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研究

2019-06-24张永庆崔敬雨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竞争力

张永庆 崔敬雨

摘 要:运用偏离份额法,参考区域加入东亚具有代表性的韩国、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從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对制造业18个子行业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水平较高,但产业结构亟须升级,以更好地在“中国制造2025”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偏离份额法;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9-0031-03

引言

在“中国制造2025”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正积极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到“中国创造”。国务院指出,要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加速打造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因此,探索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状况和分工程度,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和分工的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World Input Output Database)于2016年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WIOD数据库的行业分类标准是基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4.0)中一位数和两位数行业标准。具体行业分类如下,食品、饮料和烟草(C5)、纺织业、服装、皮革(C6)、木材和软木制品(C7)、造纸及纸制品(C8)、记录媒体的印刷和复制(C9)、石油加工、炼焦(C10)、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C11)、基本药品生产和药品制剂的制造(C12)、橡胶、塑料制品业(C13)、其他非金属矿产品(C14)、基本金属制造业(C15)、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除外(C16)、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C17)、电气设备制造(C18)、机械和设备制造(C19)、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C20)、交通运输设备(C21)、家具及其他制造业(C22)。

由于本文的研究区域为中国,所以选择东亚作为参考区域。地理上的东亚包括5个国家,分别为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由于体量和重要性等问题,WIOD数据库并未统计蒙古和朝鲜的数据。因此,参考区域确定为东亚三国,即中国、日本、韩国,并选取2010—2014年五年的数据。

(二)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analysis,SSA)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1942)和Creamer(1943)首先提出的,后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和Muth(1960)等人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的形式。

偏离份额法的核心思想,是把研究对象的区域与参考区域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选取包括研究区域的上一级区域为参考区域,把研究区域某一时间段内的经济增长量G分解为区域增长分量N,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三个分量。区域增长分量N是指研究区域按照参考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达到的增长规模。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是指研究区域与参考区域部门和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竞争力偏离分量D是指研究区域由于部门竞争力不同而造成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上3个分量从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说明了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找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该区域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合理方向。

假设某区域i在t时间后,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令基期区域i产业j的经济规模用xij,t表示,基期区域i的参考区域产业j的经济规模用Xij,t表示。研究区域变化率用rij表示,参考区域变化率用Rij表示。在[0,t]时段内,区域i内的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份额偏离分量Nij,结构偏离分量Pij,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三个分量。表达式如下:

rij=xij,t-xij,0/xij,0(j=1,2,…,n)(1)

Rj=Xij,t-Xij,0/Xij,0(j=1,2,…,n)(2)

Gij=Nij+Pij+Dij=xij,t-xij,0=rij×xij,0(3)

Nij=Rj×xij,0(4)

Pij=(xij,t-Xij,t)×Rj(5)

区域增长分量Nij又称份额分量,即区域i产业j按照参考区域的产值增长速度而应有的增长额。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即区域i产业j产值增长偏离参考区域产业平均增长的部分,它的增长是由区域i产业相对于参考区域总产值的增长差异引起的,反映了区域i以参考区域为标准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竞争力偏离分量Dij,是区域i产业增长额分解后的剩余分量,即去掉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之后的增长额。竞争力偏离分量Dij值的正负和大小表明其区位条件或地区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包括了除产业结构以外的其他所有影响区域偏离因素的结果。所以,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之和就是区域i产业j的总偏离量。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一)制造业总体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

按照前文阐述的偏离份额法的模型,笔者计算并编制出了基于2010年的中国制造业对标东亚(中日韩三国)制造业总产出的偏离份额分析表(见表1)。

表2反映出,中国在研究期间内的制造业表现较好,增长量和除结构分量意外的分量的值均大于0。产出值增长量在逐年上升,以2010年为基期,从2011年的445.5百万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 118.12百万美元,其增长率也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分量和竞争力分量也大致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增长分量从2011年的385.01百万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944.13百万美元;竞争力分量从2011年的113.57百万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491.34百万美元。值得特殊关注的是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结果和变化,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结果一直为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增长分量从2011年的-53.08下降至2014年的-317.35百万美元,说明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没有很好地随着产业发展方向升级优化。对此现象,笔者将在下文进行分行业的具体分析。

(二)制造业分行业总偏离情况

根据总偏离量的计算,即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之和,得到我国制造业行业的总偏离情况(见表2)。

从上页表2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较好,18个子行业中有16个行业的总偏离量大于0。食品、饮料和烟草业的表现最好,总偏离量为58.29百万美元,远远高出其他行业的值。其他非金属矿产品的总偏离量为25.93百万美元,排名第二,虽与食品、饮料和烟草业有些差距,但相对于下一梯队、排名第3名至第8名、总偏离值在10—20之间的仍具有优势。总偏离值在0—10之间的细分行业有8个,只有基本金属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业的总偏离量小于0。

(三)制造业总分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2010—2014年不同行业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平均值为27.3百万美元,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平均值为-17.63百万美元。我国制造业行业内的结构偏离分量平均值小于0,也印证了前文得到的结论。接下来,本文分别以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为横坐标,以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为纵坐标,交点为不同行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平均值,将计算结果划分为了四类,分布于下图的四个象限中。接下来,对四类行业分别加以解释。

首先,制造业细分行业均位于第二、第三、第四象限,没有一个行业位于第一象限。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满足以下两点:其产业结构优于以参考区域为标准的产业结构;其竞争力优于以参考区域为标准的产业竞争力。

接下来,笔者将具体分析第二、第三、第四象限的行业。

处于第二象限的行业有9个,分别是其他非金属矿产品,橡胶、塑料制品业,基本药品生产和药品制剂的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家具及其他制造业,纺织业、服装、皮革,记录媒体的印刷和复制,造纸及纸制品和木材及软木制品。这9个行业代表着其产业结构在我国制造业内相对更合理,显著高于平均值。尤其是木材和软木制品,纺织业、服装、皮革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品这三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其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分别为7.27百万美元,3.49百万美元和2.34百万美元,只有这三个行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大于0,即其产业结构优于东亚平均水平(本文特指中国、日本和韩国)。

处于第三象限的行业有2个,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和基本金属制造业。这两个行业不论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还是从竞争力的角度,都低于制造业平均值,需要引起重视。

处于第四象限的行业有7个,分别是食品、饮料和烟草,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除外),机械设备制造和电气设备制造,说明这7个行业在东亚范围内具有竞争力但产业结构值得进一步优化。

结语

第一,总体竞争力水平较高。本文对我国的制造业进行偏离—份额分析时,是以东亚三国(中日韩)为参考系的。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为491.34百万美元。其中,行业竞争力分量全部大于零,特别是食品、饮料和烟草业,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业的竞争力分量均大于45百万美元,远远超过东亚的平均水平,显示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成果和其强劲的竞争力。

第二,产业结构亟须升级。产业结构是测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会推动域内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及合理化演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反作用于区域经济,也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制造业总量和竞争力虽然在东亚保持领头地位,但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差,必须要加快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脚步,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以达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制造业升级和发展效应,防止给制造业接下来的发展带来更深远的阻碍。

就我国制造业整体产业结构升级而言,应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不匹配的传统支柱产业。以食品、饮料、煙草行业为例,该行业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烟草处于国家管控之下等原因,体量大、发展快、竞争力强,但产业结构也表现最差。这类行业需要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使其更适应不断发展中的我国制造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安景文,李松林,梁志霞,柳霞.产业结构视角下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差异测度[J].城市问题,2018,(9):48-54.

[2]  胡颖琦.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青海省产业结构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8,(18):94-95.

[3]  胡春燕.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测度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4]  郭明云,刘熙.中部六省制造业增长分析及主导行业选择——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J].科技和产业,2018,(6):9-15.

[5]  林毅夫.产业政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48-153.

[6]  綦建红,孟珊珊.要素禀赋、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产品多元化的目标国差异——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J].南方经济,2016,(8):42-59.

[7]  李军,杨学儒.“一带一路”战略的产业升级机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6,(4):42-44.

[8]  苏睿先.环境规制、环境要素禀赋与污染产业转移[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6.

[9]  高翔,黄建忠.贸易开放、要素禀赋与中国省际政府规模:1997—2013[J].国际贸易问题,2016,(5):164-176.

[10]  李宝礼,胡雪萍.城镇化、要素禀赋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345个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3):10-19.

猜你喜欢

竞争力
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结果排名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
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排名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研究中亟待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