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现状研究

2019-06-25邱哲彦

青年时代 2019年10期

邱哲彦

摘 要: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在我国蓬勃兴起并迅速发展。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紧张状况、环境污染状态日趋严重,我国也已逐步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积极研究和探索建设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对于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赣南地区;和谐新农村;生态经济型

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们农民大约有6亿5千万,新生代农民越来越多,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经济型的和谐新农村应运而生。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在“中国知网”搜索“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关键词产生2024个相关文献资料。当前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发展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经济的绿色崛起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提出,“生态经济是以生态维护与建设作为切入点,把生态理念渗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地区经济的绿色崛起。”;东北师范大学的霍艳丽等人撰写的《生态经济建设: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文中,提出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生态经济建设时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发展生态经济与发展循环经济关系密切

淮阴师范学院陈良撰写的《生态经济: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安江林等人撰写的《建设生态经济型的和谐新农村》,提出实现传统经济形态向生态经济形态转变,有效合理配置资源,加之更好地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科学之路。

(三)发展生态经济型新农村必须注重加大科技产量

建设生态经济型和谐新农村,必须注重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转化能力以及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培育农业科技队伍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措施,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科技含量,以高新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井冈山大学周松等人撰写的《农村生态经济教育发展探讨——以井冈山地区为例》,提出要强化生态经济方面的教育,着力解决危害农民健康的环境问题和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以更好地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的研究,综合性的生态经济型农村的研究则较少,缺乏体系化。今后,生态经济型新农村是一种复合式的农村发展模式,研究将会沿着两者有机高效融合的方向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发展共赢。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外新农村建设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现大部分发达国家进入了工业反哺工业的历史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建设经验。当前,国外专家学者也对发展生态经济型新农村进行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主要体现在:

(一)建设新农村实行集约规模化经营模式

发达国家注重农业产业化经营,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例如,美国实行家庭农场达到80%以上,这种集约化规模生产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瑞典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并以合作社这一载体为抓手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政府与农村(农业)合作社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达国家特别注重农民利益的维护与保障,一般通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各种形式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二)建设新农村注重科技投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用于农村开发的生物技术投入增幅显著。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于美国农业生产,运用高新技术监测土壤、识别杂草和病毒等,利用网络强化信息沟通。另外,大部分发达国家都相当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注重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科技运用能力与水平,反作用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三)发展生态经济型新农村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虽然各国经济基础及社会状况有所差异,但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获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效性。只有注重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生态经济型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因此,西方国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激发新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国外新农村建设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新农村建设主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走集约规模化发展之路。未来新农村建设仍然会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今后国外在发展新农村建设中也必将顺应当前世界资源和环境的现实,寻求和谐健康永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王俊一,潘佳楠.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生态经济[N].中华新闻报,2009-01-07.

[3]吴越,翁伯琦,曾玉荣.循环经济兴起与现代农业发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10(1):52~55.

[4]杨慧.成都市生态经济建设的探索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5]张曙光.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县级政府职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周宏春.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绿色发展之路[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