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培养语文批判性思维
2019-06-24王二磊
王二磊
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注重思想自由的思维方式,目的是通过观察感知和有理有据的思考,获得创新的认知,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距离批判性地展开阅读,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运用言语来认知、理解世界,尝试自主提出问题,并采取各种方法和同伴展开有效沟通,深入分析,最后尝试解决问题,更好地阅读文学作品。
一、联系生活热点,唤醒
在课堂教学的最初几分钟,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还比较涣散,没有建立已有认知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唤醒学生潜在的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我常常组织学生就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更为灵活。
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散步》时,学生能体会孝悌的中华传统美德,感受中华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在教学中便利用生活热点,唤醒学生的探究热情。我提出:“大家有没有看最近的《国家宝藏》呢?据说鹿晗也参加了节目,扮成一个白衣书生,而且还展现了正确的传统礼仪。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礼仪呢?中国是一个讲究以礼待人的国家,你知道有哪些礼数吗?”这样便将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和课文学习中将要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开始展开沟通讨论,从鹿晗讲述的朝堂礼节开始说起,讲到中华法统的传承,最后回归到课文,讨论中国人怎样对待自己的长者,有哪些具体的礼节能体现出孝道,《散步》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孝道,作者对于孝的观点和传统礼教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联系生活热点组织学生展开交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所讨论的内容要和接下来的文本学习紧密相关,而不是脱离文本漫无目的地交流。学生要结合课文的主题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新闻热点,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情,进行多角度思考,最后再回到课文,围绕课文进行分析。
二、举行个性辩论,拓展
文本作品多具有多义性和朦胧性,不同的个体展开阅读,会获得不同的阅读感受。每一个初中生的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并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样能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拓展,了解他人的观点并整合成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孙权劝学》时,有学生提出了个性化的观点:“我认为‘术业有专攻,有的人有专长,大可去研究自己擅长的东西,没有必要非要读书啊。”我鼓励学生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讨论。学生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寻找各种例证,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认为:“好比演员,只要演技好就行了,没有必要读书啊,读书还影响他们演戏呢。”其他学生提出了反驳:“喻恩泰的学历也很高,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他演戏啊,有了书卷气,对于剧本的理解还更深刻了。”“其实真正不对的,是像翟天临这样学历造假,假读书,这比不读书的危害性更大。”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抒发了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同时也从他人的表达中认识到了自己原本观点存在的片面之处。这样就能让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全面。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和自己不同思想的闪光点,对于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能整合众人的观点,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也更为全面。
三、设计头脑风暴,点燃
头脑风暴能让每一个参与者都点燃自己的思维,活跃头脑。我鼓励学生围绕各种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将自己的感想说出来,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独立潜意识,这样,学生能将个体的思想投射到团体思维中,在加工整理后获得思维的提升。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是一篇隽永而富有诗意的文章。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安排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其中的好词好句,探究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而是采用了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感受作品中的精妙词句。我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来展开‘一人发现一句好句子的交流活动吧。大家尝试找出自己認为最好的句子,然后说说它们为什么好。”在活动的最初阶段,学生说得十分零散,认为其中描写春雨、春草等的词句很好。在讨论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我发现这些好词好句都有共同点,它们都用了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什么的。”学生的观点点燃了大家的思考,学生开始探究作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不同的修辞手法能让作品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在头脑风暴的辅助下,学生体会到了文章表现手法的精妙之处。
在头脑风暴中,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静心思考或者是无意中出现的各种观点,然后再鼓励学生展开整理活动。在组织编码后,学生能将这些原本零散或者迥然不同的观点整合起来,形成新的观点。我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借鉴他人的观点,从中获得启迪,然后说出更为大胆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懂得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归纳。
语文教学要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促使学生展开有效沟通,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交流阅读感受,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会更为深刻。
作者简介:江苏省邳州市新河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