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追求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感

2019-06-24魏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春联工匠精神识字

魏霞

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与建构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找准了目标。语文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核心素养的强化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夯实“精神的底子”。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也是培养核心素养不可缺失的环节。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者检测课堂效果、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引,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特质与禀赋。早在《诗经》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亦有云:“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是如此。古工匠、文人的忠职敬业、极致求精、专注持恒正是我们实施教育教学的典范。

一、注重趣味性,增强作业设计的“热度”

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如果作业设计仅仅停留于单调机械地抄写,或者贪多求全,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完成作业的热情。针对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独具匠心地设计有针对性而又充满趣味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保持作业的“热度”,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在学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时,我请学生给家长“讲一讲”故事,动手“做一做”动物头饰,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童话。学生兴致盎然地完成各项作业,体验了动手的乐趣与合作的喜悦,也明白了发布通知要将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明白。

二、注重层次性,增强作业设计的“深度”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设计的作业千篇一律,则会出现“吃不饱”或者“撑不了”的现象。古人有云“因材施教”。我们必须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充分挖掘作业的“深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力求“最大发展”。在教学《西湖》一课时,以下这样的分层作业显然更有魅力:

1.喜爱阅读——阅读《西湖漫笔》;

2.爱好写作——仿写心仪的一处风景;

3.钟情朗诵——录制诵读课文作品;

4.擅长绘画——绘制西湖风景记忆;

5.醉心歌唱——学习歌曲《姑苏好风光》。

三、注重开放性,增强作业设计的“广度”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统编版教材中,特别强调孩子的自主识字能力,每一篇“语文园地”中都有“识字展示台”。“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学做有心人。每天上下学时留心沿途的抓住自己眼球的字眼,每一次逛超市、去游乐场时记住跳进脑海中的字眼,搜集包装盒、广告纸等一切可用资源,让自主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让时时处处成为孩子的识字场境。

四、注重实践性,增强作业设计的“浓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實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了《邓小平爷爷植树》后,笔者让学生在家人的带领下一起种植树苗。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既让二年级的学生为绿化祖国、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又感同身受地体会小平爷爷种树的过程,品味动词的正确运用。《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对仗以及音律美的特点。学完课文,笔者要求学生广泛地搜集春联,并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春联的内容多彩;品读有意思的春联,体味春联音律美妙;书写春联,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核心素养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更有生命活力,应该朝多元化、综合型、创新型、实践型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春联工匠精神识字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