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问题初探
2019-06-24李灵慧
李灵慧
摘要:股权激励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励员工的方法之一,上市公司中应用股权激励的较多,激励效果显著。如何处理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问题是当前上市公司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及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股权激励为切入点,在概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问题及其优化策略,旨在说明处理好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
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用来激励员工的方法,这种激励方法把上市公司的股价和经营业绩联系起来,管理层兼具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色,当被激励的人员满足激励条件时,能够以股东的身份适当得到奖励,通过公司增值来回报这些人才的贡献,使之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其中,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激励方式在会计准则中称作“股份支付”,即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简称,长期股权激励会计制度最早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发展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均不够成熟,还存在诸多会计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
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股权激励应运而生。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上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刺激企业员工发挥自身潜力和提高公司未来的创造价值,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
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之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目的,就是将管理者和关键技术人员成为企业的股东,这样做的用意是,把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捆绑,让公司员工和公司发展共进退,员工和公司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有效弱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激励和留住了核心人才,帮助公司快速占领行业制高点。
1.2 刺激企业员工发挥自身潜力
刺激企业员工发挥自身潜力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又一作用。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管理者和关键技术人员具有分享公司利润的权力,他们获得的利润直接与效益挂钩,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高风险经营带来的高收益, 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有利于刺激其潜力的发挥,用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
1.3 提高公司未来的创造价值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还表现在提高公司未来的创造价值方面。股权激励针对的是未来价值创造,引入股权激励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核心竟争力在一定程度得到提升,更关注公司将来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进一步弱化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问题
当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问题较多,如股权激励会计计量问题突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合理、财务指标绩效考核过于单一、资本市场无法满足股票市场等,制约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作用的发挥,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股权激励会计计量问题突出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中, 股权激励所涉及的激励费用分摊及计量等会计问题,没有以市场价格为基础, 计量属性和计量日不明,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准确计量带来了麻烦。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计量过程中,有时会选择估值模型估计公允价值,但是估值模型的选取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所选取的计量参数也较为主观随意,使得公允价值的确定会因不同估值模型的选择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上市公司可以借选取不同估值模型的手段來调节利润,进行非法操作,选取最益于己方的方案。
2.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合理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合理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主要的会计问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的一定的相互关系框架,在股权激励方案中的资源分配不合理,没有形成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体系,上市公司中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缺位,无法维护和争取公司实现最佳经营业绩,激励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大都来自基层,自身缺乏公司治理的专业知识,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诱惑,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这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如通过日常决策操纵股价风险,管理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会对公司股价进行操作。又或者是管理层忽视财务信息的风险,导致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
2.3 财务指标绩效考核过于单一
财务指标绩效考核过于单一制约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作用的发挥。我国上市公司在激励设计方案、股票来源及业绩指标考核等方面,同质化严重,尤其是对于财务指标绩效考核的设计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 多数是以行权价作为绩效考核指标,未充分考虑上市公司的差异性和市场性,不仅如此,单一的绩效考核指标还容易受到公司内部人员操控, 公司自治和灵活决策空间较小,管理者为了谋求短期效益,财务违规行为的操作时有发生,这样就会使得相关考核数据失真,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2.4 资本市场无法满足股票市场
资本市场无法满足股票市场,使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陷入困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股权激励会计落后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面临的会计问题也与西方国家有区别,资本市场越来越不能满足股票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法规的不健全、市场层次结构单一、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障碍、股本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使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环境,难以发挥出股权激励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其中,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例如未对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成本费用的分摊情况和期末发行在外的股份期权或其他权益工具的行权价格的范围和合同剩余期限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披露,弱化了股权激励信息的社会监督,因此,探索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的策略势在必行。
3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的策略
为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在了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问题的基础上,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3.1 规范股权激励会计计量
股权激励的会计计量的规范,目的在于规范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交易的确认和计量,明确对股权激励所涉及的激励费用分摊及计量问题,规范股份支付授予日的确定,解决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计量属性和计量日等会计问题,防止上市公司事后确定授予日, 造就利润操纵空间。在具体做法上,规范股权激励会计计量,应为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准确确定提供保证;规范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估值模型的具体适用条件和相关参数的选取,国家职能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计量的审查,防范和严惩上市公司抓住准则漏洞进行利润操纵扰乱市场秩序,获取不法得利。
3.2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的关键。对上市公司而言,以股权激励改进公司治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关机构,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权利、责任、利益相互分工,并相互制衡。其次,加强对经营管理层的监控,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公司(下转页)
(上接页)造成的不利影响。再次,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有章可循,尤其要不断优化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改善股权激励的政策及制度环境,从而防止出现股权激励被企业高层管理者自我激励,独自享用股权激励利益。
3.3 健全财务指标绩效考核
健全财务指标绩效考核是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的重要环节。绩效考核对激励对象的选取和评价中起到关键作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中,绩效考核指标应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改变以往单一的财务指标体系,要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公司机构特点,健全财务指标绩效考核,考核指标设计股权激励的行权一定与业绩挂钩,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财务数据,尽可能避免管理者为了谋求短期效益违规操作。
3.4 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的有效举措。我国资本市场处于高速发展中,应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尽快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在具体做法上,第一, 立完善的法律体系,要有中国资本市场法治体系的特色,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第二,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让股票市场能够真实反应股价,便于市场和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如委任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提高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信息披露质量,满足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第三,合理的股权结构很重要,明晰合伙人之间的权责利, 明确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
4 结语
总之,股权激励现在已经被很多国家的上市公司所采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问题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上市公司而言,要想最大化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应重视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问题,规范股权激励会计计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财务指标绩效考核、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积极探索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水平,促进上市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
參考文献:
[1] 费娟.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问题[J].时代经贸,2018(07).
[2] 秦禾.关于股权激励的会计与税务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8).
[3] 崔玉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J].现代商业,2016(34).
[4] 朱莹雪.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2).
[5] 沈霞芬.论上市公司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方案实务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9(06).
[6] 肖心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分析——关于华谊兄弟案例的思考[J].会计师,2016(24).
[7] 李井林,杨姣,姚晓林.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从静态观到动态观[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8(06).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