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联盟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6-25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日照 276800)
抑郁症临床常见,发病原因不清,与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关注有关,临床尚无治愈方法,多以药物控制为主。为降低社会偏见,减轻患者的耻辱感,强化家庭的支持,本文对抑郁症患者施以治疗联盟模式,观察其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中心住院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17分。排除标准:严重躯体疾病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者;有药物依赖及滥用史等。共纳入患者120例,其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32~66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HAMD评分,均进行正常的医患护患沟通和正常的随访,均应用文拉法辛(备乐)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50 mg,每隔3 d加量50 mg,最大剂量为225 mg。干预组除此之外,加用治疗联盟的方式进行干预,疗程为12个月,具体如下:(1)住院期干预。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感情沟通。根据入院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行为干预方式,初期以安抚病人的情绪、鼓励患者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参与配合治疗、适应住院生活、矫正不良生活习惯为主;中期以树立矫正目标、探寻病态认知模式、进行角色扮演、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为主;后期以参与小组治疗,建立自信自立、鼓励社会化交往、构建良好的生活行为模式为主。建立抑郁互助小组,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带领康复训练,使患者看到希望,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建立康复的观念。对患者家属积极宣传精神卫生知识,认识到抑郁症也是一种疾病,降低耻感,理解患者,积极就医,配合治疗。(2)出院后干预。出院后在积极治疗抑郁症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①否认期:不承认患抑郁,治疗服药依从性不高。心理干预:安抚患者情绪,宣讲知识,帮助正确认识疾病;②接受期:患者承认自己患有抑郁,是一种精神疾病,而出现一种淡漠、消极、意志薄弱,甚至自暴自弃。心理干预:鼓励患者接受面对疾病,安心治疗,解释疾病过程,逐渐引导、接受新的生活挑战,执行康复计划;③家庭康复期:患者及家属对待疾病出现耻感,不理解患者,社会对患者的歧视,不被接纳,工作机会的减少、经济的困难、心理的困境、人际关系的减少、抑郁、自卑、沮丧、拒绝治疗等。心理干预:共同关心、体贴患者,保持乐观态度,树立成功信心。④医院康复期:积极探索目前较成熟的日间康复站治疗方式,对出院患者进行指导,多参与运动,参加医院的集体康复活动,建立同伴支持联盟,取得同伴的支持,抑郁症的团体治疗模式,讲解自己对抑郁的的认知改变和对自己正确的评价,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告知患者应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为患者安排较合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他们重返社会,回归家庭。
1.3疗效评定 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评分,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效,≥25%为好转,<25%为无效。于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进行评定[1]。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对照组:60例患者中,显效18例,好转19例,无效23例,有效率为61.67%;干预组:60例患者中,显效25例,好转2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因子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治疗后除物质生活外,其他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注:*P<0.05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心境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社会压力大,复发率及自杀率高。目前认为,生物学因素是其发病原因之一,但心理社会因素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患者病前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往往会加剧患者的抑郁症状,而病人康复后也会遇到社会的歧视,家属的不理解,对患者重归社会不利。文拉法辛为5-HT及NE神经递质双重再摄取抑制剂,临床起效快,安全性高。但对病程长的患者依从性低,并发症多。因此,如何加强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除物质生活外,治疗后其他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抑郁症患者合并治疗联盟的方式,能明显提高疗效,更有利于患者康复,这与相关研究一致[1-3]。
总之,治疗联盟和同伴支持能提高抑郁症的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