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温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临床观察
2019-06-24刘航
刘航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刘航(1992-),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治疗疾病研究。E-mail:1511456812@qq.com
通信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随机分组,共纳入合格有效病例58例,其中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29例,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治疗)29例,比较两组HAMD评分改善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HAMD评分改善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温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背俞穴;温针灸;更年期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7-010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ack-shu point warm acupunc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menopausal depress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enrollment criteria, a total of 58 eligible cases were included, including 29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back-shu point warm acupuncture group) and 2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HAMD scores and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In the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the HAMD score and efficacy(P<0.05).Conclusion back-shu point warm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menopausal depression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Back-shu Point;Warm Acupuncture;Menopausal Depression
由于現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年期综合征成了常见病、多发病,而更年期抑郁主要指妇女更年期中产生的以消极情绪为主的一系列疾病。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1],甚至高达46%[2],且复发率高,对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本研究采用背俞穴温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与传统教材选穴治疗加以对照,以观察背俞穴温针灸对更年期抑郁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针灸科、内科或妇科就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更年期抑郁症的女性,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过纳入、排除、剔除,最后收集完整有效病例58例作为研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9例,治疗组29例。对治疗前两组基线进行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治疗前HAMD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郁证》标准[4]:郁病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②病程≥3个月;③受试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③有严重躯体疾病者;④重度精神障碍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不能耐受针刺治疗而中途要求退出治疗者;②受试者因个人原因要求中途退出治疗者;③试验期间发生其他严重疾病,不能继续进行治疗者;④在观察期内接受与本病相关的其他治疗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按照《针灸治疗学》第十版[5]中郁证的取穴标准来选取以下穴位:百会、印堂、太冲(双)、神门(双)、内关(双),肝郁者配行间,心神失养者配少海,脾肾亏虚者配太溪、三阴交。针具选择苏州针具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球牌1.5寸无菌针灸针(0.30mm×40mm,生产批号:170102),常规进针,5~10min行针1次,留针约30min起针。隔天1次,10次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6.2 治疗组 选穴: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均双);针具选择苏州针具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球牌1.5寸无菌针灸针(0.30mm×40mm,生产批号:170102),具体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定穴进针后将切成2~3cm左右的艾段点燃插入针柄上,燃端面向皮肤。每穴各1壮(1段即为1壮)。留针约30min起针。隔天1次,10次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以汉密尔顿(HAMD)量表24项评分[3]为疗效观察指标。评定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一致性检测,治疗结果按HAMD症状评分改善度评定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改善度>75%为痊愈,75%>评分>50%为显效,50%>评分>25%为有效,评分<25%为无效[4]。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实验数据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HAMD评分情况 两组在HAMD评分变化上,治疗组HAMD评分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HAMD评分变化上优于对照组。见表2。
2.2 疗效评估 在疗效评估指标上,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3.1 中医对更年期抑郁症的认识 中医观点认为女子以肝为本,而月经则与肾气息息相关。妇女到达更年期时由于经历了经、带、胎、产等一系列消耗性过程,使得肾气及精血虚少,不能濡养其他脏腑和经脉,导致冲任空虚,脏腑失和,而出现绝经并伴随其他相应症状[6]。水不涵木,肾气的亏损造成肝脏的失养,木气得不到条达,郁而生积,故容易产生情志变化。同时由于肝郁,容易化热,热灼阴液,阴液衰少则凝滞不行,主要表现为口干、面白、肢冷、潮热等症,同时还可造成血液运行障碍,心主血,血液的凝滞使得心脏消耗更多精力运行血液,心神不调,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此期妇女如禀赋虚弱,不能耐受这一过渡阶段,则会导致诸多疾病的发生[7]。
3.2 背俞穴温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作用探讨 背俞穴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背俞穴的针灸刺激可以使经气通过膀胱经上达脑部头窍之所,从而使有效的改善失眠、焦虑等症状。同时,背俞穴靠近督脉,冲任督脉一源三岐,温针灸的温热刺激及背俞穴的局部针刺反应可以激发督脉的经气,间接调整了空虚的冲任脉,故而使整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同时,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背俞穴位于脊柱交感神经节附近,针刺背俞穴可刺激交感神经节,调控自主神经系统,调整人体内的内环境,协同达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病理过程、抵御疾病的目的[8]。
艾叶性味温、辛、苦,温可通络,辛可开窍,苦可疏通,温针灸既结合了针刺的疗效又有艾灸的特点,可通过温和的艾灸火力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同时热力还可加强针灸的作用效果,使得针灸的疗效直达病所,加强了背俞穴的治疗效果,能更好的发挥背俞穴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
3.3 试验选穴对更年期抑郁治疗作用探讨 在本研究中,选取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为治疗穴位。《内经》中记载背俞穴主要有调整五脏功能的作用。心主血脉,针刺心俞穴能促使血液运行。同时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对情志病有良好的疗效。膈俞穴为针灸八会穴中的血会,为治血要穴,针刺膈俞穴能起到很好的活血效果,尤其是配合温针灸对此穴更佳。肝俞穴温针灸可达到理气疏肝的作用,同时肝主风,藏血,可以祛风活血,故为治郁证之要穴。与脾俞穴、肾俞穴相配合,三穴相辅相成,可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脾俞穴温针灸,能够温补中焦,增强中焦运化,中焦健运故气血生化得源,周身气血运行也得以改善。肾俞穴温针灸可调整先天肾气,肾主骨生髓,冲任二脉得靠肾经才可正常运行,肾气强健则骨强髓满,冲任得养。同时资水涵木,肝肾为妇女更年期两大重要相关脏腑,调理肝肾为治疗更年期抑郁之本。
在对照组中,选择了百会、印堂、太冲、神门、内关为主穴。百会、印堂同为督脉穴位,位于头面部,同时针刺可调整督脉气血,疏通头面局部气血,起到安神醒脑之效;太冲为肝经原穴,取太冲穴可平肝理气,一直为针灸治疗郁症之要穴;神门为心经原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心主神明,取此两要穴可宁心定志。诸穴合用,共奏安神理气宁心之效,故对更年期抑郁也有一定的效果。两种选穴相较,背俞穴选取时穴位更加集中,效力强劲,且有艾条热力相助,效应直达脏腑,故疗效更佳。
综上,更年期抑郁症是目前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更年期抑郁症多由情志诱发,致使肝肾阴阳俱虚,不能濡养其他脏腑和经脉,导致冲任空虚,脏腑失和,背俞穴温针灸对于更年期抑郁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由于其简、便、易、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永林,王政科,刘兰花,等.更年期女性抑郁主观感受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神经疾病杂志,2001,27(3):131-132.
[2]齐久梅,阮祥燕,陈宝英.更年期抑郁症的特征及其预防[J].当代医学,2001,7(7):66.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57-987.
[4]国家中醫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5.
[5]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5-56.
[6]严建红.中医调治更年期抑郁症浅议[J].江西中医药,2010,7(7):11.
[7]刘艳玲,罗颂平.更年期抑郁症与五脏关系初探[J].河南中医,2010,30(2):118-120.
[8]吴新贵,何浩源.背俞穴的主治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16,10(43):170-171.
(收稿日期:2019-01-24 编辑: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