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民办高校成本管理探索
2019-06-24张俊
张俊
摘 要:民办高校办学中的教育成本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高校管理者投资及制定学费标准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基于全面成本管理原则,通过对民办高校成本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解析,强调作业成本法对高校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为决策者甄别管理中的成本信息与非成本信息提供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交;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资源消耗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7-0117-02
引言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投入多元化局面正在形壮大成熟。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超过17万所,在校学生近4 826万人。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对民办学校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该文件提出了民办学校要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明确非营利性学校举办者不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营利性学校举办者可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现有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学校的,依法修改学校章程,继续办学,履行新的登记手续;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的,须在依法依规进行财务清算、财产权属确认、缴纳相关税费等程序后,办理新的办学许可证,重新登记,继续办学。目前,物价上涨、人工成本增加、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张等因素都造成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的递增。因此,民办高校无论明确为盈利,还是非盈,都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教育管理层、债权人、投资者能够关注的成本信息,注重教育成本核算,尤其是民办高校需要构建一套与现行会计制度相衔接、规范、全面且可操作性强的符合自身办学结构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
高校教育成本计算复杂,间接费用多,一些民办高校在核算教育成本时,常把不属于教育成本的费用计入成本项目,如校办企业的经营性支出,与教学无关的科研活动经费等等;实际操作中,科研项目研发费一次性计入于当期成本,造成成本虚增;购置教学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计入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教育成本核算失真,而作业成本法把产品成本都看作是一系列作业消耗的成本,便于间接费用的计算[1]。
一、作业成本法及教育成本的相关理论
(一)作业成本法的几个要素
1.资源。资源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某项或多项任务投入的所有人财物的总和。
2.作业及作业中心。作业是指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范畴中的各项生产过程,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尽可能提高增值作业以及非增值作业中的必要作业中资源的利用效率,尽量避免非必要的作业,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出的目的[2]。高校培养学生过程分为不同作业,如围绕学生的有课堂教学管理作业、教材学籍管理作业、思想政治教育作业、学生财务管理作业、学生后勤管理作业等,在高校作业中尽可能消除与学生发展无关的作业。在管理中,由于多项作业性质相同作业,消耗的成本及资源相同,因此其作业动因也因具有相同性质而相同,所以研究者将相同性质、相同类别的作业集中后成为同一个作业中心。
3.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核算的重难点。简单概述就是引起成本变动的原因就是成本动因,导致成本变动的原因是企业作业活动对资源的消耗。所以确定成本动因,必须找出资源—作业—产品间的联系,即“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动因是资源与作业之间相互联系,作业动因是作业与产品之间相互联系。
研究中评价企业作业在消耗资源上的有效性是要严格考虑资源动因的变化。作业动因可以确定各作业对产品的增值性,确定出哪些为多余作业、必要作业,此为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重点。
(二)教育成本的概念
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及《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而结合某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实践,归纳办学必然要消耗资源,消耗的各类资源均与学生相关,各类资源即为本研究的教育成本。成本核算对象需要紧密围绕教学活动开展,因此,核算对象必须是围绕学生的相关活动。
二、作业成本法在民办高校成本核算中简单的应用
民办高校区分作业中心时,根据全年凭证、总账、科目明细账剔除与教学活动、学生培养无关的资源耗费。
(一)资源项目确定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分类,进而对武漢某民办高校财务明细整理分析,目的是确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重的资源项目是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差旅费、培训费、办公经费、科研经费。
(二)主要作业的确定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将高校作业分为两类,一是直接作业,二是间接作业。将直接作业中心包括教学活动列;间接作业中心包括科研管理活动、行政管理活动等,其中成本分为主体作业成本(包括各教学发生的工资、业务支出等)、非主体作业成本(包括招生管理、科研管理、设备装修折旧、资产维护、图书资料管理等),其中辅助作业成本里的间接作业中心的各项消耗费用归集,根据消耗的成因,分析动因,确认分配率,并根据成本动因将辅助作业的成本分配回流到主体作业成本中,计算出生均的间接成本,最终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相加,得出业生均教育成本。
(三)分析资源动因,确定成本项目
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的关键是分析资源动因,使各作业中心的资源合理分摊。最终动因:不需分配,可直接归属于某专业学生的动因。可直接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的动因,如差旅费、维修费等。需要根据实际的标准,计算资源动因分配率的动因[3]。
结语
高校与企业相比,成本预算核算有着显著特点,即传统的成本核算法无法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不能有效地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作业成本法是将不同资源组成一个完整资源系统,跟细化完善。因此,在民办高校作业成本法的实践中,坚持质量效率原则,保证核算结果的最小误差,并根据分析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方案。关于本文中的实践归纳也只是在理论上进行粗浅显的应用,具体实施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并完善。
参考文献:
[1] 陆伟伟,马健.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成本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2] 王玉坤.教育成本问题初探[J].教育与经济,1991,(1).
[3] 李瑛.基于作业成本法的HG职业学院教育成本核算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