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019-06-24谢剑媛郭挚萱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价值观大学生

谢剑媛 郭挚萱

摘 要 “众媒社会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所表达出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来说,既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充分地阐释与论述。并从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媒体三个层面,对如何消除大众传媒中负面消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大众传媒 价值观 大学生

作者简介:谢剑媛、郭挚萱,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068

当前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众媒社会时代”,突出特点就是新媒体的迅速兴起与传播。新媒体与广播、影视、报刊等传播媒体不同,信息数字技术是其发展基础,互动传播为其最大亮点,高度的创新是其发展形态,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是其最大的表现形式,新媒体依托高端的网络数字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终端用户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全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交流与互动的渠道。可以这样说,大众传媒正在无时无刻不对人们的思想与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产生改变甚至塑造的作用,其中受其影响最深的当属大学生。大众传媒环境纷繁复杂,其表达出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使大众传媒表达出的价值观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一、大众传媒价值观的表达形式

目前大众传媒表达出的价值观以复杂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根据其是否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可以分为主流价值观、非主流价值观和反主流价值观三种。

(一)大众传媒中表达出的主流价值观

所谓主流价值观是指与当前社会中的主流意识价值观,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完美融合,是目前我国社会中主流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已深深根植入受众内心。如大众传媒节目在百家讲坛、中华诗词大会中所传播文化信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受众,通过对此类电视节目的观看,受众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得到加强,达到内心认同从而全社会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即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助力加油,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大众传媒中表达出的非主流价值观

所谓非主流价值观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呈现出的多元化观点,从而在社会产生的一些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属于主流价值观之列,但也不和主流价值观相悖或抵触,如动物保护主义、同性恋文化等,其呈现出的是开放与保守的态势,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大众传媒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积极正面影响

大众传媒中表达出的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能够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从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与了解社会。同时也能促使大学生主动传播正能量,积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为现今大众传媒的舆论场激发正能量。而大众传媒中表达的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来说是进行独立思辨与选择的考验,形成超前意识和新颖观点,形成其参予社会的主体意识。对于大众传媒中表达出来的反主流价值观来说,其价值观念的谬误恰好可以验证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大学生可以对其进行理性分辨和强烈批判,增强其坚定主流价值观的信念。这些积极正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导向作用

从总体上来说大众传媒中表达出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的都是社会正能量、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题,如影视、报刊等大众媒介中以对社会的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为题材、以抗日战争、改革开放成就为内容的影视作品,这种传播方式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相契合,可以使大学生在接触与观看过程中对正面人物和事件有深入了解,为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起导向作用。同时,大众传媒既将及时有效地传递正能量信息,又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体现出正确的舆论倾向性,从而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这样大学生对这些信息中所传递的法规制度、道德标准也从初步认识到全面了解,对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发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也为其提供了正确的行为准则,在处理具体事务时进行准确客观地鉴别与判断。

2.适时的协调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虽具备初步的价值观念但并不稳定和成熟,在价值观的选择、目标的确立与实现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则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适时的协调作用。大众传媒传递出的是不同层次与领域的信息,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水准同时被社会上的受众所知。因此大学生在自身价值观的形成与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大众传媒中传递的信息对自身的价值观念进行评估与适时合理地调整,将其纳入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考量范围之内,加强了对社会主流价值目标的认同,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

(二)消极负面影响

大众传播中表达的某些非主流价值观存在误导、诱惑和欺骗大学生的现象,甚至有些别有用心者借机来传递反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造成消极反面的影响。如果对此不加以警惕,会使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和形成过程中而产生困惑和矛盾心理,进而造成自身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价值标准的模糊,难以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缺乏理性和正确的甄别和判断。这些消极反面的影响具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低俗与享乐主义

大众传媒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和商业运营的性质,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其属于商业机构,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其传递的某些信息必须符合大众的口味,从而造成某些大众传媒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借助快捷便利的网络传播低俗信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而这些极不负责的价值观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甚至被当作潮流和个性来推崇,如某些影视综艺节目中或是剧情浮夸脱离生活实际,或是人物设定三观不正,媚富享乐主义严重,作为受众的大学生群体受其影响,而对社会主流价值观认知不明,辨别不清,以至于在价值观的选择与形成时为其所惑迷失自我。

2.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

在当今的网络社会中,大众传媒的传播环境复杂多样,不乏充斥一些谣言以及虚假的信息。大學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分辩能力较差,心智容易被此类混淆视听的信息干扰而深受其害,在理性思考能力降低的同时,也付出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代价,甚至受其引诱误入岐途,这些都极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此外,大众传媒网络平台中的某些消极、悲观、偏激以至极端的言论,也会极大影响着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使其难以用清醒、理性地思维去分析社会上发生的某件新闻或时事,甚至直接忽略传递信息的真实性而是凭自己的猜测给事件随意定性,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三、思考与对策

大众传媒表达的价值观中正面积极的一面有利于大学生甄别网络环境下良莠不齐的信息,积极主动地汲取对自身成长有利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引导其正确价值体系的构建。而对于大众传媒表达的消极负面的价值观,则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会上的媒体合力而为,消除其对大学生的危害。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政府层面

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使大众媒体环境得以净化并形成生态化发展。应从规范大众传媒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政治与法律上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管理和制度,确保大众传播价值方向的正确性,多向大学生群体传递社会新风和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优秀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对大众传媒中传递的信息进行时时监控,尽量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于违背社会责任、侵犯公众利益,对大众思想造成误导的价值倾向给予坚决抵制,控制住不良信息、低俗暴力风气的弥漫,加在对相关违规定媒体机构的惩罚力度。此外,政府还应促进大众传媒多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蕴含正确价值观的 信息内容,宣传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青春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助于大学生形成和构建自身价值目标体系。

(二)高校层面

当代大学生对大众传媒的依赖程度非常大,高校可以恰到好处地应用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上,改进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巧妙利用大众传媒技术,如组建班级微信群,定期发布党和国家对青年的寄语,传播青春正能量,把国内外大学生榜样事迹进行转发、传导等。这样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减少其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抵触心理,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高校要正视大众传媒传播信息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影响 , 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采取主流文化大众的表达方式。高校在利用宣传工具和网络平台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使其受到感染、感化,引领其不断对价值体系进行自我建构,逐渐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体系。同时,高校还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意识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时期又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引导作用,使其在面对大众传媒传递的各种信息和多元价值观时,能够具备全面评估、理性思辨、正确判断和谨慎选择的素养和能力,在日趋复杂的大众传媒环境下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媒体层面

对于目前某些大众传媒在利益驳倒下商业色彩浓重,某些传媒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传播消极负面价值观的现象,整个社会应对其给予全面抵制,从源头上阻断不良信息的传播。媒体机构和个人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对自身严格要求,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传播的不仅是一篇文章或一个视频,而是代表一种观点和看法,并且对一定的社会群体产生影响,不应为一己私欲去娱乐大众、误导甚至是愚弄大众。如某些大众传媒媒体为博得较高的关注度,把媒体的使命和责任抛之脑后,在传播过程中或是夸大事实,把次要问题重大化;或是避重就轻,不分轻重主次,来引发受众的负面情绪和轰动效应,给价值观正处于养成阶段的大学生群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大众传播媒需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节目创意、节目宗旨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节目的质量,正确引导受众的价值观,凭借自身所传递的正能量价值观来塑造良好口碑,才能赢得受众领来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楠楠.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18(4):28-33.

[2]李静.大众传媒价值观的失序与大学生德育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8):82-85.

[3]杨利垚,解昕.大众传媒视角下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8(19):126-127.

[4]周祯伟.基于大众传媒框架下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及价值观的途径[J].新闻传播,2015.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