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汝瓷”生活化的李廷怀
——兼谈当代手艺人的日常生活批判
2019-06-24朱怡芳
朱怡芳
(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221000)
即使古老的神话、传统仪式以及与其密切联系的艺术品远离我们今天日常生活的观念,但人们仍然会自然而然地寻找一种将至上和至远之意义拉近生活现实的方法。一方面,历史学、人类学、哲学、社会学、设计学等研究学者以及文学艺术创作者、媒体工作者们,愈加关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问题及其研究,他们选择观察和研究的对象是“日常”。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主体本身,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自发地进行着实践批判,更使得批评成为“日常”。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李廷怀,如是。他坚持主张汝瓷的传承与创新要面向生活,是健康的“生”、变通的“活”。(图1)
1 “工作-闲暇”中的创造
在生活的现实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工作时间通过侵入家庭生活和闲暇时间而使得日常生活时间日趋分散,而我们无法将家庭时间和闲暇时间逆向渗入到工作时间,因为会遭受职业伦理的谴责。那么,什么是手艺人的日常生活?这涉及他们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怎样看待日常“工作”、“闲暇”和“家庭/私人生活”。
被誉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的法国学者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其论著《日常生活批判》中指出:“闲暇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化为‘星期日’和‘工作日’之间的简单时间关系。”①因为,身为手艺人或艺术家,不可能将“闲暇”和“工作”从根本上分开,我们可见的看似他在休息放松或娱乐的时间,也许他的大脑从未停歇地进行着思考及为灵感铺垫的工作。
图1 李廷怀研究坯体造型
亦如中国南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道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②,所谓“神与物游,神居胸臆”是脑力创作的特点,人们在脑中构思想象时不受任何时空约束。思考瞬间的念头、脑中勾勒的样貌,甚至可以穿越千年和万里。刘勰评介的“神思”特征,同样显现于手工艺人、艺术家、设计师在头脑或“心”“念”中构思创作、“预谋”主意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看似休闲的状态,可能正是脑中创作工作的进行时。在列斐伏尔看来,“工作-闲暇”是统一体,二者无法从时间性和空间性上进行严格区别。由此,我们在观照手艺人的日常,真正需要研究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闲暇活动以及劳动分工及其在社会体制中的位置。特别是闲暇,往往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手艺人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图2 坐落于河南汝州的廷怀汝瓷总厂
着眼当下,我们当中很多人不但热衷于想象社会上的手艺人拥有一种自由和悠闲生活状态,而且还在“工匠精神”、“文创产业”的时代话语中对其进行理想化的加工和推崇。这似乎反映了作为手艺旁观者的现代人对手艺劳作者身份地位的认可,要比手艺人自知的地位还要高。疯狂“工作”的现代人期待那种免于劳累、紧张以及免除焦虑和担心的、能够得到身心放松和自由的“闲暇”。这种镜像,反射了一种冲突,即手艺人“工作-闲暇”统一自洽的状态与手艺旁观者着力将“工作”“闲暇”严格分界的企图。
坚持是一种习惯。花甲之年的李廷怀很会把握自己的生活节奏,一方面他自己形成了良序的饮食、起居习惯,强调身心健康是大前提。如他所说,不止是干活做事业要坚持,看似平凡的生活习惯也得坚持。通常早上五六点钟开始晨练的他,九点以后才开始处理工作日常,保持规律的午休,晚睡前亦锻炼。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打破自己简单且养身的每日食谱。另一方面,他知行合一的价值观、能简单就不复杂的人生态度影响着身边的亲人、同事。他十分关注身边人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生活状态。像是交流个性化的养身心得、逸闻趣事中的幽默感,也都无形地融化在廷怀窑的企业文化之中。他进行身体的规训,以“道”养身、养心,然而欲望的节制与理想的丰盈是不冲突的。
无论是初任汝瓷国营二厂工作时,还是五十二岁自己创办企业后(图2),对汝瓷的技术和创新发展,李廷怀走路想、吃饭想,甚至睡觉做梦还在想,无时不刻地思考和实践,使他先后成功研发出天青、卵青、月白、豆绿、玉青等釉色。他喜欢别人称他老师或直呼其名,不太在乎其他社会身份的称谓。他爱看新版西游记(连续剧),因为剧中不再杀戮,只是将妖魔鬼怪收服教化。他说在平时接人待物时也会思考这种人道的做法。他对古物收藏行为有所质疑,认为最好不要迷恋或盲目崇拜古物,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崇古还会禁锢人们对创新和当下生活的关注,甚至在缺乏判断力和鉴赏力的情况下,还会鼓励不良的文物造假市场。
他说自己喜欢与人聊天,因为从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交流中还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灵感。他办公桌旁的茶台利用率尤其高,对他而言,室内此处空间应当是他放松聊天、与人交道的社交空间。社交是他所擅长的事情,如他所说,接触、学习新事物自己真的不亚于年轻人。李廷怀的学习范围很广,涉及陶瓷专业、时事政策、设计艺术、经济管理很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面,例如向紫砂壶制作学习成功技术经验、向漆线雕技艺学习装饰经验。他认为学习中的变通很重要,而且学以致用还要懂得分享经验。此外,他十分关注国家政策,积极地学习研究有关的政策精神。科技发展的今天,他除了使用微信收看中央、地方的新闻之外,还会保持旧有的习惯看报纸、去书店,有时也将重要的文件、政策报告和精彩的文章打印出来反复看。他很珍惜外出求学的时光,2015年至2017年间,他在清华大学交流学习,生怕错过重要的内容每节课都做了录音记录,课后和回家后总是反复地听。他让自己处于与外界的开放联系之中,无论与人,还是与新技术、新信息、新政策,他始终保持关注和学习状态。在十八大和十九大制定的发展国策中,他感触最深的是公民、老百姓要立足自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合作共赢,养好小家才能为国建设大家出力。所以,他时常帮助亲朋同事处理家庭纠纷和事务,员工有情绪做不好工作时他就主动聊天开导,分享人生经验、讲故事、讲道理。他十分倚重实在做事的人,培养员工和徒弟强调培养人品先。
延续传统家庭手工业形式的现代家庭作坊,其工作场所与家庭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家庭或家族管理者的工作方式,同时也组织着家庭生活,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属于单独的个人,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群人,其生活在工作中展开,其工作在生活中发展。从国企到民营,他有过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历。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从自立门户创业的亨通汝瓷到近五年以来廷怀窑的迅速发展,李廷怀在不断革新家族、民营企业的管理理念。他努力让员工感受和认识到并非在用工作才挣来有限的闲暇。有一些闲暇活动是具有文化性、培养性特征的,比如读书、听音乐、画画、做手工,在内容上不但休闲、放松还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也包含着生产性活动和专业化技术。从事休闲属性的手工艺术活动,能平衡职业性的工作和闲暇生活的关系。闲暇生活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防止日常生活中人的异化。也就是说,闲暇生活以一定数量的技巧和知识领域为基础,它假定作为整体的生活,日常生活应该成为一种艺术作品,生活的幸福美好成为一种手段和目标。③作为文化传承者的李廷怀,对徒弟的培养也从技术的培养逐渐转为对美感的培养(美育)。只有美感能力增强了,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美的生活事物才成为可能。
图3 突出“为民设计”的天青釉侧把壶
2 让“新汝瓷”说话
黑格尔说“熟悉未必真知”,李廷怀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对于最熟悉的事物会发现未知最多,但是未知不等于神秘。日常生活是“人的”和“生活的”,是浅显的也是深刻的,浅显在平庸、平凡、琐碎、周而复始,深刻在改变的时机、改变什么、最难改变的那些。汝瓷文化渗透在他的生活和生命当中,他也深知最熟悉的这个领域最难有所改变。肩负文化传承重任的他,对传承什么、怎样传承,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行动。
恢复汝瓷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作为一名传承人,应该传承什么?仅是传承技艺和传统吗?抱守传统就是传承吗?他时常反问自己。这些自觉的质疑和批判性思考,促使他向历史和现实追问答案。
他尊重汝瓷传统,但是对历史上汝瓷的尊贵身份又存有特别的认识:首先,回顾历史,汝瓷产于汝州地方,源于本土生活和工匠集体的智慧,这些因素决定了它的尊贵由下而上促成,也就是说,它不是天生尊贵,而是工匠和百姓基础提供了权贵审美实现的可能性。其次,关注当下,它留传于世的盛名,使得现代人多把它当做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贵物,又或是展柜里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死气沉沉”的陈设品。精致的器物十分有必要回归百姓的生活当中,这也是传承文化中重要的美育和精神传承。(图3)
传承不能只强调技艺的恢复,传统式样的继承或是抱守陈规,还得从深刻一些的层面考虑,这些为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它们存在的价值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这精神,又不纯粹是满足欲望、身份炫耀的需求,重要的是汝瓷发展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取之于民而用于民,突破边界,实验精神和研究精神。这正是他践行的汝瓷精神。
他推崇汝瓷精神,希望让“新汝瓷”发声。他不断尝试汝瓷釉料配制和烧制方面的技术突破,形成了活在当代的“新汝瓷”——“玉青瓷”和“活态瓷”。对于汝瓷中有至尊美誉的天青釉,他所持的态度是尊敬而非崇拜。从他入行至今,自己做过很多传统天青釉的恢复工作和典型作品,但这并不代表他对天青釉有叛逆的看法。他觉着,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传统天青釉的存在,固化、甚至异化了今天人们对汝瓷(精神)的理解。人们会以为天青汝瓷理应是那个样貌,而不能再发展为其他样貌。天青只是汝瓷精神中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和传统工匠们反复实验、不懈研究的一个化身,如果只以形色局限它,那么假如把它比作有生命的人,汝瓷的魂魄在哪里呢?另外,在他身上我们也能发现极为有趣且宝贵的艺术家个性认知,这种认知与经历有关,是独有的,且往往成为艺术品的生命标记及艺术价值的所在。在他看来,天青釉=宋徽宗=亡国,这三者是划等号的。或许这也是他尊重却不那么执着迷恋天青釉的原因之一。从政治正确和意识形态上看,作为艺术家、笃信道教的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以来颇存争议的一位皇帝。民间有一说法,是因汝瓷的天青釉色青瓷与道教的“青词”、“绿章”联系紧密,道教“清极遁世”的主张以及对色彩的偏好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有点不务正业的皇帝令天青汝瓷经皇权获得了名留青史的尊贵身份。虽然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但从中不难看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信仰必然呈现于其时的物质载体之中。宋徽宗时代的道教信仰、皇权至尊、天青汝瓷是当时的文化建构,那么今天的新时代应有怎样的“新汝瓷”代言?李廷怀根据对历史逻辑的理解,创新了汝瓷的 “玉青”釉。其实宋代以来世人便赞青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而且传统汝瓷也以“玛瑙为釉”。李廷怀在展厅、书房、办公桌等多处摆放了玉石标本来与自己创制的瓷器比对,他会不由地向旁人说“你看,这釉色和质地美的跟玉一样”。 “玉”是更深更久的中国文化象征,“玉”与“青”不但在陶瓷文化、道家文化和宋代美学追求上一脉相承,又融入了“君子比德与玉”的“玉品如人品”的美德文化内涵。中国人的玉文化、陶瓷文化,在他这里形成自觉的统一,“玉青”似乎表达了他对新汝瓷参与当代社会文化价值建构的希望,至后世百年再回顾今日,它或是二十一世纪这个时代汝瓷样貌的代言。(图4、图5)
3 从“挣一份生活”到“生活艺术”
按照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的理论,当生产工具不属于手艺人时,手艺人参与社会整体的创造性活动就采用了外部必要性形式,即对个人来说,社会劳动会披上惩罚的外衣,从而手艺人必须去承担“挣一份生活”的压力。当手艺劳动变成了被迫做的事情④,那么做出的东西未必是人所需要或喜欢的,更谈不上诚实的美物。
图4 廷怀窑玉青釉杯
图5 自主研发的玉青釉全家福套杯
李廷怀从小成长在汝州一个八姊妹的家庭。喜欢、发现美的事物,好学,记忆力好,擅长与人打交道,这些是李廷怀小时候就显现出来的素质。如他所述,尽管儿时的生活条件不允许他读书,但他依旧在母亲的反对下幸得外公的支持上了十年学。儿时他曾听说一个故事:汝州城东的马秀才家有个汝瓷壶,据马家祖传家训规定,这壶是传家的无价宝,只能妥善珍藏观赏,不可使用;但是马秀才很好奇,于是打破陈规,有一天用它来热水泡茶,结果还没来及喝,因岳父疾病离家办事,三日后回来发现汝瓷壶不仅茶味不败还依旧温热。这神奇的瓷壶传说,使年幼的李廷怀早早在好奇心驱使的想象和向往中与汝瓷结缘。十三岁时,他还自学木工,喜欢给家人朋友做一些小家具之类的木工艺品。虽然不是一开始就接触陶瓷工艺,但是当年的木工经验,特别在选材、加工、造型等方面,一些原理与做陶瓷是相通的,像是“长木匠短铁匠”、三点一线的道理,其实与手拉坯、制壶形的一样,都需要恰当选材、了解材性,然后寻找适合的工艺来表现。(图6)
二十世纪70年代,为了生计需要,年轻时的李廷怀最先到水泥厂工作,两年后到又辗转到了当时的汝瓷国营二厂。他在瓷厂起初是做销售管理,不在技术岗,但他把自己的工作干完后,总是抽空讨教同事,私下里拜师学艺,当然条件所限,他更多地还是自学钻研。但在那个时候,他心里就埋下了为民造瓷的种子。
正如李廷怀所说,那个年代并不富裕,但是天天充满干劲。不久前,叫做“分享生活和设计美学(voicer.me)”的网站上刊载了一篇文章《60年前,他们睁开眼就想上班》,它以1958年的纪实短片《Glas》为主,呈现了一家玻璃工厂在工作时间中闲暇惬意的童话世界。这部短片通过艺术加工,在欢乐的节奏、钢琴与小号协奏的爵士乐背景音乐中勾勒出一幅工业时代忙碌的景象。就像置身于演出现场,短片中小号响起时,工人们就鼓起腮帮子吹起了玻璃,如同小号手在表演,专注而又沉醉。那时工人们工作的现场还允许吸烟,工人用刚出炉的玻璃点燃香烟,他们边抽烟边吹玻璃的样子就像充满灵感的艺术家。
然而,让个人无法力挽狂澜的是时代的变革。九十年代国营厂的倒闭、职工下岗,令当时干劲充足的李廷怀信心遭受挫折,随之而来的肝硬化晚期的噩耗。几乎家徒四壁的他,在治疗恢复过程中悟得了人生终极之道:健康的活着。
李廷怀将“健康”作为新汝瓷的研究重点,如他所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在这种动力下,廷怀窑2015年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活态瓷,是在传统烧制工艺基础上,将釉料中加入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质麦饭石等元素,经高温瓷化产生远红外线辐射、激活物质活性,从而降低盛放液体中的有害物质、分解残留重金属、活化水质、分解异味等,如今这项技术应不同的造型和产品仍在不断地改良完善。(图7)
活态瓷中的“活”,因李廷怀自己的生命经历而更深刻,他所讲的“活态”语境是不同的。“活”既是生命基本的诉求,又因在李廷怀的人生历练中被赋予了“变化”、“变通”的意义,“活态”也传达出他活着的态度。
他对“挣一份生活”的艰辛有过深切的体会,人生不会一直停留在只为谋生计而“活着”的阶段,而要努力大胆地创造属于每个人有品质地活着的“生活艺术”。李廷怀喜欢将周围的物品、事情、制度人格化,看事情讲道理都用拟人的思维将其当做人来认识看待,将抽象和陌生还原到形象和熟悉的生活当中。他理解的生活艺术不是家家摆着华而不实的汝瓷陈设品,而是家家用上健康、美观的新汝瓷。他曾幽默的反讽:“有多少人买得起那种复古贵重的手工汝瓷碗,老实说,总不能穷到最后去拿这“金”饭碗去要饭吧?”
图6 豆绿釉仿古壶上的壶口、钮、柄以三点一线为标准
图7 廷怀窑最新研发的活态瓷产品
他会打趣地说,“我可能更适合去做一个社会活动家或外交家”。实际上,他对自我的身份认知和定位特别清晰。手艺人、工匠往往会担负太多“继承传统”的舆论与愿望的压力和文化惯性的附会,遵从和坚守则是这个群体不可忤逆的道德品质。然而,具有批判精神的李廷怀很明白人活在当下,换句话说,时代赋予他的责任。手艺人必须与时俱进,不是跟风随潮,要形成自己的批判思维。例如“个性/自我”,不被李廷怀判定为个人主义,而是一种“生物多样性”的生存理论。
4 手艺人何以批判日常
通过艺术批判日常生活,通过日常生活批判艺术。马克思曾提出两类改造日常生活的模式:道德秩序模式和审美性质模式。在审美性质模式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重新发现自然生命的自发性和自然生命最初的创造性动力,每个人都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去感受世界,用美术家的眼睛、音乐家的耳朵和诗人的语言去享受感官上的愉悦。一旦艺术被更替,日常生活就会吸收这种艺术,日常生活通过吸收原来外在于它的艺术而得到改变。人的精神权力必须返回一般生活,通过改造日常生活将其自身投入到日常生活中。⑤
无论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感觉、观念、生活方式和愉悦,都是在日常生活里确定下来的,某种特殊的、创造的有效性也得返回到日常生活才能得到检验和确认。日常生活有机械意义上的循环,也有创造性的某种特殊,二者存在于不断激活的回路里。
对手艺人来说,他有了一个“好生意”(相对而言),至少暗示了他喜欢干这一行。手艺人应该用他的劳动谋一份什么样的生活呢?当说他“挣了一份殷实的收入”则表示他是谋得了一份收入,却没有谋到一种手艺人的生活。他支出的能量、手艺、技术文凭以及他对工作的热爱,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常常会有的需要、欲望或“热望”。他的过去和记忆,他来自何处,都会对这些需要和热望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手艺人都有家庭,他自会有一定的方式把工作和家庭生活联系起来。单单用劳动不能确定手艺人的全部生活,也不能确定日常生活对他来说究竟是什么。对他要什么,他的选择是什么,在非(职业化)工作时“是”什么样子,等在这些有所了解更重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与技术化有关。不止是手艺人的劳动、工作,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休闲活动中,工业技术、信息技术都深刻地影响到手艺人的价值认知和生活节奏的掌控,手艺人也在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批判,但我们很少真正关注到他们做出反应的具体细节,反而是我们将慢生活、工匠精神之类的价值附会到不那么了解的手艺人身上,将这些作为渗透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特质,值得反思。另外,手艺人的生活、工作受制于社会关系的制约,比如所在行业公认的惯例和规范、物质媒介和生产技术、赞助人和艺术市场、公众和接受渠道等。正如贝克在《艺术界(Art Worlds)》就曾指出的,我们应该“把艺术界看成参与者之间确定的合作关系网”,“与其说艺术是洞察力的个人进行杰出创造的历史,不如说是社会惯例引导的社会机构的建构实践史”。这就是说,艺术品或手工艺品并不是艺术家/手艺人的个别创造,它是特定时空中、特定关系内以特定方式生产出来的特定作品,是圈内外参与者相互合作甚至牵连影响的产物。手艺人自身也是一种社会文本,而且他们在社会文本中看自己,并在文本中解释和被解释。
当然,手艺人的日常话语中有一重要的表达特征,就是擅用“物”语而非口语。手艺人用产品(作品)说话,瑕疵、平庸、丑或美都会通过形式、功能、结构、材料、工艺诚实地表达出来,从而避免了语言表达的欺骗性、模糊性、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等情况。无俗便无雅,器物的雅致多能反映出手艺人对不雅之物反叛的实践。
正如列斐伏尔所说,日常生活批判是从实际经验出发,为了改造日常生活而解释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建设着未来,也会被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困扰。手艺人的日常生活可能不值一提,可能令人动容,也可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但是通过日常批判,他们才能持续创造生活本身。
注释
①《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思想的巅峰之作或元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有关文化的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它是二十世纪思想界摆脱“纯粹理性批判”而转向“日常生活批判”的一个分水岭。 [法] 亨利•列斐伏尔,叶齐茂等译:《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27页。
②刘勰:《文心雕龙》之<神思•第二十六>。
③[法] 亨利•列斐伏尔,叶齐茂等译:《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84页。
④即去人性化的一种手段、异己的对象。参见:[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5页。
⑤ [法] 亨利•列斐伏尔,叶齐茂等译:《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266-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