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鲁迅先生语言风格谈高中语文文感培养

2019-06-24薛小玲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鲁迅文字高中语文

薛小玲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追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能力的培养。其中较为直接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及思维发展与提升,而另外两个要素更多地依靠这两个要素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多地需要依靠具体的教学策略,笔者的实践以及同行的相关研究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文感的培养,可以获得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而基于对文本的分析,以发现其中文感培养的契机,则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一、基于文本解读谈文感培养积极意义

文感包括文体、文化、全息和语体等,具有稳定、独立、积累以及选择等特点,是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听、说、读和写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积累形成的,不仅是学生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的心理结构,也是对文章中蕴含的含义进行理解与领悟的心智技巧。

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而言,基于对文本的分析去理解文感培养的积极意义,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先生的作品独树一帜。我们在认为先生的文字是匕首投枪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认同了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先生的语言风格是前无古人的。这里我们以《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为例来分析。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无论是在语文课堂上本文的严肃场合,还是在网络上一些相对轻松的场合,这样的对话都成为解读鲁迅先生语言风格,以及借助于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去表达自己某种思想的重要选择之一,这在客观上已经体现出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之与众不同。在笔者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有学生这样评价:看到这种风格的文字,就知道一定是鲁迅先生所写的。

我们认同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实际上也就是在认同文章的风格与人的风格之间的关系。而文章的风格,除了文章的思想之外,语言更加是影响读者感受的直接要素。所以当学生看到鲁迅先生的文字之后,就能够自己判断这是先生所写,这已经是一种文感的形成。而学生一旦形成文感,那他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能事半而功倍。

二、通过语言风格理解实现文感的培养

很显然,在《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中,鲁迅先生用其朴素、直白,但是却极具穿透力的文字,表达了在知悉刘和珍遇害之后的内心的愤怒之情。但这种愤怒不是匹夫之怒,而是能够借助于文字来表现,流淌在文字所描述的某事、某人中的愤怒,相对于前者而言,这样的愤怒更具力量。而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力量,显然来自于先生独一无二的语言风格,所以在教授本文的时候,去领略课文中的文字风格,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这是培养学生建立文感的意义之举。这里通过两段典型的文字来简述。

这两段文字分别是:

其一,“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其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心里想到的可能是什么?如果这段文字出自于你(学生)之口,那你会是怎样的感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学生会对这些文字进行精细的加工,他们会将自己想象成鲁迅先生,并置身于那样的环境。这显然要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理解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去构建那样的情景,并通过对这段文字的揣摩,形成一种非常直观的认识。请记住,在文本解读中一定要追求学生基于文字而形成的直观认识,因为这是文感形成的重要途径。具体地说,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逐渐建立文感意识,并在阅读实践体验中形成良好的文感。教师展开定向性引导,激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逐渐理清文本脉络,能够使他们快速形成阅读认同感。

事实上,学生在思考上面两段文字的时候,就有同学这样表述:鲁迅先生在作出这样的描述的时候,内心一定是愤怒到了极点,但是作为一个文人,这种愤怒显然不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唯一的出口只能是他自己的文字。因此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几乎感觉到每一个字都充满着力量。无独有偶的是,同样有学生这样表述:我在读这两段文字的时候,一方面从文字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感觉到有些压抑,仿佛自己的周围真的是充满着鲜血。当鲁迅先生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时,我感觉到这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文字……

在笔者看来,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解读收获之时,其实就是教师语文教学的成功。对于像鲁迅先生这种特色鲜明的文字风格而言,教学中所追求的就是基于文字而生成的一种张力感。这种感觉或显性或隐性,又或者是以默会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学生思维当中。这样一个文感形成的过程,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来看,其实就是对鲁迅先生语言的理解过程,就是在课文解读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文感培养

既然谈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就可以从文感的特征来看两者之间的契合性。

研究表明,文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稳定性、独特化、累积性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文感培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这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是吻合的。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以文感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内容,通过文感的培养与提高,逐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其阅读素养的有效提高。

笔者以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己进行教材解读、文本解读的时候,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对文本进行意义建构的时候,在超越文本,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理解的时候,都不能忘了对学生进行文感的培养。文感应当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文本解读的重要线索。只有紧紧握住这条線索,才可以让文本解读的过程变得更加紧凑,才可以让文本的意义彰显得更加充分。

以上是笔者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为例,将文本解读与文感培养结合起来的一点思考。由于水平所限,理解不够,阐述中可能存在一些谬误,还望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鲁迅文字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鲁迅《自嘲》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