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特朗普外交攻势
2019-06-24谢奕秋
谢奕秋
进入6月,特朗普外交频频发力,既以威胁“逐月增加关税税率”迫使最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同意“扎紧”边界“篱笆”,又终止对印度的发展中国家普惠制待遇;同时,推迟对伊朗石化产业新的严厉制裁,延长对已出港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宽免期,显得有张有弛。
早前,特朗普取消针对加拿大、墨西哥钢铝产品加征的关税,推迟就加征进口自欧盟和日本的汽车之关税作决定,派国务卿蓬佩奥去俄罗斯联络感情,似乎都有“冲着中国来”的架势。现在,其外交攻势又有局部微调,甚至左右開弓,如在访英时“狠怼”哈里王子之妻梅根王妃,还公开干涉保守党党首选举,给外人以“方寸已乱”的感觉。
其实,特朗普固然会有左支右绌的时候,但目前看似毫无章法的外交出击,却并非无迹可循。早在4月上旬北约庆祝“70大寿”之际,作为“盟主”的美国一边喊话盟友“应对中国挑战”,一边宣布将向欧盟11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就是这种“怪异组合拳”。其效果是,对象国要么直接承受美国的压力,要么巴望着将压力转给别国。
印、墨扛起美国压力
特朗普5月31日称,由于印度坚持设置贸易壁垒,他已签署行政命令,将印度从普惠制待遇国名单中移除。该行政命令于6月5日生效。此前,印度每年都有价值约56亿美元的商品,在美国市场享受“免税”待遇。
近来印度股市创新高,海外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印度。今年第一季度,美国从印度进口额上升15.2%。而在中美关税战背景下,为了防止中国商品“绕道印度”对美出口,美国也需要抬高输入印度商品的门槛。结果,周末传出美国结束对印贸易优惠的消息,周一(6月3日)中国小米集团“躺枪”,股价跌6%。
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还以维系对俄经济制裁、遏制俄武器出口收益为由,要求印度“取消”去年10月与俄达成的S-400防空导弹采购协议,并建议用美制“萨德”“爱国者-3”等防空装备替代。
美方此前担心,如土耳其等北约盟友一旦购买S-400导弹,将会影响美制战斗机等武器的信息安全,俄罗斯可能因此获得美制战机雷达反射面积和电子辐射信号等敏感信息。但印度大量装备俄制武器,谈不上是美国的军事盟友,装备S-400不存在“难以兼容”“可能被窃密”的问题。
可是,美方没有停止在中俄印三角之间插上一脚。鉴于中国是俄制S-400防空导弹的第一个出口用户,美国为了让印度看到“改换阵营”的好处,表示“有可能”向印度出口号称“唯一能击败S-400”的空中平台—F-35战机。鉴于日本已率先引入一批F-35A战机部署在陆上基地,还计划购买能“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F-35B,装备到几艘出云级驱逐舰上,有评论猜测,美国试图在中国周边构建“F-35岛链”,围堵中国。
印度将如何选择?其商工部表示,对普惠国待遇被取消“不妥协”。有印度官员表示,作为反制,印度可能会对20多种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但对于F-35这个意料之外的“诱饵”,强势连任的莫迪总理也还要更多时间考虑。
倘若美国真对墨西哥砸下关税大棒,必然会冲击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导致底特律所在的“摇摆州”密歇根的选情生变。
印度经济对美国依赖小,双边贸易额也不大(每年约1250亿美元),特朗普拿印度“祭旗”也只是小试牛刀。墨西哥则不然,其经济总量虽不到印度一半,却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然而,墨西哥在拦截和安置中美洲非法移民上却“很不给力”。
今年5月,拥向美国的中美洲非法移民数量激增。据美方统计,在美墨边境被捕或被拦下的非法移民超过14.4万人,创下13年来最高记录。所以在5月30日晚上,特朗普不顾财长姆努钦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反对,公开威胁对墨西哥加征关税—从6月10日起加征5%,逐月递增到加征25%为止。
但美墨经过3天谈判后,于6月7日宣布达成协议,无限期暂停加征关税。批评人士称,该“临时性框架协定”未包含阻止中美洲非法移民的重大新承诺(如由墨西哥充当第三安全国),只是把去年12月双方达成的“移民保护议定书”加速实施。民主党在参议院的领袖舒默讥刺道,这是特朗普为其轻率的关税威胁“收场”的拙劣方案。
次日,特朗普关于墨西哥同意“立即开始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的说法,由于无法得到墨方证实,也引起部分共和党选民埋怨。以总量计算,墨西哥已是美国玉米、小麦、猪肉和奶制品的最大进口国。墨西哥GDP只有美国的1/17,政府没有足够财力去引导企业开展大规模对美采购。墨外长只是称,“该协议将会促进经济增长,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特朗普还称,墨方有一些并未呈现在联合公报中的承诺,“将在适当时候宣布”。但在外界看来,即便这些承诺是事实,墨方如何解释、能否获得墨国会批准,都存在变数,可能需要美墨在后续90天里继续磋商。墨外长也称:“45天之后,美国将评估协定的情势,并据此决定是否重新加征关税。”所以,美国副总统彭斯才总结说:“美墨仍然没能达成协议,特朗普将持强硬立场,直至墨西哥采取行动。”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对墨加税威胁,就像他关于封锁美墨边境的威胁一样,也难以当真。以美国通用汽车为例,该公司需要从墨西哥进口接近三成的零部件。倘若美国真对墨西哥砸下关税大棒,必然会冲击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导致底特律所在的“摇摆州”密歇根的选情生变。
美墨不到10天就“停火”,还有一大背景就是,特朗普需要集中精力,对付中俄这两个“竞争对手”。
俄仍在“抗美”前台
6月7日在菲律宾海,美国一艘正在回收直升机的巡洋舰,差点被俄罗斯一艘突然从后方切入的驱逐舰撞上,美舰所有发动机当场“死火”。而此事发生3天之前,在地中海国际空域飞行的美军P-8A侦察机,遭到俄罗斯的苏-35战机3次拦截,其中第二次拦截“很不安全”。
这两起事件,显然并非纯属意外,而是美俄间的相互试探行为。其军事背景是,美侦查机在“窥探”俄驻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俄舰队则在“近距离监视”游弋于西太平洋的美航母编队。
更引人联想的是,就在普京于为期3天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批评“美国扩大对全世界的管辖权”之后,美国凑了18个北约国家,在波罗的海“俄罗斯家门口”举行持续13天的大规模军演。
有感于俄罗斯的不利处境,葡萄牙前欧洲部长、华盛顿哈德逊研究所的客座高级研究员布鲁诺·马歇斯,今年2月发表《即将到来的战争》一文,表示俄罗斯愈发期望“说服中国一同结盟抵制西方”。他认为,俄罗斯早已放弃向中国经济体系学习的想法,而在想方设法利用中国来促进其地缘政治目标。
近日,在中国以“纵向垄断”为由重罚中美合资的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的同时,俄罗斯却应美国要求,将大部分俄军人撤出委内瑞拉。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莫斯科急欲把北京推向抵挡华盛顿压力的“前台”。
最近,普京在一次公开答问中,针对中美贸易战“俄方如何选边站”的问题,做出了类似“坐山观虎斗”的回答。不久前,俄方还开辟了莫斯科到台北的定期直飞航线。尽管如此,两国元首6年来会晤约30次,亲密程度可见一斑。
习近平主席最新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行,适逢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签署了价值200多亿美元的项目,发表了两份联合声明,甚至宣示“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过去,由于中国不愿损害与美国的关系,中俄两国结盟不在议事日程中。现在,美国的极限施压政策,并没有严格区分中俄,使得中国有动力向俄罗斯靠近。
例如,美国国防部6月6日呈交国会的最新版《北极战略报告》,称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圈扩大行动,可能威胁到美国国土安全。
过去,由于中国不愿损害与美国的关系,中俄两国结盟不在议事日程中。现在,美国的极限施压政策,并没有严格区分中俄,使得中国有动力向俄罗斯靠近。
报告认为,俄罗斯对北极水域的控制力度,超过国际法赋予的权利范畴。比如,要求进入北海航线的外国船只办理许可、接受俄方的引航和护航,并声称对不遵守“俄规定”的船只动用武力。而在军事层面,自2014年建立北方舰队联合战略司令部以来,俄罗斯仍在不断创建新的北极军事编制和基地,军事活动与日俱增。
报告还宣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将广泛的经济活动一直联动到环北极国家,以实现“更宽泛的战略目的”;虽然中国目前在北极地区不具备永久性的军事部署,但却一直在寻求投资建设“两用设施”;中国目前所进行的科考活动、所掌握的性能强劲的破冰船,均有可能为未来的北极军事部署打下基础。
美国国防部的这份报告,与5月国务卿蓬佩奥在芬兰出席“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时的发言一脉相承。当时中国外交部曾表示,北极问题不仅涉及北极国家,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中国不会越位介入完全属于北极国家之间的事务,但在北极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上,中国也不会缺位。
冰上丝路项目,是中国将自身与俄罗斯深度连接的一种尝试。换句话说,俄罗斯需要为中国替它分担美国压力的行动,在经济地理上向中国更为开放。不能因为中国接过了扛住美国压力的重担,俄罗斯就瞅机会去与美国玩“反向尼克松策略”。
莫斯科方面的机会主义倾向,在试图干涉美国2016年大选一事上已有体现。这种干涉不是因为对于美国新总统的对俄政策抱有幻想,而是建立在对于特朗普上台将分裂美国政坛、导致外交失能的冷酷判断之上的。只是,美国对俄外交在国会主导下,最终绕开了这个战略陷阱。
对中国来说,与俄罗斯加强合作有一定好处,起码在大豆、航空技术等领域,俄罗斯可以部分填补美国的角色缺位,而其在5G领域拥抱华为,也是对中国的一大慰藉。但是,中方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俄罗斯也清楚知道这一点,所以更加渲染世界正处于新冷战时期的气氛。
日德英澳,盟友奈何?
近来,随着“伊斯兰国”等外患解除,特朗普政府对古巴、委内瑞拉和伊朗三国,不断发出战争威胁。
对敌国和“竞争对手”强硬可以理解,但特朗普也对重要友国“斤斤计较”,究竟是否“不智”?
在美国舆论看来,说服巴西放弃WTO的发展中国家待遇,是“巴西版特朗普”博索纳罗送上门的成果,而取消印度的普惠国待遇,涉及金额又太小,都显不出特朗普的功劳。那么,在正式宣布竞选连任前夕,为了向选民展示自己的执政魄力和外交魅力,特朗普只好繼续“敲打”依赖美国军事支持的西方盟友。
从经济实力对比来看,特朗普也有“敲打”盟国的底气。2017年,大国里美国人均GDP世界第一(5.99万美元),超过第二名加拿大1.5万美元,是第六名日本的1.56倍。另外,单单美国加州的GDP,就超过印度、英国、法国、巴西、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当中任一国,足有澳大利亚两倍。而美国出口额仅相当于经济总量的12%,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日本作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不幸”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第三大来源国(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特朗普为压迫墨西哥在其国境南北全线阻截非法移民,对墨打出关税牌,但外界却读出了“弦外之音”:由于墨西哥是日本汽车产业的海外集聚区,特朗普5月下旬访日,未能就8月与日本谈妥贸易协议达成一致,索性“打脸”日本在墨西哥的汽车业,来“敲山震虎”。
德国作为美国第四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也受到特朗普持续“关照”。默克尔总理前不久在哈佛毕业典礼上,不点名地批评孤立主义与保护主义,呼吁“推倒无知与狭隘之墙”。结果,特朗普和默克尔时隔半年,在6月5日英国纪念诺曼底登陆75周年的活动上相见,却“没有握手”,晤谈也仅持续十多分钟。
特朗普希望英国早点无协议脱欧,好与美国商谈单一贸易协议,但即便是约翰逊,也不同意特朗普为缔结英美贸易协定开出的条件。
英国对美贸易“入超”,按理说不该受到美国压力,但特朗普却要求英国禁止华为参与其5G网络建设,结果被特雷莎·梅回绝。而随着梅6月7日正式辞去保守党党首职务,在表露参选党首意向的保守党11人里,得到特朗普公开支持的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优势明显。
约翰逊承诺引领英国今年10月31日如期“脱欧”,即便以无协议方式—那样可以省下近500亿美元“分手费”,但可能需要在北爱与爱尔兰之间重设实体海关和边检设施。特朗普希望英国早点无协议脱欧,好与美国商谈单一贸易协议,但即便是约翰逊,也不同意特朗普为缔结英美贸易协定开出的条件(敞开英国国家医疗保健服务,让更多美国医药公司涉入)。所以,英美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还会纠结下去。
作为对美贸易有逆差的英联邦成员,澳大利亚一直得到特朗普政府的钢铝关税豁免,因此输美铝产品在过去一年多来激增。特朗普身边的莱特希泽和纳瓦罗都支持对澳加税,不过终因五角大楼和国务院的坚决反对而罢手。究其原因,澳大利亚仍是美国相对较小的铝供应国,且非常配合美国的国际军事行动,还是“五眼”情报联盟的关键成员。
但澳大利亚也只是“暂时”安全而已。特朗普期望调查澳大利亚等重要情报伙伴在推动“通俄门”调查中所扮演的角色。刚刚连任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及其前任特恩布尔,得小心了。
日德英澳四国,都是G20成员。6月末的G20大阪峰会,将是评估世贸组织规则改革的重要場合。此前,美日欧已发表6份联合声明,严厉谴责“第三国”非市场的政策和做法。特朗普势必会抓住机会展示西方社会团结,把他饱受争议的关税攻势“合理化”。
而对反贸易霸凌主义国家来说,特朗普可以对“竞争对手”和重要友国普遍施压,却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四面出击,因此要拆解其外交攻势,关键在于把握“合纵的时机”。从峰会主场的角度,崇美畏美的日本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反击场所,11月承办APEC峰会的智利,似乎是个不错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