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2019-06-25肖俊宇

青年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肖俊宇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形态也不断发生改变。本文针对马哲中国化新形态构建时应遵循的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民族与世界相结合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马哲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措施,力求使马哲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变得更加丰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形态

在新时期背景下,马哲逐渐打破革命范式的固定逻辑,开始呈现出新的形态特征,与我国现代化发展背景也实现进一步融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构建原则

马哲中国化体系中充分体现出马哲中国化的思想实质与方法,但在新时期背景下,该体系需要进一步推陈出新,打破以往的固化思维,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出新形态,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

1.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新时期背景下,马哲中国化新形态构建需要对既有理论进行继承,在此基础上谋求创新与发展。在理论继承方面,主要体现为:一是继承马哲中国化既有理论中的基本立场与观点,二是继承马哲体系的思维方式与经典方法论。这不但需要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还应考虑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对马哲内涵进行继承与发展,以此使马哲体系中的观点与内容得到有效丰富和完善,促使马哲体系新形态朝着正确、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民族与世界相结合原则。马哲体系以及相关理论成果均是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所在,历史文化传统、时代发展趋势、人民生活习惯等均会对哲学理论产生影响。当代马哲体系更是民族与世界相统一的产物,在中国化过程中,相关理论与思想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但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哲学对马哲的影响,还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征。在新形态的发展中,应继续坚持民族与世界相结合的原则,不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还成为世界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1]。

二、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路径

1.与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马哲中国化过程中,应与历史文化背景充分结合。马哲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应用型,该特点的发挥需要与实际环境充分结合。在新时期背景下,马哲也应以全新的视角,将传统民族文化补充其中,我国拥有儒家、道家、法家多个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与优秀思想,其中部分思想与马哲不谋而和,拥有诸多相通之处,可在二者融合过程中,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吸收,创造出新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产物。同时,马哲在中国的发展也并非单纯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具有中华文化的新形态,从理论角度进行思考与观察,从实践角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2.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我国现代化发展具有较大助力,因此在马哲中国化过程中应与实际行动联系起来,使其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马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与我国国情有机结合,才可从本质上解决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在二者融合之中,马哲也会沾染中国特有的文化標记。马哲体系的世界观并非固定,而是可以根据实际形势灵活调整的。因此,马哲中国化的目标并非达到权威目标,而是利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问题。中华民族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在世界通融时代背景下,应积极主动的学习各类先进的思想与理论,使马哲在文化交流与传递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另外,还应站在学术角度,构建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理论系统,使其在解决问题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与社会发展潮流充分符合[2]。

3.与新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从马哲中国化整体发展历程来看,在我国诸多革命行动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马哲与我国解决实践问题相结合,构成了毛泽东思想,与改革开放行动相结合,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与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此可见,马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出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与社会进步相一致,动态化的创造出更多先进的思想。在我国革命历程中,应积极运用马哲思想解决问题,反思时间,并推动马哲与世界结合,提高其使用度。在现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信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遍各个角落,人们思想受到不同浪潮的冲击难免出现失误,对此,需要利用马哲中国化思想进行引导,拨乱反正,为马哲大众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使其成为广大群众真实声音的代表,使现实问题得以充分解决,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接受。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实践内容发生一系列改变,马哲形态也应随之变化。从哲学体系角度来看,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应坚持继承与发扬、民族与世界相结合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与我国传统文化、革命行动以及新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使马哲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变得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世界视野[J].学术月刊,2016(11):14-18.

[2]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11):8-13.

猜你喜欢

新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形态西装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激活时装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