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

2019-06-25徐怡林

青年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改善策略教育教学农村小学

徐怡林

摘 要:近几年,我国教育业教学水平有很大提升,但是在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几乎占据了我国人口的70%,而在地域发展过程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展的高度,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教学资源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如何改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问题;改善策略

对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充分意识到小学教育对整个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师资力量建设还是教育经费投入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素质教育也在实际教育中得到发展,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即时发现、总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意义

义务教育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抓好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将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没有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只有农村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整个国家的國民素质,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二、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农村小学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小学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使优秀教师无法安心工作;农村小学教师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和水平上难以同城区学校的教师相比,一些农村小学好不容易培养出一名优秀教师,但优秀教师往往培养成熟之后,就是留不住,使不少农村小学,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大都剩下本乡本土的老教师,导致农村小学的师资水平落后于城区小学的师资水平。

(二)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少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财政对于农村教育的专项投入力度都有所增大,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3.42万亿元,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比上年增长6.82%,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小学在校生有9913.01万人,其中农村小学在校生占全国总数的65.6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教育所需经费总量非常庞大,虽然教育支出经费比例逐年增长,但投入与需求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缺口,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三大环节,只有这三大环节充分配合才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生家长更多的将精力用在工作上,错误的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工作,没有给予小学教育充分的配合,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曾教过一名学生因为厌学,逃课未找到。笔者向家长反映情况时,该家长怒气冲冲地吼到:“我的孩子交给学校了,就由你们老师负全责。”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丢给学校,缺少对孩子的关注和督促,孩子没有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只通过打骂来教育,孩子容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的效果。

三、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改善教学资源现状的前提条件

意识影响实践发展,教育的开展首先需要从思想层面进行改变。要想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针对现阶段人们对教育抱有过多的功利性以及盲目追求的教育理念进行改变,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错误思想,将人们的关注点向学生的内在素质提升至综合素质的发展上。一般来说,需要教育部门、教师、以及家长三方面同时改变:(1)教育部门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育评价系统,避免分数与升学率决定学生的发展,可以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正视自身,从而以健康的心态成长发展,引导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学有所长”;(2)教师队伍需要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针对少数学生开展,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树立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放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并且可以适当运用教学资源或设备开展启发式教学;(3)农村地区学生家长除了在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下也需要改变功利性教育理念,理解孩子的出路并不是唯一的,孩子的未来需要根据孩子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

(二)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办学条件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新战略,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乡村振新的前提是要让提升乡村的教育水平,究其根本就是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及教学硬件设施,尽管短期内无法达到与城市一样的水平,但是设定一个时间段的目标,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争取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与城市里相似的读书环境及教学硬件设施,也争取能够留下年轻的老师。

教育经费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的的投入,县级政府及乡镇领导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加大投入力度把并且农村教育放在心上,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投资,只有农村教育弄好了,乡村振兴才有可能。此外本地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的经费保障实施制度,简化农村小学经费使用的审批流程,确保国家的教育经费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有效的到达。

(三)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是保障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基础。农村小学要及时学习上级或教育有关部门所发布的文件和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符合教育要求适用于学校的制度,在激励制度中将教师日常教学测评、制度执行情况等与教师的评优秀、年度测评挂钩,对测评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加大对学校激励制度的宣传,让社会和家长能够了解学校激励制度并且给予一定支持,最大化发挥出激励制度的作用,这样教师、家长和社会就能够更加重视学校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要想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并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此,农村的小学老师必须要不断努力,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相关知识的良好氛围的同时,充分利用绘本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在快乐中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设施进行施教,例如创建多媒体教室和配备相应的网络,并将绘本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另外,班级体的环境也非常的重要,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学校的相关管理者和教师一定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严格管理课堂纪律,在班级形成优良的学风,以此推进整个学校的发展。

(五)构建城市农村教育信息共享平台

以市一级的教育部门牵头,联系市内优秀的学校与农村小学搭建教育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的方式将先进的课程、课件、教学方法及理念及时的传递到农村小学,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使得村里的小学生也能享受到同等的教学待遇。同时与市内小学进行定点合作,派遣农村教师前往定点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也在一定的时间段安排送课下村小学的活动,让农村小学生亲身的感受到城市小学的教学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问题,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努力化解制约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仕徳.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3.(14):185.

[2]刘莹.重庆市农村小学教育师资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黄峰.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改善策略教育教学农村小学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