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夏陶瓷牡丹纹在唐宋文化影响下的发展

2019-06-24黄娟

陶瓷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牡丹花西夏纹饰

黄娟

(黄娟工作室,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西夏陶瓷装饰与宋代磁州窑中的陶瓷装饰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不能完全否认西夏陶瓷装饰中本民族的创新元素,但还是不难发现西夏陶瓷装饰受中原陶瓷文化影响巨大。经过资料查阅以及相关文史记载,可以发现西夏陶瓷纹饰除了沿袭宋代磁州窑的装饰之外,还发现了大量唐代纹饰的元素。

1 西夏陶瓷牡丹纹受唐代纹样的影响发展

在我们传统的古代吉祥文鸯当中,经常会通过谐音来意寓吉祥,这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审美理念。唐朝由于政局的稳定,百姓生活水平高,所以人们乐于追求美好的生活和精神情趣,像牡丹就象征着富贵、圆满的吉祥寓意。而正是因为牡丹纹饰具有祈福的传统内涵,所以深受百姓的喜爱。而当时的人们也喜爱把两种或者集中纹饰组合起来,组合完后也有不同的寓意,类似牡丹花与海棠花的纹样组合就可以称作“富贵玉堂”,寓意吉祥富贵家宅堂皇;牡丹花和月季、长春草的纹样组合则寓意“富贵长春”;牡丹花与石榴的纹饰组合,可以叫做“多子富贵”(如图1);这在西夏陶瓷纹饰当中还有出现过牡丹纹饰与动物结合,其所表达的寓意与中原地区所展示出来的吉祥寓意如出一辙,寓意“禄显富贵”等(如图2)。这几种常见的纹样在其他装饰工艺中时常也会出现,不管其表现的手法与内容形式何种不同,但是其表达的含义还是始终相近的,这也集中体现了在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寓意是可以相互传播相互融合的。

因为执政者的喜爱,牡丹纹样的创造肯定是由于特定条件下的传承创造规律,但是更多的是其纹样自身受到花卉客体的形态启示,这种从自然花卉到花卉纹样的转变,还是有一段时间的转换过程。然而有资料可看到,自然形态的牡丹花卉对生色牡丹花图案的形式影响更加巨大,对抽象程式化的牡丹图案则影响较小。通过自然中的牡丹花卉以及牡丹的纹样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唐代丝绸当中的牡丹花头和西夏陶瓷当中的牡丹纹样极为类似,但是在叶片当中,两者又有所不同(如图3、4)。这可以看出牡丹复合纹饰是已经存在的,这应该与牡丹科目众多也有一定关系。在研究当中发现,宋代与金代的陶瓷枕也出现过这种花卉的纹样,这说明不同时代的花卉纹样在不同领域传播着,这种传播不仅是单一纵向的传播,更是横向的传播。

从唐代的宝相花设计构造中,就可以看到西夏陶瓷里荷花形、菊花型、单瓣形的牡丹纹样结构了。在唐代初期的一些墙壁壁画上,或是丝绸装饰上,都可以看到宝相花纹样的影子,而且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以牡丹花为母体的宝相花纹样。宝相花纹样是以中原的牡丹花纹饰作为元素,采取了添加的方式在花纹外套花纹的形式,用多层的结构形式代替单独的花纹结构,使得花瓣层层叠加。这种花纹套花纹的复合结构,并不是来自于自然界花卉的模仿,而是形成于教义的需求。正是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加之由于佛教教义的存在,牡丹纹作为宝相花的构成纹样,其花瓣、叶片的装饰形式都趋向一种程式化。唐代时期的复合纹饰也影响着后来西夏陶瓷纹饰的样式构成,西夏陶瓷纹饰当中的复合纹饰例如菊花型牡丹、荷花形牡丹等都是近似这种添加手法,在这种局部形态当中具有明显的唐代纹饰传承特征。

在唐朝的工艺装饰审美当中,比较喜好追求装饰结构的圆满且流转式的布局结构,这是当时的主要审美喜好。早在南北朝,莲花纹饰就被作为具有典型含义的佛教文化纹饰。而牡丹纹姿态饱满、寓意美满富贵,通常会与莲花纹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端庄、圆满、均衡的寓意。这种复合的结构纹饰不会拘泥于传统,伴随着生色纹样的发展逐渐形成属于自身特色的纹样。在西夏陶器当中牡丹纹、菊花纹、荷花纹等都展示出了野逸生动、程式感极强的艺术风格。

2 西夏陶瓷牡丹纹受宋代生色花的影响发展

西夏陶瓷纹饰特点是技法灵活、样式繁多、题材新颖,其中生色花纹样具有很大的比重。这个时期的纹饰有通过主题再添加、合并等方式构成复合样式,或者由不同种类的形象组合而成的纹饰。生色花作为一种折枝花卉的纹样形式,常出现于宋朝、辽代、金代等陶瓷、壁画以及染织品的图案纹饰上,并且成为了这个时期的特色纹样。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是善于利用开光的手法表现局部的花卉,然后依照器皿的造型结构,规划出需要装饰的载体在合适的区域。西夏陶瓷纹饰当中的生色花通常会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写实的纹饰造型、一种则是图案化的造型样式。写实的花纹样式一般是通过写生而来,其特点是造型生动形象,再现了客观花卉的真实样式,对大自然保持了生动客观的写实感受。而图案化的形式则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参照纹样变形的规律进一步对纹样进行处理,使其变得程式化方便更好的适用于装饰上。图案化的生色花纹样在对写实生僻的花卉进行整合之外,又保持了对新鲜生动的装饰题材进行凝练。宋代生色花纹样由汉唐的纹样转变而来,其一改以前的高度抽象且过于枯燥且单调的弊端,把生活中真实的素材展现在装饰内容之上,从而改变了传统纹样脱离真实生活的现象,从新的角度实现审美理想的装饰道路。

图1 黑釉剔划花梅瓶

图2 西夏鹿衔花纹经瓶

图3 唐代牡丹纹丝绸

图4 西夏黑釉剔花牡丹纹罐

西夏陶瓷纹饰主要也承袭了之前宋代生色花纹样的特点,整体风格上也受到了宋代院体画的影响。这种写实而朴素、庄重且高雅的格调,也成为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审美风格。在工艺美术的角度出发,宋代的官窑瓷器完美的展现了这一特点,在端庄且严谨的造型设计下,无不展现着理性追求且又不失法度。在装饰的设计方面出发,其设计思维追求写实自然、生动逼真的情况下不失情感的描述。除了充满生动的牡丹、落花等样式,生色花纹样的发展也不局限于院体花鸟画的影响,更加不能拍出其在实践中不断演变的成果。在西夏陶器上所展现出来的生色花纹样,不仅极富生命力且逐渐脱离院体画的特征,这主要还是因为民间美术的影响下,民间艺术家的再创造功不可没。宋瓷的典雅端庄的审美风格受到北方民窑的影响,也开始简括的装饰,但是又能够体现出北方瓷器的朴素以及野逸的艺术特点。

3 唐宋牡丹文化对西夏牡丹纹样的间接影响

学者们通常认为,西夏陶瓷纹饰中出现的牡丹纹饰与党项族喜爱牡丹这一花卉又很大的关系。对此,首先是唐宋时期的牡丹文化对西夏的牡丹纹饰影响巨大,然后西夏人由于党项族的喜爱,也有对牡丹花卉进行种植。盛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其也是著名的清廉官员,故宋仁宗在其告老还乡之时特意送其一株牡丹,可见当时牡丹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甘肃武威柏树乡东汉墓室的医简里,有记录道东汉时期牡丹可以入药,这就充分证明了西夏以前牡丹就已经开始栽植。

牡丹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纹样,其从宝相花、海石榴花纹开始逐渐发生转变。唐代的牡丹花纹饰还是肥短的花头、花瓣重叠成云状,给人以富贵的形象。这个时期也是装饰风格的转变期,正是又抽象转变为写实的过程,而这种写实的牡丹纹样开始逐渐增加,与唐代的图案特征显著不同了,在两宋时期这种转变得意发展创新,其折枝以及缠枝的形式还保留着客观的写实手法,这在之后的西夏陶瓷等装饰工艺当中最为常见。

唐宋装饰纹样对西夏陶瓷的影响体现在其一是由于战争掠夺,人口贩卖获得了许多宋代的陶瓷工匠,这些能工巧匠带来了成熟的制瓷技艺,也给瓷器制作带来了优秀的装饰技巧。通过师传徒受的传承关系,民间的装饰纹样通过临摹得以长时间流传,这种人口以及文化的传承,自然而然的将牡丹纹饰流传到西夏陶瓷当中。第二则是在西夏陶瓷的装饰图像考证当中,出现了部分的纹饰与唐宋丝绸、壁画、以及建筑中的纹饰相同。由此可以看出,西夏陶瓷纹饰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吸收了其他工艺美术的装饰,这表明牡丹纹饰也是间接的收到其他工艺美术的影响所得以发展。

4 结语

西夏陶瓷装饰的牡丹纹饰,主要来源于唐宋文化中的装饰元素所组成。在西渐的中原文化当中西夏陶瓷牡丹纹饰中所产生重要影响的,正是来自唐朝的传统纹样以及宋朝的生色花纹样。西夏陶瓷装饰在其白地黑花的装饰技法中,与宋金时期的磁州窑装饰手法相似。西夏陶瓷牡丹纹饰受宋代瓷器影响较多,尤其是生色花的图像对比,宋代陶瓷装饰与西夏陶瓷装饰关系密切,但是不能就此认为宋瓷是影响西夏陶瓷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也与西夏当时的烧造受统治阶级所影响。

猜你喜欢

牡丹花西夏纹饰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牡丹花有多少株
雕漆纹饰的修复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西夏陵雕塑与自然人文环境
西夏河渠技术述论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牡丹花的启示
吉利永长——中国传统纹饰之回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