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育类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究
2019-06-25廖燕萍
摘 要:农村小学美育类校本课程的构建,可以引导学生在爱护环境的基础上对美实现更深层次的追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美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究,构建出科学的美育课程教育体系,使美育类校本课程教学发挥其育人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育;教学探究
美育课程是指以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艺术类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学校课程总和。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和心灵教育。美育和德育、智育、劳育、体育相辅相成,对学生情感、气质和趣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在农村小学的推进过程中,美育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不能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因此我们对农村小学美育类校本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 美育类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
(一) 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升
某农村小学在美育校本课程实施一年后,该小学生在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出勤率较高,100%的学生参与到以实践体验为主的各种艺术兴趣小组或者社团中去。另外,该校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较为理想,达标率为100%,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各种艺术展演或比赛中去,并且都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成绩。学生的审美意识不断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觉地按照流程开展审美活动。
美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自信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们在绘画,书法等领域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在美化板报和校园环境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美育类课程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前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产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都得到了释放。
(二) 教师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
农村小学的教师通过美育类课程的实施,逐渐树立起了“大美育观”的思想,并且能够对该思想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认识。美不是狭隘的、单纯的艺术教育,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渗透在各个学科中。老师能够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让学生有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另外,学校越来越多的老师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美,包括学生的思维美,表达美,作业美等等。不管是美育核心课程的老师,还是其他课程的老师,都能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出审美情境,审美任务和审美活动。正因为这样,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学生们也更加喜爱老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美育类校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 美育核心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
学校的美育类课程主要包括艺术课程和艺术特色校本课程,但是现阶段农村小学对艺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滞后严重,其原因就是学校层面对美育类课程的认识不够。随着美育校本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化,学校对美育校本课程的意识和教育哲学的内涵分析逐渐增强,但是在美育类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架构方面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 美育类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尚显不足
美育类校本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就是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但是对农村小学的调查发现,学校的美育类教师普遍较少。另外,促进课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但是农村小学一般只注重基础学科的课程管理,而忽视了对美育类课程的管理。究其原因是用教学成果来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显然这违背了“大美育”思想,忽视了美育类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 美育校本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 培养美育教师队伍
农村小学要配备充足的艺术师资,美育类课程的实施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审美和专业素养,老師的综合素质决定着美育类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实施质量。另外要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首先是提升艺术老师的审美素养,提升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根据学校需要,鼓励老师进行相关艺术专业的学习;第二种是让老师参与到相关的项目中,在自己的实际探索中实现审美素养的提升;第三种是经常组织艺术类欣赏活动,让艺术老师不断开阔眼界,从中受到熏陶,提升审美素养。除艺术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的审美素养也要进行提升,可以从艺术、专业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着手,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以以社团活动、艺术欣赏等活动为载体,来提高老师在艺术领域的感知力和鉴赏力。针对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可以根据不同老师的需求,制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人文素养的提升包括礼仪习惯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最后,要丰富和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互相联系的教学共同体,这样才能使美育校本课程更加丰富和立体。
(二) 充足课程资源
美育类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教学案例和教学评价。推动学校美育类校本课程发展的主动力和特色就是美育类课程资源的建设。在编写美育类课程教材时,要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把生活中的各种美编入到教材中,使教材生动有趣,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老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授课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审美活动,让学生享受美育课堂。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纸质的,可以增加一些电子类的课程资源,如App或者微课堂的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美育类课程资源的建设,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体验,会激起学生更广泛的学习兴趣。
(三) 建立美育类校本课程联动机制
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是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四个不同渠道,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这四个方面联动起来,这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从而发现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美育类课程建设。
四、 总结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改进美学教育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个地区都十分注重美育教育的建设。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改进核心就是要构建出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需求的美育类课程体系。本研究借鉴了国内外美育类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农村小学的美育类校本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寇忠泉,何小波.美育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J].中小学校长,2017(7):61-65.
[2]冉乃彦.美育怎样进课堂[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2):28-29.
[3]王馨,赵国栋.美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开发研究——“美丽中国”之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5):121-123.
作者简介:
廖燕萍,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