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外国文学教学看高中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2019-06-24王海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观点价值观

王海燕

在高中语文文本审美教学中,教师及学生普遍都停留在鉴赏层面,对文本无限地进行“吹嘘”,将作者的观点作为无上的旨意。这样的阅读方式必然会使学生丧失批判能力。不仅如此,学生还因为忽略文本与客观世界的区别,导致自己无限地沉溺于文本而脱离现实世界。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的审美向前一步,尤其是在外国文学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鉴赏过渡到批判。

一、从价值判断切入,对外国文学进行评判

外国文学是作家以本国社会为背景创作的,虽然在书写的过程中是本着全人类的视角进行的,但仍然被已扎根于内心的价值观所束缚,不能毫无差别地表现各国人们普遍的精神和境况。所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避免对外国文学中所阐述的价值观全盘吸收,进而导致自己的价值观西方化,与中国的国情和生活现状背道而驰。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对外国文学价值观的判断切入,对外国文学进行评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以卡尔·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为例。在文中,作者首先表达了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应遵循两个原则: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选择怎样职业的原则。在最后作者还激情洋溢地叙述自己所向往的职业,即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文章有些观点如影响选择职业的因素等都能被人认同,至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则是每个人特有的理想愿望,并因个人的价值观决定,因此不能被教条的观点限制。所以,以鉴赏为前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价值判断切入,对该文本进行评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例如,有学生回答:“作者所向往的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但这仅仅是他在17岁时向社会发出的激情宣告,不能代替一生全部的职业追求。前面作者已经说了,职业的选择受一些因素影响,如体质、能力、父母长辈等影响,这些影响有时候几乎不可逆转,而且瞬时变化,所以对职业的追求方向也是可瞬时变化的。”

学生通过从价值观判断切入,对外国文学进行评判,更能深刻地理解有关职业选择的原则,这应该比引导他们沉浸于文本更加有效。

二、从理性建构切入,建立适宜于自己的“观点大厦”

批评鉴赏并不是说教师引导学生推翻作者的论证就完成了任务。如果到此戛然而止,学生会因为文本观点被推翻而又没有正确、可被认同的观点可以依靠而感到迷茫。所以,教师还要从理性建构切入,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观点大厦”的建造。而建造不是任意的,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居住”条件去设计。换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推翻作者观点之后,结合自身进行理性建构。

还以卡尔·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为例。学生并不满意作者对怎样选择职业及选择怎样的职业发表的观点。教师在学生推翻这些观点之后,还要引导学生从理性的建构切入,结合自身,建立适宜自己的“观点大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表,对职业的选择、选择怎样的职业作统计。如在选择职业的影响因素一栏,绝大部分学生将是否能改善生活、是否离家近、作息时间是否适宜、父母是否同意、是否感兴趣作为选择的依据。

在这里,批评鉴赏的实行,将学生从文本引入现实生活,在实践中检测思维的科学性,更发挥文学文本的启示导引作用。

三、从对审美对象的解析切入,分析与客观世界的区别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风土人情,而这些便是作家和诗人写作的最基本素材。他们围绕这些素材,写出具有异域特点的文章作品。读者从中感受到的审美对象皆是新鲜的,与客观世界的事物相区别。而这种差别是语文教学的财富。学生可通过区别,更加理解现实世界事物不一樣的美,以及文本中异域世界的精彩。因此,在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对审美对象的解析切入,分析文学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以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为例。这是一篇科学随笔,表达了作者对东西方科学和全人类科学发展的看法、观点及主张,即科学的种子来源于东方;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西方文明存在弊端;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等等。可以说,作者是将西方作为东道主来叙述的。他的参照物是东方的科学,所以极尽东方科学之精彩,叙述自己身处之地——西方之不足。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其道而行,从对审美对象的解析切入,即从西方科学切入,将西方科学作为参照,进行东方科学弊端的探寻,并将作者对东方科学的阐述加以验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对于阅读鉴赏来说,批判思维是很重要的能力。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批判意识,从价值观的批判、理性的建构和对象的解析入手,引导学生跳出既定的权威评价,联系生活实际,敢于说出经过深度思考的见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观点价值观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观点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新媒体语境下外国文学经典的传播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