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茄褐纹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基筛选

2019-06-24马珂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分离鉴定筛选培养基

马珂

摘  要:对茄褐纹病菌的形态及适宜培养基类型进行了分析,在茄子的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出α型、β型2种分生孢子;实验结果显示,燕麦培养基是最适宜褐纹病菌产孢的培养基,其次为PSA。

关键词:茄褐纹病菌;分离鉴定;培养基;筛选

中图分类号 S436.4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074-03

褐纹病(Phomopsis vexans)是茄子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茄子果实,影响果实的商品性。一般造成果腐发生率在20%~30%[1],严重的高达80%[2,3],茄子采种田因褐纹病的大发生而导致种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茄褐纹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拟茎点霉属,病斑上产生的黑色分生孢子器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而外露;孢子器单独地生子座上,呈凸透镜形,具有孔口,在自然状态下,Phomopsis的分生孢子器多数仅含有α-型孢而无β-型孢,年佳续[4]综合论述了拟茎点霉属的检测技术,认为形态学鉴定的传统方法仍是主要鉴定方法之一。罗利娟[5]对8种拟茎点霉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产孢情况进行了研究,以其解决自然条件下拟茎点霉属的鉴定问题。陈永青、姜子德[6,7]分别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多种拟茎点霉属真菌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homa与Phomopsis两属之间缺乏明显的区分界限,在Phomopsis的分类地位上仍存在着界限模糊的问题。周永力[8]对Phomopsis的个体发育做了较为具体的阐述,主要涉及人工培养条件下的Phomopsis的产孢形式、孢子形态及菌落的生长特点等方面。油球是Phomopsis属的一个稳定的特征,可作为该属的判断依据。温度成为影响孢子类型产生不同的主要因素,传统观点认为,不同类型的孢子形态的产生是与所发病的植株部位有关,在自然状态下,Phomopsis的分生孢子器大多仅含有α-型孢而无β-型孢。本研究通过对采集样本的徒手切片、镜检,以及筛选适宜培养基等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用较为经济的手段,对茄褐纹病菌进行准确的初判,并对茄褐纹病菌的产孢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HA、HB采自安徽合肥,HY采自安徽和县。

1.1.2 供试培养基 PDA培养基。

1.2 仪器及试剂 光学显微镜,显微摄像显微镜 (OLYMPUS),解剖刀,镊子,剪刀,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恒温箱。

1.3 实验方法

1.3.1 病原菌分离纯化 采用PDA培养基进行常规组织分离法,于25℃培养纯化,记录菌落的形态和颜色,同时对病组织进行徒手切片、镜检,观测病原菌形态。并按柯赫氏法则[9]加以确认,获得茄褐纹病菌菌株3株,分别编号HA、HB、HY。

1.3.2 培养基筛选

1.3.2.1 实验培养基的制备 (1)PS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2)PSA+VB1培养基:在原有PDA培养基成分中添加5mg维生素B1;(3)燕麦培养基:燕麦片30g,琼脂20g,水1000mL;(4)胡萝卜培养基:200g胡萝卜榨汁,25g琼脂,水1000mL;(5)大豆培养基:干豆140g浸泡数小时后磨浆榨汁,琼脂4g,水1000mL;(6)玉米培养基:玉米粉300g,琼脂17g,水1000mL;(7)蛋白胨培养基:蛋白胨5g,蔗糖10g琼脂14g,水1000mL;(8)查彼培养基:蔗糖30g,硝酸钠2g,氯化钾0.5g,硫酸亚铁0.01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琼脂17g,水1000mL;(9)茄汁培养基:茄子200g榨汁,琼脂25g,水1000mL。

1.3.2.2 菌丝生长速率的测定 将茄褐纹病菌菌株HA、HB、HY分别在PDA斜面上活化3d,然后转移至PSA平板上培养5d。在培养好的菌落平板上沿菌丝生长边缘用打孔器打直径为6mm的小菌碟,分别移置不同培养基平板的中央,3次重复。25℃条件下恒温培养,3d后按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的直径,取平均值,测定生长速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茄褐纹病病原的鉴定 茄褐纹病菌存在2种分生孢子:α型及β型分生孢子。α-型孢子为单孢,无色、长圆柱形、球形、梭形,1端或2端较尖,有1~2个大油球或两端各聚集多个小油球。β型呈细长线状,并在一端弯曲成钩,两者均为无色单胞。经镜检得知,寄主发病部位不同,其分生孢子类型有明显差异:果实上分离的分生孢子有2种类型,其中多数为α型分生孢子,伴有少量的β型分生孢子;从茎秆上的病斑采集到的都是β型分生孢子;叶片上的均为α型分生孢子。各部位分生孢子形态见图1,分生孢子器形态见图2。

2.2 培养基的筛选 3个褐纹病菌菌株在9种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产孢情况结果见表1,菌株生长情况结果见图3。由表1可知,能够产孢的培养基有PSA、燕麦、玉米、胡萝卜,其产孢量依次为燕麦>PSA≥玉米>胡萝卜,产孢时间除胡萝卜培养基的时间在15d以上外,其他3种培养基的产孢时间都在10d以上。由图3可知,菌丝生长较好的培养基种类有PSA、茄汁、玉米,不適合菌丝生长培养基为查彼和蛋白胨。3个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存在差异,HA菌丝生长最适的培养基为茄汁培养基,HB最适的为玉米培养基,HY最适的为PSA培养基。HB在9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总体上优于HY、HA,HA的菌丝生长为最低,在产孢情况上,3个菌株的表现较为一致。

3 讨论

茄褐纹病菌2种类型的分生孢子(β型和α型)2端的油球,已经成为Phpmopsis的分类标志。笔者在实验中观察到,α型分生孢子的油球多数情况下保持在2个(1端1个),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观察到有3个油球存在。这一特征不仅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分生孢子,而且是人工条件下形成的分生孢子所共有的。而对于β型分生孢子,除在自然条件下较少见到外,因其不具有生殖能力,所以在一般人工培养条件下无β型分生孢子出现。目前,国内对茄褐纹病菌的分类研究仍较少,因实验采集的菌株较少,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分离鉴定筛选培养基
引起奶牛关节炎的牛支原体病原的分离鉴定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各种培养基制作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KBM581培养基:人T细胞诱导与扩增培养基应用指南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