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语文素养生长的基点

2019-06-24陈小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苏教版基点原著

陈小燕

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有一种“重人本,轻文本”的现象。不同的老师可以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也有不同的理解,然而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以文本作为载体的,文本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凭借,教师应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文本,学生深刻理解的基点

1.以文本作者为基点,使理解更透彻。阐释学强调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本身,真实客观地把握文本和作者的原意。有时仅就孤立的文本难免有隔靴搔痒、雾里看花、盲人摸象的感觉,很难触及作家心灵的深处。在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如果仅仅是就文本学文本,学生的理解难免比较肤浅。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推荐作家的其他相关作品,补充阅读量,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船长》,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节选。船长镇定自若,指挥船员救出所有乘客,自己却随“诺曼底号”融入大海。雨果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作家,也是一名军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正气,饱含爱国主义热情,深受法国人民的欢迎,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教完《船长》后,我向学生推荐《悲惨世界》(少儿版,原著太长,共十卷),让学生初步感知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极端虚伪,作者借作品表达了拯救社会、拯救人民的企盼。《给家乡孩子的信》体现了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怀、勉励和期盼。在学习文本之前,我搜集了报刊上介绍巴金生平事迹的文章,整理后印发给学生。这些故事和事迹都折射出巴金的思想性格、生活道路、创作成就,学生自然而然地体悟到作家勤勉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创作态度及浓浓的爱国情怀。

2.以节选内容为基点,使理解更全面。由于篇幅等原因,不少文本都是从优秀作品中“肢解”出来的,这样的文本使学生对完整的作品缺少整体感知。通常情况下,一部完整的作品,其脉络、结构、表达、主旨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学生需要“目有全牛”。北宋张载说:“观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如教学《负荆请罪》时,教师给学生推荐《史记》;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给学生推荐《水浒传》;教学《三打白骨精》时,给学生推荐《西游记》。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再去阅读原汁原味的原著,这样,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在阅读原著时,阅读点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带着目的性和指向性去阅读。阅读《西游记》时我就重点让学生关注原著的语言。《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已经通过不同途径看过很多遍,像《三打白骨精》这样的经典每个学生都能流畅讲述。学生对故事的熟悉很大程度上源于曲折离奇的情节,而非语言本身。因此,在教学中尽力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并将原著中精彩的片段引入课堂。教师将文本与原著有机整合,引导孩子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用心感受《西游记》语言表达上的妙处。那么,重读《三打白骨精》就有了新的收获。在教学中,我还补充了原著中的环境描写、对村姑的外貌描写、对老公公的外貌描写、对金箍棒的描写、对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后的描写等等。这样的补充一方面丰富了教材中文本的内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感受,另一方面也契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更让学生体会到原著语言的精妙。

3.以同类文本为基点,使理解更清晰。克里斯蒂娃(法)说:“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不管是哪一个版别的教材,通常都是以主题来进行单元的组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就分别以“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等为主题组织了七个单元。不少文本都可以在同一版别或者不同版别的文本中找到相似的文本,可能是主题的相似,也可能是原型、结构或者写作方法的相似。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就与人教版教材中的《挑山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我给学生推荐阅读了《挑山工》一文。冯骥才在文中没有沉醉于泰山的雄奇峻拔,而是把目光聚焦于挑山工,凸显了挑山工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样陈章武的目光聚焦于扫路人,一名豁达开朗、以苦为乐的老者跃然纸上。通过比较,学生对描写对象、描写方法、文章结构、文章主旨等方面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文本,学生写作技能的基点

1.以意境为基点,进行创写练习。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对意境的含义作了阐释: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以诗歌文本为例。诗歌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起源最早。诗歌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意,语言是诗人情意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选编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就“言师采药去”这句诗文来分析,意味深长。隐者是“采药”而不是“砍柴”“采花”“锄禾”,如果把“采药”换成任何一个词都缺少了一种蕴含生命的境界。据此可以引导孩子从词到句、从句到篇理解。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当然孩子的感悟需要符合孩子的认知和经验水平,不强求和诗人的意向相契合。

2.以留白为基点,进行扩写练習。留白,是独具中国美学特征的艺术创作手法。不仅是书画,在文学和戏曲中均有体现。留白使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既有空间,又很协调,形成了一种妙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都有留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描述钱学森回到祖国的过程时仅仅用了两句话:“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五年,钱学森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周总理是如何关心他的……文中只字未提。再说《寻隐者不遇》,作者为何而寻,怎么寻,寻的什么人,为何隐,这些都是“白”。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留白的地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扩写练习。

3.以写法为基点,进行仿写练习。教材都是以单元为主题编写一组文本,其目的之一就是从一组文本中学到写作的技巧。还以《船长》为例,文本在写作上有两大特点:一是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体现船长的精神品质;二是在描述中融入议论,发人深省。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以《母亲》为题进行仿写。这是一个永恒而伟大的题材,表达对母亲情感的方式也是丰富的。这次习作要求在描述中融入议论,结果学生的习作显得灵动而深刻。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文本《我们爱你啊,中国》,结构精巧,尤其是分写的部分,都是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一个方面具体描写祖国的可爱。其实祖国的可爱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于是我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文本的写法,另选角度,进行仿写,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技能,文本是学生语文素养生长的基点,也是支点。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苏教版基点原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漂流瓶
拔牙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