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理论下红色资源文化的英译研究

2019-06-25黎清张子琪李颖

青年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

黎清 张子琪 李颖

摘 要:时下,红色旅游日益成为热潮。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走进中国。景点翻译作为外宣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具体以交际语境顺应为依托,进行江西井冈山景区的英译研究。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交际语境顺应;景点翻译;红色旅游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强,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中国观光旅游。因此,汉英旅游翻译的重要性不可估量。红色文化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红色旅游资料的英译能有效帮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宣扬中国红色文化。为此,本文拟从顺应角度对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料翻译进行创新性研究,为其英译增添色彩。

一、顺应理论简介

顺应论突破传统语用学的研究框架, 全面、综合地阐述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 它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发展前途的理论,顺应论突破传统语用学的研究框架,全面、综合地阐述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

语言顺应理论从根本上属于语用学的一种,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 Jef.Verschueren 最初于 1999 年在他的新作《理解语用学》(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了语用观(a perspective on language)和顺应理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基于语言起源学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他提出顺应理论,用来全面阐释语言的动态使用。顺应性是对语言所呈现出来的规律进行阐述,其中就包括四个方面,那就是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程度。在中国语言学界,首次提到并介绍顺应理论的当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钱冠连教授。钱教授简要介绍顺应理论的主要内容, 把顺应理论的重要概念如“综观论” 、“ 语言的顺应性” 、“商讨性” 、“ 变异性” 的定义作了介绍。语用学发展至今,其研究逐步深入,派生出一系列理论,本文的讨论重点是顺应理论下的红色旅游文化英译研究(以江西井冈山为例)。

二、顺应理论与红色翻译实践研究

译者进行翻译实践,首先要对语用预设进行推断,将认识本領和认识背景铭记于心,然后选用符合大众的陈述方式将原语传达出来,确保大众只耗费最少的精力就能获得原语和译语的关联。红色旅游文本是一类特殊的言语交际模式,其英译要谨记目的语的交际背景、文化规范和认知环境,动态地选择合适的语言。根据顺应理论,译者需要依据彼此熟知的认识背景动态地选用恰当的语言,有目的地顺应译语大众的语言环境和社交背景,使译文合乎大众的认知本领和审美标准,有很强的实用性,能为红色旅游资料英译提供有意义的指导。红色旅游资料集信息性和操作性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和丰富的文化内容,其英译目的在于吸引外国游人、传播中国红色文化。但是译语的读者多为英美人,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与国内读者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避免将原语传达给中国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强行施加给译语读者。

三、井冈山景区翻译中的交际语境顺应

翻译不是简单地字对字、词对词,而需考虑实际语境、社会文化背景、目标读者等诸多因素。维索尔伦提出语言顺应论,强调语境是动态的,是未经设定的,并随着实际交际过程而不断发展变化。维索尔伦指出,语境包含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即指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因素。翻译作为一种特殊交际活动,由于景区翻译的特殊性,其更需要顺应实际交际语境,本文将从物理世界顺应、社交世界顺应及心理世界顺应进行阐述。

(一)物理世界顺应

物理世界主要指的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也可称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语境”,包括时间、空间、主体、对象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会影响语言的产生、理解。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时空位置、对象等均应列入考虑范围。

例1: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源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官网)

译文:Jing gang shan Revolution Museum

此处“井冈山”直截了当地依照汉语拼音进行翻译,中国游客自然立即心领神会,但在外国游客眼中,“mountain, hill”等词才对应中文的“山”。笔者认为,根据维索尔伦的物理世界顺应原则,此处翻译涉及空间定位的差异。因此,“井冈山”应译为“Jinggangshan Mountain”。

(二)社交世界顺应

社交世界顺应是指交际者的语言选择应符合相应的社交环境、社交场合。其中,文化起着颇为重要的作用。景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往往内含两种文化的碰撞。因此,译者不仅应做到用词准确,也应合理对待文化差异。

例2:黄洋界哨口工事

译文:Huangyangjie Shaokou (Sentry) Fortifications

从形式上看,译文句式与中文句式相同。然众所周知,中西方言语思维存在差异,其中句式差别最为明显。英文主张率先突出重点,其次添枝加叶;中文则恰恰相反,句际重点往往需“拨云见日”。“黄洋界哨口工事”,其中心词在于哨口工事,黄洋界则作地点状语。细究其内容,不难发现,译文将“哨口”一词作如下处理:“Shaokou (Sentry)”。英文中的确没有一个词能准确对应“哨口”,但直接根据汉语拼音进行翻译实为不智之举;而sentry 一词在《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解释是:“a soldier stationed to keep guard to control access to a place”,用其表达“哨口”一意,稍有欠妥。笔者认为,添加ward 一词方能准确地传达该意。故此句的翻译应为:“Sentry Wards Fortifications at Huangyangjie”。

(三)心理世界顺应

心理世界的顺应包含顺应交际双方的认识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因素,在翻译学领域,心理“顺应论”突破了传统的“语言”观念,将“语用”引入进来,强调“翻译”形在语言转译实则文化交流的本质功能。心理世界的顺应主要指交际双方的个性、情绪、愿望和意图等认识和情感方面的因素。

例3:该瀑布水帘比较宽,瀑布口有一块巨大的中心石,挡住了瀑布口,夺路而下的急流顿时被劈成数股水柱奔泻而下,水声交错,好似鼓点急骤起落,煞是好听。

译文:The water curtain of this waterfall is relatively wider. There is a huge center stone in the mouth of the waterfall and it blocks the opening of the waterfall. The rushing water streams are split into several shares of water at this point. The sounds of water are just like the drums beating from from time to time which are extremely pleasing to ears.

此段譯文充分体现了心理顺应原则,展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in the mouth of the waterfall”将中心石所处在瀑布的位置巧妙地传递出来;与此同时,将“急流”翻译为“rushing water”,水流之急溢于言表。除此之外,此段翻译中运用“split”将水流被分成几股所受的力量可谓入木三分。译者充分站在游客的角度,描绘黑龙瀑的秀丽壮美,有利于加深游客对黑龙瀑巧夺天工之美的理解。

四、结语

顺应理论在翻译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缓冲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不解,为井冈山景区的宣传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红色资源文化英译的是否顺应时代的发展与交流,对于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有着极大的影响。根据红色资源文化的英译所呈现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并结合语言顺应理论研究相关英译,我们不能只是对红色资源文化翻译进行直接照搬或单纯复制,而是需要译者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下动态地将语言进行转化。因此,译者应多了解顺应理论,积极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进而不断提高红色翻译质量,尽量避免给外国友人带来错误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中国革命时期的宝贵的红色资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JefVerschueren. 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3):230-232.

[2]钱冠连. 《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1991(1):61-66.

[3]靳晓莲. 接受美学视角下红色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以延安革命纪念馆英文介绍材料为例[J]. 海外英语, 2013(22):164-165.

[4]靳雅楠. 从心理世界的顺应来谈《傲慢与偏见》的翻译[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3(9):94-94.

[5]黄秋凤. 浅谈商标翻译对消费者心理世界的顺应[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2):82-85.

[6]陈喜华. 试论翻译中的语境顺应[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S2):158-160.

[7]袁梦遥, 潘不寒. 景点外宣翻译中的交际语境顺应研究——以武汉历史文化景点宣传语料为例[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7(02):104-109.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西藏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红色旅游——革命精神的传承——重庆“红岩联线”的一点思考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