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市党报守正创新的“势”与“谋”
2019-06-25
长春日报社社长孙成军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我国的《易经》坤卦在分析事物发展态势时,第一阶段即为“履霜,坚冰至。”意即如今所处的状态如同在霜上行走,时时刻刻充满风险,布满坚冰的寒冷季节即将到来,将进入最为艰难的阶段。如果用这一思维来解析地市党报的今天,可以说,正处于冰雪严冬之际。应该采取怎样的原则和措施予以应对,达到“黄裳,元吉”之目的,需要智慧、努力和付出。
地市党报作为党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缺少省级以上党报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也缺少都市报的灵活度和生存力,在纸媒凛冬之下更加感受到刺骨之痛。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地市党报如何以担当情怀破解凛冬之痛?大变局大变革之下,地市党报如何找准定位实现守正创新之梦?新时代赋予党报新使命,走出困局,既要认清“势”,又要善于“谋”,更要找到“术”,以守正固本,以创新求变。
一、危与困:正视地市党报的凛冬与困局
地市党报既记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变局,也在经济社会发展变局中变革。地市党报所面临的“势”,就是形势,指经济社会的变动状况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地市党报的影响。只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而作出改变,地市党报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步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结构呈现新变化,这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构调整、速度变化、进程演变,必然影响地市党报的生存状况,也决定了地市党报的转型趋势。在成功转型和蝶变之前,地市党报陷入困境和迷茫,走向低谷,恰如凛冬之季,让人心力交瘁,夙夜难眠。
(一)价值困境:地市党报的存在价值之争
地市党报作为党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党的宣传功能,其价值所在:一是政治功能,护党为党,不仅听党的话,更要说党的话,让读者跟党走。二是服务功能,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三是纽带功能,架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既让人民群众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和政策,也让党委政府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反映,更好地改进工作。四是文化功能,作为文化产品起着繁荣文化、引导舆论、移风易俗、丰富精神生活的作用。然而,随着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和地市党报困境加剧,不免出现地市党报存在价值的不同声调。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地市党报无用论”和“地市党报没人看”的论调。这些观点和论调,罔顾地市党报的功能价值和作用,仅从地市党报的经济属性和直观的使用价值考虑,而忽视地市党报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服务价值,严重影响地市党报人的发展信心和凝聚力,成为影响地市党报改革发展的最大痼疾。
(二)生存困境:地市党报的存活能力之议
作为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当前,传统的地市党报在生存方面的确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入不敷出,工资和原材料成本难以保障,产品普及率不高,体制机制僵化不活,一些地市党报处于“保工资”“保运行”“保稳定”阶段,无力进行改革创新。有些地市党报负债率高,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都使地市党报的生存遇到极大困境。由此引发“地市党报还能活多久”的议论,甚至有人抛出“地市党报自灭论”。然而,这种困境不是地市党报本身的问题,症结在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阻断了地市党报的固有生存模式。“能不能活”不是应该讨论的问题,应该讨论和决策的是,在传统地市党报生存基础改变甚至削弱和消失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引导、支持地市党报走出困境,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体制困境:地市党报的“融合管理”之困
地市党报的体制改革,始终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目前,绝大多数地市党报定位为“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地市党报社或地市党报集团,执行的是“融合管理”:在党的建设方面,参照党委机构的有关党建管理规定执行;在干部任用、纪律作风、督查检查、考核评价等方面,执行党政机关管理规定;在工资、奖金、职称、职级、投资、运营等人事管理和经营管理方面,执行事业单位管理规定;在财政、税收、社保政策等方面执行企业管理规定,如此等等,地市党报的党政事企身份不清,处于“融合管理”状态。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监管机制的完善,地市党报的体制弊端越加明显。因为党的机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机构性质不同、职能职责不同、管理规则不同、生存基础不同、工作和运行方式不同,地市党报社或地市党报集团,集四种机构性质于一身,造成管理体制不顺、功能职责不清、经营工作进退两难、奖惩工作左右摇摆的局面,这是地市党报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四)经营困境:地市党报的“盈利模式”之难
地市党报的历史辉煌,来自发行量扩大和商业广告的兴起。一些地市党报在辉煌阶段开展跨界经营和资本运作,形成多元收入格局。然而,绝大多数地市党报除了发行和广告这一传统经营模式之外,并没有新的经营空间。随着屏媒体和移动端的普及推广,地市党报的发行和广告空间日益收窄。这种传统“盈利模式”的打破,一方面是因为技术进步使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应用得到普及,报纸发行失去了一定的空间,通过手机看新闻,分流了一部分报纸受众,似乎“没人看报纸了”,靠扩大和维系发行量增加收入,已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随着政务改革的推进,一些必须在报纸上刊登才有效的政务公告,在改革后也可以通过网站或其他方式发布,减少了报纸公告的刚性收入来源。由此迫使地市党报不得不探寻新的“盈利模式”。作为一种“盈利模式”,应该是相对稳定、可复制、能持久,从目前来看,地市党报新的“盈利模式”,只能是一种探索、追求和期待。
二、机与遇:迎接地市党报的春寒与黎明
正视困境,恰恰是为了迎接希望。正如常言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困难和挑战无时不在,机遇和机会无时不有。地市党报的新困境,集中体现了地市党报即将面临的新变革,困到极处即是变革重生之时。新时代给地市党报的变革重生提供了新机遇,由此迎来了地市党报向死而生的春寒与黎明。
(一)新时代提供“守正”机遇:地市党报的“守正”功能将进一步强化
“守正”是地市党报的根本,体现了地市党报的价值所在。地市党报不但不能“死”,不能“丢”,而且应该在时代变革中大有作为。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引实践,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地市党报“守正”的根本要求。加强政治建设,这一功能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对地市党报如何“守正”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历史阶段,只有加强和改进地市党报的工作,“守正”的根本才不能丢,党执政根基才能巩固。因而,作为党的舆论平台和载体,新时代对地市党报如何“守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价值强化将使地市党报的作用更加得到重视,从而开辟了地市党报新的发展空间。
(二)新技术催生创新机遇:由纸媒向全媒转变是大势所趋
“创新”是地市党报的灵魂,体现了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地市党报既要推动创新,自身也要在创新中实现变革,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由纸媒向全媒转变,提供了地市党报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以精准推送、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加快了媒体领域的技术革命,改变了媒体形态和媒体生态。地市党报的传统纸媒平台,正逐渐融合发展为纸媒、屏媒、声媒兼容并举,任何单一的媒体形式,都将被时代所淘汰。这种技术进步和全媒趋势,为地市党报创新平台建设,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提供了技术驱动和发展空间。这种由技术驱动的变革,全方位改变了地市党报的生态环境,将加快地市党报的创新步伐,使地市党报发展中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在创新和发展中得到逐步解决。
(三)新困境推动转型机遇:传统经营逐渐让位新业态
地市党报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在自收自支体制下,经营状况是地市党报的命脉。因改革而发生的市场变化,打破了地市党报的传统经营模式,仅靠报纸发行和广告,难以维系和支撑。由此要求地市党报必须探索新的生存模式,不求新求变,地市党报难以走出困境,经营变革的动力将更为强劲。传统地市党报经营渠道单一,经营模式单一,传统经营萎缩甚至消失,新的盈利模式尚未构建。这种生存和经营困境,与地市党报功能和价值取向相悖。由此产生两个后果,一方面迫使地市党报自身要解放思想,谋求拓展市场空间,开辟发展新路。另一方面,地方党委作为地市党报的主办单位,将不得不关注地市党报的困境,从功能定位出发重新审视地市党报的发展,并从政策层面为地市党报提供支持和指引。
(四)新改革助力体制脱困:媒体管理体制将会更加明晰通畅
“体制”是地市党报的活力之源。“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体制的确立,正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体制变革所激发出的活力,地市党报的发展如日中天,“自己养自己”绰绰有余。这种体制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促进地市党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这一体制又成为阻碍地市党报发展的重要因素。“守正创新”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地市党报管理体制,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加紧迫。一些地市报的体制改革正在探索和积累经验。随着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也将驶入快车道。错失了党政机构改革的机遇,地市党报必将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唱重头戏。无论怎样改,只要启动了改革,地市党报“四不靠”的“融合”体制都将被关注和调整。在地市党报转型蝶变的十字路口,新改革无疑是一支强心剂,将为地市党报的命运改变提供新机遇。
三、谋与思:探寻地市党报的出路与方向
面对困局与乱象,对地市党报人来说,信心比金子更重要,行动比等待更可取。地市党报的逆境求生之旅,势必建立在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果断行动的基础之上。
(一)保持定力,走好自己的路不迷茫
困境考验意志和毅力,关键在于选准方向。地市党报解困突围,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需要有定力、智慧和勇气。关于地市党报怎样突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每一种对策都应考虑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操作性。犹如陷阱中的狐狸,想出了无数种逃生办法,但由于脱离了实施的可能,最终也没能摆脱死亡的命运。地市党报的困局,无异于困境中企图逃生的狐狸,面对危险,作为决策者和领导者如果缺少了定力和智慧,人云亦云,照抄照搬,不仅难以摆脱困境,甚至会陷入更大的困局。关于地市党报的发展谋略千种万种,专家建议千条万条,但每一家地市党报的情形又各不相同,任何观点和理论、经验,都构不成地市党报脱困重生的可复制良药。学习和借鉴可以少走弯路,但每家地市党报的具体问题,必须由报社自己来解决。地市党报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应不迷茫、不盲从,带领员工走自己的路,只有在乱象中保持定力,继承好的传统,巩固既有基础,才能发现机遇,开创未来。
(二)坚守初心,坚定党报为党不偏航
保持定力需要有定盘针,需要有方向感。为乱象和困局所包围的地市党报,犹如大海上飘零的孤舟,只有沿着航标指引的方向前行,才能在迷茫和危险中找到方向。“党报无用论”和“党报市场化”言论,严重影响和干扰地市党报脱困突围的努力,因为这些观点,仅单纯地考察地市党报的经济状况、使用状况,而没有看到或是忽略了地市党报的真正价值所在,忽略了地市党报在治国理政、定国安邦中的作用,忽略了地市党报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地市党报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忽略了地市党报作为党的宣传和舆论工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忽略了地市党报在文化引领和唱响主旋律方面的作用。在困境面前,地市党报只有坚守党报为党的初心,坚定党报价值的信念,提高地市党报的政治建设首位度,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为党的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坚信地市党报的政治地位和价值无可替代,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坚守阵地,更好地实现党报价值,这是地市党报脱困突围和转型发展唯一正确的方向。
(三)生存优先,做强主业支撑不舍本
解决地市党报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生存优先原则,坚持做好以党报优势辐射带动的项目,先保工资、保出版、保运行,一切为生存让路,先确保“生”,再研究“活”和“好”。应该看到,地市党报能够在困境中长期生存,关键在于形成了支撑地市党报的主体收入和人才队伍。以广告和发行为主体的经营模式虽然受到冲击,但由于地市党报的政治属性、社会公信力和人才队伍,使其传统经营项目仍能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收入下滑但并没有崩盘,仍有巩固和提高的空间。因此,在面对困局求变时,仍然要做大做精做强主业支撑,这既包括加强广告和发行工作,不丢弃传统经营项目,也包括利用地市党报自身优势开展的新项目,不断开辟新的阵地,如推动数据与流量变现。实践证明,一切脱离党报优势基础的所谓“跨界经营”,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起到解困的作用,还会动摇地市党报的根基,形成传统支柱崩塌、新的支持体系又不成熟的局面。
(四)创新求变,深化改革引领不守常
改革和创新是地市党报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地市党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现实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和问题,使地市党报充满生机活力。地市党报改革的正确选项,应该是“必要的财政支持+有限的市场化+充分的企业化管理”。然而,业界关于地市党报“回归财政”与“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争论,掩盖了地市党报深化改革和创新求变的本质追求,用简单的公式、僵化的模式去理解生动变幻的现实,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地市党报的改革和努力方向。必须认识到,深化地市党报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既包括党委的高位统筹,机构编制职能职责的界定,也包括报社内部的机制变革,不能简单地用“财政供养”“市场化”等予以解决,任何一种单一选项都有其优势和弊端。无论哪一种体制或模式选择,都要求以搞活机制激发活力来引领地市党报的发展。如果离开了这一初衷和本质,不能因时而变、因需而变,并把不同方案的优势融合起来,争论讨论中的任何一种单一选项,都无法引领地市党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