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用向日葵引种筛选试验

2019-06-25陈捍军唐雪辉刘克钊刘金波

中国种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油葵油用科学院

陈捍军 唐雪辉 刘克钊 刘金波

(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440157)

油葵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优质高产油料作物,继油菜、花生、芝麻及胡麻之后被列为我国第五大油料作物[1-2]。目前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来,在鄂北地区油用向日葵的种植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的喜爱,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在一些大型的农庄及农业观光园,油葵的开花季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游客无数[3]。由于鄂北地区的优良油葵品种资源有限,而新疆又是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油葵的主产区,近年来陆续育成了一大批高产优质油用向日葵品种(系),所以特从新疆、内蒙古、河北等地引进一批油用向日葵品种(系)[4],引进的12个油用向日葵品种(系)均在供种单位当地种植表现较好,通过筛选试验,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油葵品种,以弥补本地区优良油葵品种资源的不足,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系)共12个,分别为F60(欧洲血缘,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引进),巴葵29(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业科学院引进),AZ8042、AZ8043、567、AZ8044、AZ8049、早熟矮大头(6K132)、AW8044、AW8048、AW8045、AW8041(此 10 个品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引进),其中以早熟矮大头(6K132)为对照(CK)品种。

1.2 试验设计 2018年在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地平整,肥力一致,非向日葵重茬地。顺序排列,行宽2m,行长33m,密度为 4.50 万 ~5.25 万株 /hm2,每小区种植 4 行,株距30~40cm。试验于4月底机犁机耙整地,整地前每667m2施复合肥40kg,5月17日播种,播后喷芽前除草剂异丙甲草胺预防杂草。各参试品种(系)分别于5月25-27日出苗,部分品种出苗较差,于5月29日补种,整个试验于6月4日定苗,定苗后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甲维盐1000倍液混合药防地老虎、蚜虫及红蜘蛛。于6月9日中耕除草1次。参试品种分次收获,成熟一个收获一个。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成熟前除边行外随机取10株,调查株高、茎粗、花盘直径;在现蕾后随机取10株,调查叶片数;在成熟时随机收获10株脱粒风干后称全株籽实重量即单株产量;测定小区产量,折算出每hm2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系)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系)5月17日播种,出苗期在5月25-27日之间,以576、早熟矮大头(CK)出苗期最早,为5月25日。生育期在80~89d之间,以 AZ8042、AZ8043、早熟矮大头(CK)、AW8041最短,为80d;AW8048、AW8045生育期最长,为89d。

表1 参试品种(系)生育期记载

表1(续)

2.2 参试品种(系)农艺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系)的株高以巴葵29最高,为191.2cm,早熟矮大头(CK)最低,为105.4cm,其他品种(系)在 109.0~173.7cm 之间。叶片数以巴葵 29最多,为 34.2 片,AW8048 最少,为 15.6 片,其他品种(系)在 18.6~27.0片之间。花盘直径以巴葵 29最大,为 18.0cm,AW8045 最小,为 15.0cm,其他品种(系)在 15.1~17.8cm 之 间。 茎 粗 以 AZ8049最 粗,为2.32cm,以 AW8041 最细,为 1.60cm,其他品种(系)在 1.75~2.09cm 之间。

表2 各参试品种(系)农艺性状

2.3 参试品种(系)产量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系)单株产量以巴葵29最高,为59g,AW8044最低,为27g,其他品种(系)在32~57g之间。各参试品种(系)每hm2产量以F60最高,为3022.5kg,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32.13%,居第1位;巴葵29产量为 2700.0kg,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 18.03%,居参试品种(系)第2位;576产量为2310.0kg,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0.98%,居参试品种(系)第3位;其他品种(系)均较早熟矮大头(CK)减产。

表3 参试品种(系)产量表现

3 结论

本次引种试验表明播种油葵需要把握好适宜的播种期,春播油葵可以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5],地膜覆盖播种可早半个月进行,夏播油葵应在6-7月[5-7],避免开花期遇高温,影响开花结实[8],适时掌握好播期以保证后期的产量。本次引种试验中各参试品种(系)中以F60产量最高,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32.13%,居第1位,在整个生育期间植株长势健壮,整齐度好,抗逆性好,成熟后期籽粒饱满。巴葵29产量2700.0kg/hm2,比早熟矮大头增产18.03%,居第 2 位。576 产量为 2310.0kg/hm2,比早熟矮大头增产0.98%,居第3位。这3个品种(系)的产量均比早熟矮大头(CK)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在整个生育期间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结构合理。可以在鄂北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油葵油用科学院
光伏支架对油用牡丹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26.67公顷油葵盛开“致富花”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油葵种植技术要点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