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秀”在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专业课中的设计和运用
2019-06-24陈君义
陈君义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每节专业课正式开始前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上来秀自己,称为“课前秀”,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演讲、讲笑话,也可以是唱歌、猜谜语,教师再对其进行简短的评价,并拍下视频短片作为对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课前秀”的效果十分明显: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加了专业课的吸引力。
关键词:课前秀;中职旅游专业;专业课
1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现状
旅游班的大多数学生性格开朗,敢于表达,但是每个班里总有几个胆小、内向的学生。他们在日常考核中扣分很少,从不捣蛋,从不和老师顶嘴,在班级中人缘也不错,因为他们不会得罪人。
1.1 普通话水平良莠不齐
不少学生“四”和“十”不分,一句话中间根本听不出来有翘舌音,简单的一句“大家好,我是某某”都会把“是”这个音发不准。有的学生则是该翘舌音的时候不翘,不该翘的时候却翘。部分同学在说一些韵母的时候总觉得发音不准,要么是嘴巴张得太小,要么就是发音不完整,韵母没说完就戛然而止了。还有就是“二”、“六”这两个数字往往说不准。
1.2 缺乏礼仪
我们的课程中有设置礼仪课,理论知识掌握的不错,但是实际运用时不知道如何去做,或者是忘记老师反复强调的细节。
1.2.1 站姿不自然
我们都是站着演讲的,往往学生的站姿非常显眼。而不少学生站在那里会有以下情况:身体前后摇晃,他自己不会觉得,反而感觉很轻松自在;一边的腿不停地抖动,造成身体的中心不稳之后,换一个脚继续抖动;低头,不敢看正前方,不像是演讲,而像是在作检讨;双手没地方放,要么就是撑着讲台,要么就是两手搅在一起,还有弄头发的、捏鼻子、摸耳朵等等。
1.2.2 缺乏礼仪的点睛之笔——微笑
不少学生对上讲台是感觉如临大敌,动作僵硬,非常紧张,微笑是硬挤出来的,更何况有的同学根本就忘了微笑了。最温暖的微笑是注视对方的眼睛,发自内心的微笑,可是我们的学生,他们的目光真是难寻踪迹,或者是看天花板,或者是低埋着头,面部表情紧张,光想着背词。
2 原因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普通话不准、缺乏礼仪、不自信都是积累下来的一个结果,其缘由主要是三大方面:
2.1 中考的失利导致的不自信
中考的失利、家长的责备、亲友家优秀子女的夸耀,都让我们的学生逢年过节时感觉抬不起头来,这些直接导致了他们的不自信、胆小、不敢尝试、说话很小声、轻易放弃、自怨自艾等等。
2.2 不会学以致用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已经开设过《服务礼仪》课程,很多礼仪知识学生都已经学过,如果老师提问,他就想的起来,可要是自己做,就会忘记。比如站姿,都曾经顶着书本练习过;比如微笑,都曾经照着镜子练习过,到关键时刻要用了,却把技能忘记了。
2.3 教师上课实践操作太少
我们的专业课是分成一个个模块学习的,练的是某一个部分,如《普通话与说话》课上是练习普通话,《服务礼仪》是学习礼仪,《导游词》课是背导游词,但是全部结合在一起的练习很少。另外每门课只开一段时间,没有长效性,学生整合知识运用的实践不多,过一段时间不练,就会遗忘。
3 利用专业课的课前五分钟整合学生的专业技能
旅游班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礼仪知识,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如果能在平时的专业课堂上放置一个可以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锻炼的舞台,而教师创造的这个平台最好能够有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准备之后,向同伴进行展示,可以是演讲、讲故事、讲笑话、唱歌等,这些技能以后都可以在导游服务过程中用得上。
“课前秀”每天不间断地进行,就是天天在向学生强调我们的各项专业素质,有些隔了很长时间的知识也会在不同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避免了“一天不练手脚慢”的这种情况。
3.1 “课前秀”时间的选定原因
在每节专业课课前安排5分钟,每天2位同学上来展示“课前秀”,一方面,可以让两位轮到的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无论是一篇演讲稿还是一首动听的歌曲,两分半的时间足够了。这个时间既不影响教师正常的授课秩序,也不会使这个环节太多冗长。
3.2 “课前秀”形式的规定
“课前秀”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胆量、综合运用已学的技能,所以只要学生敢于在讲台前充分的展示自己,形式不是那么重要,可以是导游词,可以是笑话,可以是猜谜语,可以是演讲,也可以是唱一首歌。但都有相同的要求,那就是注意自己的站姿、表情自然微笑、目光注视正前方、语言运用得体、普通话标准等。
3.3 拍下“课前秀”的视频
老师的评价是一个参考标准,但老师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不能说的详细,那自己到底有哪些优缺点呢?学生肯定很想知道,所以我给每个学生在秀的时候都拍了一段视频。有了视频,可以在课后和学生一起细细地看,逐段甚至逐句分析,有些课堂上没听出来的语言问题也一目了然。
4 高二学生“课前秀”的效果
4.1 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准备,“课前秀”使学生比较准确地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下面观看的学生也是一种技能的回顾:观察讲台上同学的普通话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宏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五分钟的“课前秀”,使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4.2 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我们的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很多简单的常识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曾经仔细观察过某旅游班的一个晚自修,还是第一节课,本以为学生是奋笔疾书,认真完成作业。可事实上,全部30个学生,正在做作业的不到一半,剩下的一半,有的在发呆,有的在看言情小说。在“课前秀”中讲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讲,引导学生讲一些适合中学生的知识,大家都会积极去准备,无形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得以拓展。
4.3 “课前秀”成为学生的期待
自从实行“课前秀”,并且给每位秀的同学拍视频之后,我的每节专业课,他们都很期待。越到后来学生的思路越开阔,他们还学会了使用道具,如小黑板、玩具等。为了赢得大家的赞誉,轮到的同学准备也十分充分。每天的秀都不一样,每次的课就充满新鲜感,充满趣味性,这样的情绪蔓延到我的整节课上,无形中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
我的学生的“课前秀”还在进行中,学生一直在进步,不光我会做点评,同学也能像专家一样评头论足。我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肯定会有不小的进步。我最终的理想就是希望走出校门的他们,能够自信、得体,掌握全面的社交知识,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 马春燕.浙江人如何说好普通话[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扬富荣.服务礼仪[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周晓波.普通话与说话[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中等專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