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梯登高 携手央企桐城市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创新发展
2019-06-24彭旵生中共桐城市委办公室
文/彭旵生(中共桐城市委办公室)
近年来,桐城市将推进与央企合作作为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不断修订完善企业扶持政策,为央企入驻桐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与中建材集团、中核集团、中车集团、中青旅等18家央企签订合作项目达20个,总投资达221亿元,资金已到位73亿元,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央企合作示范基地。
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合作
一是培育支柱产业。以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汽车部件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提高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突出重点领域,凸显地方特色,加强技术集成,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系,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全市现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5家,目前已有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央企展开合作,签约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一半以上。
二是搭建合作平台。每季度安排一次与央企重点对接活动、举办一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营造合作发展的浓厚氛围,让抓发展、抓项目成为全市上下广泛共识。中建材浚鑫科技电池及双玻组件、华威环保家具等31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56亿元;晨讯智能机器人项目、鑫美芝液晶显示模组项目相继投产。央企合作和军民融合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的安徽中核桐源科技有限公司稳定同位素药物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桐城,该项目由中核集团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桐城市养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1亿元,占地100亩,建设周期3年,一期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亿元。
三是强化品牌建设。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鸿润集团是该市一家民营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知名出口品牌”等荣誉,在羽绒被行业品牌影响力较大,但企业经营一度出现困难,鸿润集团获中青旅实业公司注资控股,注资5.8亿元,新建厂房1.2万平方米,更新了90%现有设备。鸿润集团与中青旅成功合作后,企业主营收入大幅增长,2018年企业上缴税收达6000万元,预计2019年上缴税收可超亿元,鸿润集团已经位居“中国羽绒被10强品牌”商家第1位。与央企合作的放大效应,极大提升了桐城在全省县域工业经济中的位置。
二、聚焦资源优势抓合作
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在产业、资源、市场、区位和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嫁接央企的品牌、技术、人才、资金、管理优势,全力推进新瑞重工与中建科技、顺驰电缆与中车集团、驭风风电与东方电气、中节节能与国机集团等“牵手”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安徽顺驰电缆与中国中车集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连续多年为其提供配套产品。2018年顺驰电缆公司与中车金控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中车集团出资6742.5万元,购入顺驰电缆公司20%的股权,通过合作开展互利互惠,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为重点,突出抓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核集团看好该市良好地质条件和一流投资环境,投资的养和碳13项目成功落地。国药控股与该市健源医疗合作项目到位资金1.5亿元;新疆国统与该市卓良新材料合作项目到位资金3000万元;北京红星二锅头与黄梅酒业合作项目落户桐城,产品已经投放市场,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0亿元。
三是助力企业上市。激发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热情,做大做强一批上市挂牌企业,专门成立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和上市辅导工作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一企一议”,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挂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上市奖励扶持政策,设立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推动企业上市。截至目前,全市上市挂牌企业已达35家,位居安庆市首位,发放奖励资金达1560万元,实现直接融资达15.3亿元。
三、强化科技创新抓合作
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过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市基本形成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运行机制。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通过“税融通”“银政担”等方式帮助全市企业融资50余亿元。
二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和关键性技术,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5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投入研发经费2.8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企业138家,组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独立技术研究院等科技研发平台20余家,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桐城创新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7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博士后工作站数量居安庆市第1位。
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包装印刷、机械加工、羽绒家纺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跃升,坚持以科技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桐城市政府每年拿出数千万元,用于设备补贴、人才奖励及企业补助等,促进传统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同时,主动淘汰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非绿色环保的传统产业产品,利用原有场地、厂房发展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中建材500MW高效电池和500MW高效双玻组件、光息谷、养和碳13、晨兴智能机器人等一批科技型项目纷纷上马。桐城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获批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海峡科技和淘博网络获批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四、优化服务环境抓合作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组建央企合作推进工作机构,由桐城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健全“一对一调度、全天候服务、零障碍推进”工作机制。选派200多名党建指导员和驻企服务干部进驻126家企业,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对确定的央企合作项目,推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批干部、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市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调度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对重大事项实行“一企一策”。
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对央企合作等重大项目审批实行“全程代理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通过逐企逐项对接,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跟踪督查机制,推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AB工作日志”等制度,坚持每月通报合作项目进展情况,重点督办再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推动央企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三是坚持政策引领。除了出台“1+3+8”产业发展一揽子扶持政策外,专门制订出台了央企合作激励政策,对央企兼并重新设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以上,且会计年度上缴税收比合并重组前同比增长10%的,给予新设立企业管理层奖励30万元,给予原企业实际控制人奖励10万元;涉及新办企业股权转让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对兼并重组企业重新设立运行后,其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新设企业。政银企对接活动形成常态化,设立总额达3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央企兼并重组,每年安排1亿多元资金,通过产业基金、“借转补”等方式支持央企合作项目。2018年通过“税融通”“银政担”等帮助央企项目融资达16亿元以上。
四是突出招商引资。制定出台了新的招商引资奖励考评办法,实行月调度、风险保证金、领导领衔等制度。赴广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成功举办了桐城市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杰出乡友恳谈会,集中签约项目共44个,总投资累计达74亿元。全市各级各部门分赴省内外开展招商活动50余次。2018年,全市共利用市外资金65.47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4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个。养和碳13等一批环保科技型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