甘肃省岷县第三中学教师。(甘肃  岷县  7484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2017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學规划课题“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课题编号:批准号:GS[2017]ghb026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0-0040-02

微课教学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如何将微课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本文即根据微课的教学特点,以自由、合作、探究为核心,根据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创新式教学。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

1. 微课的基本特点。微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兴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首先,微课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一般将教学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内。微课时长是教育学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的专业设计与规划,采用片段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地掌握相关重点内容。其次,微课在设计时会选择相对最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一节微课通常只会选择一个主题,这种单一的讲解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再次,相比传统的长时间课堂教学,微课时间短、内容具有针对性,符合教师的教学需求,且可以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最后,采用微课教学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地积累和拓展知识。

2. 微课教学的类型。在学习中采用微课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对此,我们可将微课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对教材中所学内容的讲解,通过对所学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这种教学类型能够将教材中的知识化繁为简。比如,在学习“细胞的呼吸”或“细胞的分化”时,通过简单讲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第二种是在微课视频中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学习。这种微课视频能够通过讲解经典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答题技巧。第三种与第二种类似,但主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作微课,这种类型的微课主要侧重于学生遇到的一些疑问,对这些问题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与讲解。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的抽象性问题,比如,生物膜结构这一知识点,就可采用这种类型的微课进行学习。第四种则是根据生物教学中的实验进行微课设计,实验是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微课设计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在微课视频中,要完成生物实验中的设计——操作——演示等步骤,比如,在进行“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为学生呈现相关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视频教学理解实验的意义,并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当前,高中生在进行生物学科学习时,因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生物学科教学内容本身较为抽象,所以在课堂上多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致使教学效率偏低。对此,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微课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教学中感悟情感、探索知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学会学习,并坚持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后,教师就可进一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此外,还通过课堂中交流、讨论或微课交流平台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助性学习,并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等素养。教育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过程和体验,采用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选择一个选题内容后,利用微课视频对问题的内容进行自主调查、研究,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获得知识与技能,这种学习方式更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微课教学实施策略

1. 基于微课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中,由于其知识点范围较广且相对繁杂,而采用微课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降低了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难度,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细胞的呼吸”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一般是先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掌握这一知识点。但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对此,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将有氧呼吸中的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如果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教师就可进行多次循环播放并着重讲解。实践证明,采用微课辅助的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基于微课创建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采用微课辅助教学时,学生容易产生多种疑问。笔者认为,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应为学生预留时间,让他们通过相互讨论,开展互助式合作学习,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酶”一课时,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些关于酶的图片或动画,并制作成微课。在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在酶的实验中,采用微课视频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并为学生设计讨论问题。比如,“在什么情况下酶具有高效性?”“在H2O2实验中采用熟肝脏研磨液或是未制成均浆的肝脏能否出现跟原实验一样的反应?为什么?”等等,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最终得到答案。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通过这种问题设计与学生的自由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还能够获得一定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学系。

3. 基于微课开展高中生物探究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开展微课辅助的探究式教学。由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其学科素养。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导入,并通过微课辅助建立新旧知识的衔接,可以有效实现知识点间的无缝对接。

例如,在学习“有丝分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教学。以学生所学的细胞核、细胞质等微观结构为基础,来进行细胞的微观动态展示。教师先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动物的发育过程,在视频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分裂,再以探究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带有遗传物质的染色体是先复制后分裂还是先分裂后复制?”由此指导学生得出先复制后分裂,并为学生讲解细胞周期这一概念。接着,再为学生讲解“植物的有丝分裂”知识时,教师可利用“不同形态细胞的多少能说明什么问题?”或“同一形态细胞的细胞核大小不一说明什么问题?”等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并利用微课的视频功能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由此,在通过探究式教学加强学生知识点之间连接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微课教学的具体特点,针对学生学情,展开具体教学,最终达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晓梅.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内涵高中生物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