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空间的构建与思考
2019-06-25黄晓军
摘 要:发展于数字人文的数字学术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转型发展中面向科研人员开展的一项创新服务。数字学术空间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的阵地,目前在欧美国家有了很好的实践。文章在概述数字学术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空间案例,从功能定位、 资源配置、人员设置、服务设计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圖书馆;数字学术;数字人文;数字学术空间;科研支持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14
Abstract The digital scholarship developed in Digital Humanities is an innovative servi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recent years. Digital academic space is the position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o carry out digital academic service. It has a good practice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t presen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digital scholarship,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cademic space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China, including functional orient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personnel setting and service design, etc..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digital academy; digital humanities; digital academic space;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
数字技术及数字工具、数字平台的兴起与发展,推动着人类的科学研究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数据密集型科研新范式时代。为高校师生提供科研、学习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也适时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向师生用户开展了支持数字教育、数字科研、数字学习的数据素养教育、数字资源保存、数据可视化、数字监护、数据管理等创新型数字服务。近年来,数字学术(Digital Scholarship)服务正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的主要服务模式,并于20世纪90年代末自欧美国家迅速向世界各国发展。发展至今,数字学术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及业界的普遍认可,如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于2016年6月发布的《2016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就认为数字学术服务是未来学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之一[1]。业界对数字学术的关注也引发了对其概念、服务生命周期、服务差异化对比等内容的持续讨论与研究。
对数字学术的服务内容是目前学界的讨论重点之一,调研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和服务实践可以发现,不管是开展虚拟场景中的智能咨询、在线场景下的数据监护、真实空间中的数据素养教育,还是基于数字平台面向用户实际需求开展的定制推送等诸多个性化服务,诸多高校图书馆都是通过设置专门的数字学术图书馆员与数字学术服务空间来实现的,数字学术服务空间成为开展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阵地。在调研中也发现,我国高校受欧美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空间建设实践影响,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数字学术服务空间,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平台[2]等。由于数字学术空间相对还是一项新生事物,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学术空间构建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功能定位不准确、内涵理论界定不清楚、服务内容并未真正实现数字化数据化等问题。因此,进一步认识数字学术及数字学术空间的内涵,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构建的成功经验,梳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构建的启示之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数字学术与数字学术空间
1.1 从数字人文到数字学术
数字学术是从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概念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数字人文则是指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利用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或工具进行人文数据的研究,让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有了深度的碰撞与融合,为人文社会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调查、数据管理、结果分析带来了创新。然而,由于数字人文仅仅局限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因此支撑数字人文发展和科研的数字人文服务中心的应用群体较小、使用范围较窄[3]。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在更多学科领域特别是向自然科学领域的渗透,数字学术正悄然兴起,更多研究者开始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研究,对实验数据等科学数据进行计算机仿真、信号模拟、数据可视化、3D打印、数据计算等已成为常态及发展趋势。
1.2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
数字学术的兴起与发展引起了高校图书馆的关注,如以布朗大学图书馆等为代表的图书馆根据数字学术的特点和用户需求,联系信息技术部门或信息学院等机构,借助数字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学科馆员的学科背景、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为依托,在传统图书馆服务基础上进行了数字服务的拓展,自21世纪初探索开展了数字化和数字馆藏建设、元数据监护、数据管理项目、数据分析服务和软件、教育合作、数据出版、数字人文项目、数字学术交流等创新服务[4]。这一探索实践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学术服务内容的研究讨论。如S.Held[5]对美国埃默里大学数字学术中心进行了分析研究;宋玲玲[6]对北美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服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等。2016年5月,网络信息联盟(CNI)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RL)联合召开了“数字学术中心规划”研讨会,会议报告表明:图书馆目前所从事的学术支持研究虽然深入,但还有很多相关的服务工作需要跟进完善[7]。实践领域的探索与学术研究的指引,推动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发展,但仍存在模式单一、服务有限等不足。
1.3 在国外兴起的数字学术空间
自2012年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全球第一个以“数字学术”命名的服务中心以来,越来越多的欧美高校图书馆建设了自己的数字学术服务中心。数字学术服务空间作为数字学术服务中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诸多高校图书馆的选择实施项目。据2016年ARL发布的《SPEC Kit 350:支持数字学术》[8]报告调查结果显示,90%的科研工作者将图书馆列为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的首选机构,ARL成员馆对数字学术服务需求旺盛;124个成员馆中,在73个对本次调查有反馈的成员馆均开展了数字学术服务。尽管ARL作为北美地区的公益组织,成员主要来自于北美地区的124所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型研究型学术图书馆(截至2016年1月),开展学术服务是ARL成员馆的主要职责,但对调查所反馈的73所成员馆均开展数字学术服务,也说明开展数字学术服务是第四科研范式下图书馆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ARL成员馆所开展的数字学术服务中,所有的图书馆均设置了数字学术支持服务馆员,有的甚至成立了数字学术部门,也有开展服务的资金预算与保障,以及开展服务的数字平台或服务空间,反映了ARL成员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有着实体的物理条件(人、财、物)支撑。和徐慧芳涂志芳[9]对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15所图书馆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既包含有物理空间的成分,如数字学术空间、数字学术实验室、数字学术中心,也提供空间服务,如数字视觉室、可视化实验室、数字化研讨室。这一结果不仅代表着图书馆以自我发展和用户服务为导向的空间格局变化,本质上也反映出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的转变。
2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构建思路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空间兴建热潮也传播到了中国,各高校也在21世纪初兴建信息空间的基础上向数字学术空间方向转型发展,自中国首个数字人文中心于2011年在武汉大学成立之后,国内多所大学图书馆相继投入数字学术项目建设,如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实验室、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平台等。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空间构建的进展来看,还存在着理论上对数字学术空间认识的偏颇之处,如将信息共享空间、图书馆联盟平台等认同为数字学术空间,也存在实践中对空间服务功能的设计不周,如重视对数字学术资源的建设而忽视对数字服务馆员的配置等。为了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构建质量,有必要从对数字学术空间的内涵理解到人员配置等进行统一的设计规划。
2.1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功能定位
纵观欧美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虽然各个空间的服务、配置等特色明显,但在空间命名上主要以“数字”“数字学术”“共享”“数据”等词语为核心词,体现了数字学术空间是以学者的数字学术活动为中心,涉及数据管理等内容的空间。如美国布朗大学、圣母大学、纽约大学、迈阿密大学、天普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等直接以“数字学术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Scholarship)”命名。在具体构建过程中,一些高校数字学术空间也是从信息共享空间等发展升级而来,如东北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仍然保持了“共享”这一核心词语,取名为数字学术共享空间(Digital Scholarship Group),设在斯奈尔图书馆的东北大学数字学术共享空间可以为师生提供包括获取校内共享数字资源的一系列数字学术服务,体现了数字学术空间的合作、共享、服务属性。同时,数字学术空间也是一个用户对数字软件、工具进行创新应用或体验的平台,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的媒体共享空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体验新兴技术的实验,扩大教育技术的最佳实践学习机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创作、传播、使用和监管数字媒体的能力,其目标是满足广泛的使用媒体创建工具、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信息技术培训、媒介素养教学等方面的需求。国外这些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空间设计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构建给予了功能定位方面的启示,即为了清晰的表达数字学术空间具有的数字、共享、创新、应用等属性,数字学术空间需以醒目的“数字”“数据”等核心字眼来命名,并通过资源配置、服务输出向用户传递出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是一个促进科研人员数字交流与协作、数字素养提升与培养、成果数字传播与应用的图书馆延伸服务空间。
2.2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软硬件资源配置
数字学术服务空间与一般的图书馆学习空间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数字学术空间的软硬件资源配置。在软件配置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一般都会配置面向数字资源处理的软硬件或工具,如天普大学的数字学术中心为用户配置了123D Design、Abbyy Finereader、Adobe Creative Cloud、Android Studio等20余种软件,以及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iMacs、Mac Pro、树莓派2代B型迷你台式电脑等20余种硬件设备[10]。当然,一些数字学术服务空间也根据自身的特色定位或用户群体需求,会在数字出版、数字可视化等特定领域配置更加丰富的软件或工具,以丰富用户的选择范围。如圣母大学的数字服务空间为用户配置了包括GIS平台分析(如ESRI ArcGIS、DIVA-GIS、GRASS、Quantum GIS、uDig)、可视化展示(如Google Earth Pro、HyperCube、SketchUp)、影像分析(如ENVI、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GeoExpress)、數据使用和分析(如Stata、SPSS、SAS、S-Plus、MatLab R2013a、R、StatTransfer、Tableau Desktop)等应用领域的软件或工具[11],而凯斯西储大学数字服务空间则为用户主要配置的是音视频数字化(如VHS、Betamax、U-Matic、Laser Disc、Cassette、LPs)、声音和视频编辑(如Adobe Suite、Audacity、iTunes、Roxio、Sound Forge、TPMG)、桌面出版和图像编辑(如Adobe Suite、Sony Media、ComicLife)等方面的软件或工具[12]。两者相较可以发现圣母大学的数字服务空间侧重于提供数字资源的分析应用,而凯斯西储大学数字服务空间明显更侧重于对用户数字音视频处理方面的资源配置,这也可能与凯斯西储大学全球闻名的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有关,该学院由一些跨学科课程(提供60个本科课程)和学院中心组成,目前与克利夫兰艺术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克利夫兰音乐学院(Cleveland Institute of Music)、西部保留地历史协会(Western Reserve Historical Society)、克利夫兰艺术学院(Cleveland Institute of Art)、克利夫兰剧院(Cleveland Play House)等联合举办不同的课程,因而师生对音视频数字资源的处理需求也更加旺盛。受美国这些高校数字学术空间的软硬件资源配置启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空间一方面既要根据数据处理的生命周期等理论分解每一阶段用户需要的软硬件,如缩微胶片扫描仪、数字拷贝站、录音录像机、读卡器、电脑等硬件设施和电话会议系统、Arduino Uno开发工具包等软件设施,保证空间为用户提供足够开展科研应用或科技体验的基本设施,一方面则根据空间设置的特色或用户群体的学科背景、特殊需求,在资源配置上突出一定特色,采取以点带面、逐步发展的发展措施,吸引更多师生利用数字学术空间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2.3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数字馆员设置
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都设置了数字学术馆员来负责空间的管理与协调、使用安排、相关技术工具的咨询等工作。如俄克拉荷马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实验室有两名数字学术馆员负责具体的数字知识咨询及空间的预约使用等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馆员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学科背景,且在数字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具有专业特长。如俄克拉荷马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实验室的两位数字学术馆员在数字学术项目评论、文本分析、项目管理,数据可视化、内容管理系统、数字学术项目评论、GIS/网络映射、Omeka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为了保证图书馆数字学术馆员在用户的知识咨询、辅助教育、科研协助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根据职责分工,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专家不一定是图书馆员,也可能是由来自与图书馆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在职教师等专业人员兼职。如圣母大学数字学术中心长期与学校的研究计算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Computing)开展跨部门合作,研究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仅担任数字学术中心专家,也协助完成中心的技术开发。受此启发,我国高校图书馆组建一支数字学术馆员队伍与设施建设同等重要,团队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数字环境中的数字处理工作,还可吸纳一些对协助数字学术空间开展服务有兴趣的数字专家,以保障和协助空间的可持续运作。
2.4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数字服务设计
从广义上讲,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服务对象就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甚至包括面向社会开放后的其它用户,但相较于图书馆学习空间、体验空间,数字学术空间的用户更需要在专业素养、信息技能等方面有一定要求,故将数字学术空间的用户定义为从事科研或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用户更加准确。如对于学生群体,迈阿密大学就明确指出其数字学术空间就是为研究生和部分成绩优秀且有研究兴趣和需求的本科生提供服务。在这一对数字学术空间服务对象的精准刻画基础上,数字学术空间所提供的服务也就基于特定群体需求来设计。笔者以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空间服务可以借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数字学术服务[13],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密集型研究活动的嵌入式服务。数字学术馆员借助数字学术空间和嵌入式服务,深度参与到用户的数据密集型科研活动之中,进而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知识化的数字人文(如通过嵌入式服务协助数字人文项目成员对海量人文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保存、组织和标引等)、 数据处理(如数据归档与保存、数据集引用、数据存储和备份、数据共享、数据监护以及提供软件工具应用支撑服务等)、可视化(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处理与分析工具、帮助研究人员对科研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等)、信息分析(如通过ESRI ArcGIS、DIVA-GIS、GRASS、Quantum GIS、uDig等工具帮助研究者分析空间数据并形成图像等[14])等数字服务;(2)虚拟合作及数字出版等科研支撑服务。数字服务馆员借助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空间资源,为用户提供开放存取(如建设数字资源存储库实现免费存取和更大范围传播)、数字出版与版权(如普及合法使用、作者权利和版权法律方面的知识使研究人员合理、合法地通过数字平台使用和传播学术成果)、资源数字化(如对馆藏资源、音视频、史料图片、手稿、档案等传统文献的数字化保存等)等数字服务,以促进科研成果和知识的保存、传播、分享、发现与转化;(3)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服务。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数字素养教育的原有教育职能上进行科研用户的实践化教育培训,也是数字学术空间应该开展的一项主要服务,如对参与数字人文项目的用户进行数字学术工具和方法培训,均可协助研究人员更新知识技能体系,帮助其更好的适应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提高他们的创新性、竞争力和研究效率。如迈阿密大学数字学术中心的服务人员不但通过嵌入式服务帮助研究者实现地理数据的可视化,以从中发现数字或统计分析无法体现的相关性,也还通过培训来提高其使用地理设计和分析软件的技能。
3 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处在信息服務转型的过程中,从对信息的关注向对数据、数字的关注转型。高校图书馆是数字学术服务当仁不让的主体提供者,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数字学术自其概念被提出以来就持续关注,2016年12月召开的以数字图书馆新生态为主题的第十三届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就对数字学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后数字学术服务相继出现在图书馆各项学习培训、工作会议等众多场合,实践层面的数字学术也在诸多高校图书馆有了积极探索。总体来看,数字学术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界还属于一个探索领域,对其空间的构建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通过诸多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推动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全面开展与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ACRL.2016 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EB/OL].[2018-12-20].http://crln.acrl.org/index.php/crl-news/article/view/9505/10798.
[2]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平台[EB/OL].[2018-06-09].http://datam.shisu.edu.cn/home/.
[3] 王立.数字学术在布朗——北美大学图书馆的研究服务新趋向[A].2014年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4:18.
[4] 介凤,盛兴军.数字学术中心:图书馆服务转型与空间变革--以北美地区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3):64-70.
[5] Held Shari.Four digital scholarship services join forces in the library[J].Library Journal,2013,138(15):16-18.
[6] 宋玲玲.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服务探析——以北美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8):92-97.
[7] Diane Goldenberg-Hart.Planning a Digital Scholarship Center 2016[EB/OL].[2018-12-27].https://www.cni.org/wp-content/uploads/2016/08/report-DSCW16.pdf.
[8]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Digital scholarship[EB/OL].[2018-05-01].http://www.arl.org/focus-areas/scholarlycommunication/digital-scholarship.
[9] 涂志芳,徐慧芳.国内外15所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及特点[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4):29-36.
[10] Temple University.Digital Scholarship Center[EB/OL].[2018-09-29].https://library.temple.edu/dsc.
[11]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Center for Digital Scholarship[EB/OL] .[2018-09-29].http://library.nd.edu/cds/.
[12]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Freedman Center for Digital Scholarship[EB/OL].[2018-09-29].http://library.case.edu/ksl/freedmancenter/digitalscholarship/.
[13] University of Virginia Library.ScholarsLab[EB/OL].[2018-09-29].http://scholarslab.org.
[14] 曾粵亮.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7(4):25-33.
作者简介:黄晓军(1972-),男,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