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样化教研模式推进学校教研的高效性发展
2019-06-24林媛玫
林媛玫
教学研究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研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参与度不高,多样化教研模式具有校本特色,更能与网络时代接轨,在操作中凸显优势,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使广大教师们能从中受益,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打破教学探讨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教学问题是衍生于教学过程的,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随时会萌生出来的。既然是具有随机性,那固定时间和空间的教研活动是无法满足教师及时解决问题的需要的。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们利用微信、QQ等方式进行联系和沟通比较便利,建立微信群和QQ群,教师们通过线上探讨教学问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解决教学问题。
线上教研也不能完全代替线下教研,系统性的主题活动应该是教研的重心,在线下有固定时间和空间,教师们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教学探讨,面对面进行思想的碰撞。将线上探讨和线下教研结合起来,既能解决教师们随时产生的教学问题,也能以有系统性的主题活动提升教师的各项技能。
线上与线下也可以在一个项目中贯通起来,如举办一场专家讲座,在线下专家面授,在线上上传讲座资料,参与者进行探讨,将活动的热度延伸。再比如一节公开课,可以将备课、磨课、评课活动在线上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如资源收集、教学思路的设计等可以在线上进行探讨,到试讲时在线下进行,磨课可以在线上进行,到正式上完公开课后,现场进行评课,也能在线上将评课延伸到课后。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受时间的限制。
二、共享教学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共享知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和教育紧密结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获得资源的最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但并不是“拿来主义”,要适合本校学情的资源才是优质资源,因此需要谨慎筛选,年轻教师往往不能较好把握筛选的标准,造成资源的错用和滥用,因此将资源优化作为教研的内容之一是非常必要的。
组内年轻教师对资源获取的灵敏度较高,有经验的年长教师对资源筛选的能力较强。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让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平台上实现交流和共享。在实践中,我们利用我校被“国培计划(2014)——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定为示范性项目校的契机,建立起校内的资源库,方便同科组教师的资源分享,同时设立教研组长为管理人员,管理评估资源。也可以在学校网路的云终端建立共享文档,方便教师进行资源的分享。
三、挖掘学科特色,发展各科教研活动
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各有特色。教研活动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具有学科特色。比如,英语学科的口语交际能力,数学学科的运算解题能力,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实验操作能力等。组织有学科特色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能多角度提升教师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将特色教研活动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推手。例如生物学科的实验操作技能属于教师的师范技能之一,教師在演示实验的操作是否规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可以在教研时组织生物教师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操作,彼此进行探讨,力求在学生面前的所有操作都是规范和标准的。再如数学学科的运算解题能力,所谓一题百解,哪一种解法是最直观的,最简便的,通过探讨,将最好的方法提炼出来,在各个年级都采用这种解法的教学,避免学生在一题多解中迷失。这样的教研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深受老师们喜欢。
四、主题式教研,将教学实践上升到课题研究
教研活动不能局限于备课,听课和评课,应该是有明确的主题,比如,以题为研究对象的命题研究、解题研究,以课型为研究对象的新授课研究、复习课研究、评讲课研究,以课例为对象的不同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同主题的偏重点不同,命题研究和解题研究以题为主线,形式多样化,可以围绕一个情景,由教师命制不同类型的题目,再交流命题的意图,考查的考点,选项设置是否精准。也可以围绕一次大型考试进行试题分析,分析试卷的命题特点、考查方向、学生答题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阶段的应对策略。不同课型的研究可以是同一课题,比如生物学科的“伴性遗传”一节,新授课要引导学生从现象逐步揭示到本质,要学会遗传图谱的书写。复习课则是要讲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结合起来,训练如何通过遗传图谱判断遗传方式,围绕这一节课进行同课异构,这样的主题教研就是一种行动研究,教师从中思考,提炼观点形成理论,也可以上升到课题研究。组织者用心思考,能以主题式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们提升教学实践和理论水平。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