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智共生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9-06-24陶颖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情智文眼共生

陶颖

所谓情智共生,就是情感和智慧相互依存,彼此融合,有情有智。情智共生既是学生本质的具体表现,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语文学科的鲜明特点,更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

一、情智共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是主体,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段,掌握阅读技能、技巧和方法,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彰显风格,形成特色。因此,情智共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1.挖掘情感画面。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情感画面,把握文本语言文字和叙事逻辑,创造性地演绎一个故事,或编一个短剧,或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在文本的情感世界里徜徉。对此,可采用的策略有:①教学语言营造,用一些形象化的教学语言,营造出文本中的情感画面,向学生展示;②电教手段呈现,有效地借助多媒体,将课本中的相关情感画面有声有色地呈现给学生;③合理想象带入,引领学生合理想象,想象故事,或想象画面,或想象场景,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2.理解句面意思。“披文入情”是理解句面意思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带领学生搜索文本中的经典句子,“披文入情”地探寻句子内在的情意,感悟、体会和领略作者心中的情思,才能全面理解句面意思,走进文本人物的心灵。对此,可采用的策略有:①咬文嚼字,和学生一起体悟语言文字的意蕴,对美酒香茗般的语言文字逐字逐句地品尝、咀嚼和回味;②层层剥笋,对一些特别有意味的语言文字,带领学生层层剥笋,逐一掌握字面义、字中义和字外义;③上下联系,一文一整体,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前后照应,上下联系,体验真情实感。

3.寻找矛盾冲突。情智共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基本特点不能丢。那就是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在寻找和理解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情智共生。小学语文教材里隐藏着很多理解上的矛盾冲突,助推学生找到了矛盾冲突这一“火种”,便能点燃学生的思维。如针对《二泉映月》一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一个关键性的矛盾冲突。中秋节的夜晚,小阿炳和爸爸在二泉边赏月。爸爸问:“阿炳啊阿炳,这里有很多奇妙的声音,你听得到吗?”小阿炳不以为然地回答:“不多哇!只有水的声音呀!也不奇妙呀!”爸爸惋惜道:“阿炳啊!你还小哇!你长大了就能听得到啦!” 阿炳长大后,双目失明,没有了视觉,只能靠听觉。又是一个中秋节,阿炳来到夜色茫茫里的二泉边,听啊!听啊!虽然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是并不奇妙。“难道阿炳的爸爸当年是胡言乱语吗?”激发学生携带这一矛盾冲突走进阿炳的精神世界。

二、情智共生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国古代的很多文人骚客借助赋诗表达各自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形象优美的诗句构建了一幅幅意境唯美、内容充实、色彩丰富的画卷。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能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发展智慧,提高文学素养,了解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因此,情智共生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需重视以下几点。

1.了解背景,领会诗境。教学古诗,首先要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所处时代的概貌,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同时,体会创作思想,熟悉古诗内容,很快置身于诗人所处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领会诗境,真正走进诗人,了解诗人,认识诗人。

2.品词析句,体味诗情。古诗的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情感,为了让学生能够品尝到古诗的本味,必须逐字逐句地解释古诗。因此,古诗的教学,品词析句的环节不能少。只有经历了逐字逐句的品析,学生才能顺利进入后续的大胆想象,也才能充分地体味诗情。

3.创设情境,感悟诗韵。古诗的韵味十足,教学中不能硬性灌输,要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古诗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韵律,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将颜色、光线、声音、文字和画面有机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

4.巧取文眼,抓住诗魂。对古诗教学而言,文眼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教学的文眼,另一种是文本的文眼(也称诗眼)。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很多老师习惯以文本的文眼“绿”字为核心。其实,为了发展学生的情智,可让文本的文眼“绿”字靠边站,把教学的文眼“还”字推为座上客。让学生领悟到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表明王安石应该“還”,是因为此时的王安石靠家很近;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表明王安石更该“还”,是因为王安石离开钟山下的家已经很久了;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表明王安石不能“还”,是因为王安石思家心切。巧取教学的文眼“还”字,便抓住了《泊船瓜洲》这首诗的诗魂。

三、情智共生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学生抒发内心情感和表达对事物感受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学生对语言和信息的整合,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的恣意表述,是学生对语文学科综合性知识的积累。教师的作文教学关系到“三个培养”: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三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过程关系到“三个树立”:一是树立正当的价值观,二是树立正面的人生观,三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情智共生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1.让学生有的写。当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命题作文和给话题作文。对此,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和有情可抒,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出一些受学生欢迎的作文题目。只有这样,学生才有的写,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2.让学生逐步写。语文综合能力,充分体现在作文的布局谋篇、“语修逻文”、遣词造句上。对于处在学习写作阶段的小学生,一口吞不下一个大饼,不可急功近利,要像小孩学走路那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让学生逐步写,一次一个训练重点,达到了训练重点就给满分。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拾级而上。

3.让学生喜欢写。为了让学生喜欢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蹲下身,弯下腰,耐下心,想学生之所想。如针对学生作文不会分段,可向学生宣布:听老师讲了分段写的要求后,今天的作文只要会分段写,就得满分。针对学生作文不会点标点,可向学生宣布:听老师讲了点标点的要求后,今天的作文只要会点标点,就得满分。如此地消除畏惧感,破除神秘感,学生就觉得作文并不难,就喜欢写。

综上所述,基于情智共生的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思绪万千,有智慧火花的迸发,也要激情澎湃,有情真意切的流淌。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崇川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情智文眼共生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共生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读写相结合 情智共飞扬——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浅谈读写结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