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健品监管生变,“蓝帽子”或成历史

2019-06-25水墨

金秋 2019年5期
关键词:保健食品欺诈保健品

文/水墨

近日,按照公安部统一指挥部署,在安徽、浙江、上海、四川等地公安机关配合下,江苏公安机关出动1400多名警力,一举摧毁了一个公司化运作的保健品诈骗犯罪集团,共打掉38个非法销售平台,抓获犯罪嫌疑人638名,缴获赃款3000多万元。近年来,保健品消费渐成时尚,诸如此类通过夸大、虚构保健品疗效蒙骗老年人的案件亦层出不穷,保健品市场的监管亟待变化。

虚构将军养生基地卖保健品

“30多瓶这样的‘药’,钞票花了一万三千多块,半点功效都没有。”81岁的吴先生是江苏常州某高校退休教师,他至今仍住在学校上世纪80年代分的高楼层老房子里,家中陈设简单,最打眼的就是各种保健品。

“除了旅游和养生,我也没有其他爱好了。”他回忆说,三个多月前,一个号称“爱心助老健康工程工作委员会”的机构以免费旅游的名义,邀请老年人来到常州溧阳某景区旁所谓的“将军养生基地”参加活动。

“爱心助老健康工程工作委员会”告诉老人们,该基地过去专供老将军养生,如今免费开放给社会大众。在他们的安排下,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百余名老年人在此开起了联欢会,而接下来一连串的“健康知识讲座”将老人们逐步引向了骗局深处。

在现场讲座气氛渐入高潮时,头顶各式各样名衔的“医疗专家”陆续登场,经由他们携带的高科技设备“诊断”,参会老人分别被认定极有可能罹患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医疗专家”随即推出“国泰同康”“寿之宝5A口服免疫球蛋白”“覆膜365”等“专供中央首长的药品”。短短三个月时间,仅江苏省就有上万名老年人被骗,涉案资金高达数千万元。近日,按照公安部统一指挥部署,江苏公安机关一举破获了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的这桩特大保健品诈骗案。

保健食品无法避开疾病

利用保健品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固然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健康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疾病患者,都在逐渐接受保健食品。一项调查更是显示,30%的医生认为保健品有一定的作用,甚至有3%的医生认为保健品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但是,受到现行法规政策的约束,保健食品的市场存在着“消费者不知道怎样买、企业不知道怎样说”的尴尬现象。

目前,我国保健食品有27个允许声称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经过科学评价和严格审批的。但是,消费者对于27个功能并不理解,什么是增强免疫力?怎样叫辅助降血糖?这些功能和疾病治疗有什么关系?消费者不知道,而如果把功能讲清楚,按照现行法规,又极易陷入夸大宣传的雷区。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顶层设计的缺失,让企业、消费者不容易把保健食品的功能搞明白,也不允许企业把保健食品的功能说明白。

也正是由于保健食品与疾病的这种连带关系,把产品的功效说成疗效,也是保健食品流通过程当中一个较为常见的违法现象。同疾病的这种非治疗关系,使得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属性难以认清,使得销售人员有机会执著地把食品说成药品。一些不法经营者抓住消费者注重健康的心理,打着健康讲座、义务体检、包治百病等旗号,夸大宣传,兜售保健品,有的甚至用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

市场监管或迎新变化

一直以来,我国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以及保健食品的生产实行审批制度,对销售的保健食品实行标志管理,即人们熟悉的“蓝帽子”。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6月30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实施《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分析人士认为,改成备案制后,保健食品注册变得更为简单,企业进入的成本大大降低。不过,针对保健品市场的乱象,如何提高监管水平的讨论并未结束。

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宣布失效第三批委文件的决定》。其中就包括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通知及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的通知。据悉,上述《规范》是保健食品注册申报的重要文件之一。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新文件出台替代。

业内人士表示,从政策监管的大趋势来看,保健品未来将作出区分,要么是药品,要么是食品,要么是食品补充剂。此外,保健品不再允许标识功能,而是说明产品的主要成分,所使用的成分比例等。“目前,政策大趋势是如此,但相关的文件尚未发布。为了利于监管,三定方案归口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该人士指出,如果政策落地,标志着保健品审评通过的“蓝帽子”将成为历史。

举报保健品欺诈行为有奖

对保健品的监管,同样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在这方面,浙江温州鹿城区已经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2018年4月,温州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鹿城区财政局,实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办法》规定群众举报包括保健食品欺诈等在内的五类违法行为,一经查实,根据查处案件涉案货值金额或者罚没款金额为基数分别给予一级10%、二级6%、三级3%的奖励额度,对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举报人奖励金额不少于30万元。这也是国内首个保健食品欺诈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该办法实施不久,温州市民黄先生向监管部门实名举报:市区某“用户俱乐部”向老年人虚假宣传保健食品。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顺藤摸瓜,揪出了一张覆盖全国136个城市的保健食品欺诈营销网络。9月,该局依法对违法企业开出110万元罚单。10月30日,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照标准向黄先生发放了6.6万元现金奖励。

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卢更生说,此次颁发6.6万元奖励,是政府对百姓承诺的兑现,也是实现保健食品欺诈营销社会共治的重要一步。浙江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鹿城区市监局在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营销方面保持着很高的针对性和连续性。特别是2018年推出的“举报奖励办法”,形式创新、成效显著,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先进经验。

猜你喜欢

保健食品欺诈保健品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保健品知识ABC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新车售前维修未告知消费者是否构成欺诈
独立保函欺诈举证问题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一次吃10种保健品,真的没问题吗?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