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道德意识构建

2019-06-25渠瑞华

青年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大学生

渠瑞华

摘 要:隨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与逐步深化,社会转型加快,经济社会的负面效应一定程度上也日益凸显,尤其是随着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网络设施的趋向普及,电子通讯的普遍使用,各种电子娱乐器具也洪水般的涌向了市场,倍受青年人的青眯。这一切高科技电子产品给人类的现代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驱动力,电子交易,网络通讯,自动化的电子娱乐设施魔鬼般的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节奏,但是它们却神驰般地用它的负效应摧毁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大学生

道德是发展新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到的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它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学生。作为一名辅导员工作者,必须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情况,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的教育方案,为采取正确的手段和途径,以便更好的提高德育效果。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后,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深切感受到被尊重的氛围,构建平等的德育师生关系,学生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道德认识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不同。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客观上导致道德转型,传统道德观和价值体系将经受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同时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社会大变革,这种社会环境的变革必然会对大学德育产生影响。 市场经济对人的正当的利益要求做了肯定,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市场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近几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大学生道德观念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

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领军者,是社会发展的继承者,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延续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预备和中坚力量,但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的道德观念淡薄,社会公德意识消减,社会群体利益观念滑坡,这些严重影响了他们成长,造成了大学生自身健康,导致了他们自我身心分离,人格分裂,行为迷茫,心绪紊乱,头脑不清,最终从脱离集体,离开社会,走入封闭的死胡同,钻进法律的框框,危及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分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拯救因道德缺失而蜕变的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要求。

近年来大学德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形式。如讨论、辩论、演讲、参观、考察、专题调查、社会实践等,其中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但我们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到在大学德育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德育工作者就频繁地组织活动希望引起轰动效应。而很少切实考虑大学生的品德基础和品德发展需要结果,使活动流于形式。

大学生道德缺失正是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系列的环境中下造成的大学生道德缺失,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因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优秀道德观的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领的及时准确的落实而造成价值观的扭曲;由于市场经济中物欲横流的冲击,金钱主义,拜金主义,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横行造成的大学生以物质利益至上的恋爱观的扭曲;因年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单薄和法制观念的淡化而造成的大学生失去了公德;因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慢而效率浅显造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而造成了大学生身心不一,言行不一,进而危及自身,波及他人,危及社会,损害机体,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对不同层面道德缺失现象现状及原因梳理和总结可以看出,尽管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有了一些的理论价值参考,但从同步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看,一定程度上对于当代大学道德缺失现象在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减弱、个人诚信意识淡薄、扭曲的恋爱观等方面的概述还有待于具体细化,且需形成合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应对策略。

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道德建构的意义

根据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中公德意识、社会责任、个人诚信等方面的不同表现的剖析,挖掘合乎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标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育模式,形成一套具有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的大学生道德宣讲团体和心理调节机制,通过诸如此类的项目的建构和道德风尚的引领,构建和解决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的应对策略。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首先,“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总体上积极、健康、向上,但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国内外复杂环境的影响,又存在着复杂性、差异性等特点。”通过对不同层面表现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现象发展状况的梳理和总结,为该选题的深层次理论研究提供尽可能客观详实的史料文献支持,也是为以后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意义。

其次,通过道德缺失现状发展脉络及一些相关理论的研究,为如何评价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的影响和意义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同时,为深入剖析和准确定位解决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的应对策略提供借鉴和帮助。

最后,通过思政模式下道德研究,增进人们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我们在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强化大学生法制观念,加强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责任感教育等诸如此类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实施大学生个人道德状况和奖惩机制,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道德承载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体系。

总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心灵沟通的过程,德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育者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教育方法要科学、灵活。但是有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却是不科学的,学校德育工作采取的方法大部分是是封闭的、僵化的,采用“灌输”、“简单化”、“一刀切”,这样的方法呆板生硬,缺乏实效和吸引力,脱离大学生思想实际,使大学生不能有效的正确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道德缺失建设的现状、成因等问题的分析,揭示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进而提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培育路径的基本对策,从而为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道德观念实践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于亚南.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6):451-453.

[2]梁艳,王国桢.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缺失问题之我见[J].改革与开放,2013(01):18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