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辨音,拆解辨形

2019-06-24李一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汉字

李一

学生进入小学之后的语文学习,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识字。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识字教学的本质是识字能力的培养。那么这种能力如何才能形成呢?

一、合作中辨音,徜徉辨音情境

绝大多数情形之下,识字是从辨音开始的,尤其是在学生的学前生活中,对很多字的“认识”就是从音开始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生识字的一个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用好学生的这一能力基础,让辨音成为识字教学的首要环节。只是要注意的是,语文课堂上的辨音毕竟与生活中的有所不同,基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让学生在良好的辨音情境中合作学习,是辨音的一个重要策略。

例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部编)中,《我是小学生》是第一篇完整学习的课文。在这一课文的教学中会出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的一些字词,如“太阳、花儿、小鸟、早、你、我”等等。此时不必先急着让学生孤立地去认、记这些字,而是让学生在重复朗讀中对这些字的发音有一个整体把握。如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用动作去表征语言:口中读出“太阳当空照”时用手比画一个大大的圆,以示是太阳;读“花儿对我笑”的时候,伸出双手托在自己的腮旁,并绽放出一个笑脸等。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是高涨的,对课文的朗读可以直达记忆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熟悉的字还是陌生的字,都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直觉,这样学生遇到了“学校、迟到、学习、劳动、祖国”这些字词时,即使不会写,但一定能够比较准确地读出读音。这种在合作中辨音的策略,应当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当然,此策略有效与否,还在于教师能否引学生入境。一旦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及其中的生字产生良好的直觉——这个直觉是建立在学生将生字与自己的动作,或某个具体事物(如身体部位)联系在一起的基础上的——辨音教学就成功了。

二、拆解中辨形,基于结构思维

识字能力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对生字的书写。日常教学中看到了太多的学生初写汉字时“缺胳膊少腿”的情形,而且常常是教师纠正以后学生还是“顾此失彼”。其中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注意力分配不当。因而,笔者尝试通过生字拆解的策略让学生辨生字之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来看,这种策略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思维,即认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是基于对生字结构的把握,因此辨形的策略重点就在研究生字结构,并寻找如何才能更好地契合低年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对“日”字的教学,很自然的就是“口”加一横,这是简单的一类,这类字的教学要充分利用,以让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形成一种结构意识,即汉字可以是由一个个小部分组成的,而小部分则是由一个个笔画组成的。这样学生在对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进行认知的时候,可以不再是对笔画的逐个强行记忆,而是一种理解记忆。又如,对于稍复杂的汉字的拆解,应该如何进行呢?如“我”字的拆解怎么教呢?笔者的奥秘是:教师自己先别多想,先让孩子自己去拆!一旦把这个任务交给孩子,他们会非常感兴趣,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去拆。这里不管学生拆的结果有没有意义,因为这个意义原本就不属于教师而是属于学生的,而拆解本身其实又是一个对生字的精加工过程,一个生字经由学生多次拆解,不熟悉也熟悉,不认识也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拆解还可以为后面其他生字的学习奠定基础,也就是说在拆解中学生其实是可以形成一种默会知识的。

这里实际上还利用了记忆规律中的组块策略。如果将一个复杂汉字按笔画记忆,那学生的记忆容量可能是受限的(毕竟学生还小),而如果通过这种结构思维,将一个汉字看成是由几个部件组成,这样更容易将生字纳入学生的长时记忆。

三、音形相结合,提高识字能力

当然,无论是辨音还是辨形,最终还是为提高识字能力服务的。当汉字的音与形得以结合时,也就是学生成功识字之时。那低年段的学生在识字中何以实现音形结合呢?从学生识字过程的心理机制角度来看,让学生同时接受听觉与视觉的信息刺激,并借助动作深化对形的认识,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听觉辨音,视觉辨形,辅以动作辨形,这就形成了生字学习过程中的书空、边说边写等具体策略。这些策略在运用的过程中,笔者的最大心得是要适度放大:读的声音要大,写的动作要大。这实际上加大了听觉与视觉通道的刺激强度,对学生脑海中形成字的印象是很有裨益的。

当然,这里实际上提供的是一种策略性思路,由此思路还可以衍生出其他很多具体的策略,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赘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抓住了两个信息通道这个源头,一定可以实现音形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汉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