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民族性与多元融合的版画创作—记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2019届版画专业毕业展

2019-06-24甘庭俭教授研究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木刻版画创作

文:甘庭俭 教授 研究生导师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2019届版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合影

近十年以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版画专业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在率先实现版种拓展的同时,不断拓宽黑白木刻的视觉艺术边界,版画研究生们的作品面貌得以不断丰富,他们不断在全国美展、全国版展和全国性专业版画展中亮相,并且在四川美术学院所处的重庆成为直辖市后承担了四川版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先后为四川版画的传承输送了一百余位硕士研究生,这些版画创作的新鲜血液不仅在全国版画大展中成绩斐然,更保证了四川版画传承的绵延与发展。

高扬现实主义的民族艺术精神,是我们一贯坚持的鲜明的艺术主张,并将这一精神具体阐述为贴近时代,感悟生活、关爱自然、尚善求真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年度毕业展都会对学生的毕业创作提出一些命题要求,提倡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时代、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天地自然、社会万象、时代风尚、民族生态等的研究。要求毕业创作融入炽热的情感,注重艺术感染力,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前提下,提倡多种艺术语言的表述方式;人物、山水、花鸟、风景、静物;现代、古典、写实、象征并存。

时代的需求使各个画种都有各自存在的方式、手段,版画在创作和表现形式上也有其独特的语言,在创作过程中青年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大范围的想法,我们总是鼓励同学们去尝试、去做。比如鼓励同学们在毕业作品中不仅通过版画手段,还可以加入设计的理念,加入雕塑的空间感,加入现代艺术的技法,将版画的传统手段融入一些新的表现形式中去,这对同学来说不仅是一种体验,也是对自己作品认真思考的一个过程。同时我们会鼓励同学们在创作时,不仅要借鉴和学习,更应该形成自己的表现手法,使自己的作品更出色,更有个性。当下大环境中同学们想到的多是生活的边边角角,小情小调,想体验大型历史题材、人物场景、民风民俗,但往往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去做,在指导创作时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要有一种好奇心、冲动力,不了解的生活范围恰恰会吸引表现欲,并不是在题材上要做到多么宏大,而是力求在不同题材中去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表现形式、表现技法上去突破,同时我们提倡作品的积极意义,鼓励当下人们去认识人性的基本道德、歌颂生活,传达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青年学生的作品所共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学生阶段的创作以“认真”作为最初态度和原创动力贯彻始终。结合群体创作时的整体活动如看稿、观摩,不仅仅是为了冲击大型美展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更是促进版画群体创作的互动,不断发展。相互观摩是一种传统法宝,更是一种教学手段,尤其是自己有一定实际体验后,遇到一些困惑时,加上你创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你看到别人的丰富多样的手段,一定会在创作中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版画专业研究生群体在近两届全国美展中成绩突出,第12届全国美展入选6件,第13届全国美展入选3件。我们不断要求研究生的作品不仅要在数量上求众,更要在质量上求精。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重大展览活动,目的都是为了锻炼他们,不看重结果,但必须要有一个高的目标。在这过程中同学与老师交流。同学之间交流,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也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过程。通过展览来促进教学,通过展览来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学有所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走进社会,有充分的信心更好地展示自己。

余晖 叶苏漫 黑白木刻 115cm × 75cm 2019 年

三年的学习和创作,从全国版展一路憧憬到全国美展,如今我们顺利毕业,冲破了导师为我们编织的温柔的蚕茧,破茧成蝶,回头再看自己的作品,每一件都是自己内心的表达。三年,我学到了更多看世界的方法,我开始明白如何和自己相处,我的作品开始变得有情绪,有时是失落,有时是温暖,有时是平静,有时是怀念。每一个三年都在反复,每一个三年又各不相同,我会骄傲地拿起打磨了三年的武器,面对未来,在与同学和导师不再重叠的轨迹上自信前行。

零落之絮语点点 向会芳 黑白木刻 120cm × 90cm 2019年

有些想法和元素或是平时不经意的一个瞬间闪现,也有自己收集的素材累计,在不断尝试和自我否定中作品才慢慢形成,也是在多次的印制下才确定画面最终的呈现效果。而我的黑白木刻在刻的过程中也有对原稿的不断修改。过程虽然艰辛,但同时也享受着创作的乐趣。感谢我的导师甘庭俭教授,是他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使我一直坚持版画的创作,慢慢加深了对版画的认识和热爱,充实了自己;也感谢他给我们提供了众多展现作品的舞台和机会,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似是而非 任泽峰 黑白木刻 90cm × 90cm 2019 年

我的创作思路来源于日常自己对于插画的理解,营造一种静谧的场景,各种造型互相之间有着似有似无的联系,扭曲的时空,错落的景致,以及奇怪的生物,无不构造着一种奇妙深思的关系,这或许也是我所要表达的抽象和自己当时的感受吧。

美人记 李碧菡 套色木刻 45cm × 45cm 2019 年

这个时期的创作主要取决于自己对于家乡的印象、这么多年的生活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投射。由于本人比较喜欢浮世绘的作品,创作中也进行了一些学习,同时希望能够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去表现我眼里的家乡。

出逃计划系列 张文静 水印木刻综合 42cm × 30cm × 3 2019 年

整组作品名为《出逃计划》,意为:当今社会,大部分人因为自身因素或是由于客观影响,将自己约束在错综复杂的条条框框之中。我借小恐龙比喻人类,将它困在了一个热门游戏——娃娃机中,然后为它制定了一套逃跑计划。

盈盈一水间 张敏 黑白木刻 55cm × 120cm 2019 年

科技的飞速发展,大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艺术也在与时代接轨。我们在汲取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同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数码技术,这个问题一直备受瞩目。这幅作品利用数码技术对照片进行处理,把繁杂琐碎的图形进行分析归纳,获得最初的底稿,再利用传统黑白木刻技法,不断地对画面进行调整,丰富画面效果,作品之间拉开层次,让水流动的变化过程更加清晰。创作想法很简单,就是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最简单的颜色描绘最美好的事物。

呼吸之间 刘晨 水印木刻 57cm × 28cm × 3 2019 年

在这几年的创作中,我也做过不少的黑白木刻,但创作中总是陷入技法的迷局里,我想这就是来自于表达欲望和表达方式的矛盾。好在多年艺术的学习除了教会我基础的专业技巧外,还带给我思辨性的思考方式和反思生活的本能。于是我开始更多地尝试水印木刻,试图用更简单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述,通过“最少”的技法去表达“最多”的情绪,虽然说艺术从来都是主观的,但是至少我希望我的作品是能够唤起观者的共情心。

夏至未至 周敏 黑白木刻 70cm × 60cm 2019 年

热爱某件事物,它没必要占满你的生活,但一定会在生活中坚定而持久地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从导师甘庭俭那里学习到的最为深刻的认识。所以七年以来,看到生活中好看的肌理总是忍不住搜集起来当做创作的素材,这种对于创作的态度一直持续到现在。之所以创作“夏日”这一系列的题材,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对这个季节有着独特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尝试不用画稿,只是用自己已有的艺术知识构建能不能直接上板刻画,同时能够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依靠瞬间碰撞的思绪和情感拼凑的方式去创作。

向死而生 颜丽 黑白木刻 90cm × 60cm 2019 年

古时候曾有“天圆地方”之说,因此我将上方的浮云用半圆形包裹,将地画作规则矩形。在老子的终极宇宙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指创造万物的过程。空中浮云透出缕缕白光,人在一开始总是对生活、对社会抱有无限希望与期许,随后受到社会与人性的磨练,我希望通过作品能够反思自己来到这个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争取在短暂的人生中实现自我的重塑,以及如何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受诱惑的侵蚀。

隅 谭英娜 黑白木刻 110cm × 69cm 2019 年

从研究生的第一幅版画作品到我毕业创作作品都是以少数民族建筑题材为主,每一种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都有其特殊的韵味。我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以及现代人对其的传承。这三年中不仅是在专业知识上的不断学习,更多的是导师给予我在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指引—积极乐观、努力追求、勇于突破自己、战胜自己。人生的路很长,我想这三年虽然只是我短短几十年中的一小部分,但在我的专业知识上和人生态度上都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勿忘初心,勇于前行。

影·湖光虚梦 苟一平 套色木刻 30cm × 45cm 2019年

这个系列的作品以“影”为主题,倒影、剪影、阴影,每一种都有各自形成的原因。光从早到晚都在发生变化,没有停息,我们能捕捉的只有片刻的光影。生活也一样,由无数个片段构成,一个接一个,不断更新变化。没有人能够停留在过去,也没有人能够活在未来,一切都在当下,看不见、摸不着的未必不存在,眼见的未必真实。生活的每个面向都有不同的投射,面对虚幻不实的影,我们不必执着,放开手与心,才能顺应不断流动的变化。

路·书 崔红艳 黑白木刻 115cm × 85cm 2019 年

穿梭于繁华的网红都市的红星路、太古里、春熙路,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感到惊讶,成都市的人民以最时尚最惬意的方式诠释着如何在繁忙高速的生活状态中平衡好快与慢的节奏,处理好简与繁的关系,把握好舍与得的哲学道理,于是我认为他们始终在这座极具特色的城市中吸收并散发着人生哲理,正如我作品的名字,从踏入这座城市的伊始便已在学习的路上。

鱻 提镇恺 铜版画 48cm × 90cm 2019 年

在我的创作过程中追求一种源自生活、反映生活的题材。家住海边,作品中体现的三条鱼是当地渔民常捕捞的,画面分为黑、红、蓝三部分,代表着黑色的渔民、红色的太阳、蓝色的海洋,希望达到一种画面清新简洁、构图单纯的效果,体现出大方、厚重、层次、概括等特点。鱼头向上,代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三个鱼组合起来就是鱻,即鲜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荒野风起 袁媛 黑白木刻 70cm × 30cm × 3 2019 年

我的创作思路来源于通过对荒野的一种平静而暗藏汹涌的状态来影射人类生活的状态。荒野由草、树、石、风、雨等形成自身的生态圈,看似草木丛生的常态下实则有着残酷的优胜劣汰的机制以及恶劣的生态环境,而人类看似活在平静祥和的生存空间里,微风起,亦风起云涌。通过这样平静普通的场景描绘引发观者对自身以及环境处境的联想。

迷失在城市里 张恒 黑白木刻 70cm × 46cm 2019 年

艳阳天 连卓奇 水印木刻 122cm × 88cm 2019 年

茧于南,三年变。

为茧时,望化蝶日;成蝶日,思为茧时。

谢恩师,忆往事,盼归期。

蝶飞北国,越云川,思蜀山。

我本科阶段的专业是中国画,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版画。画种之间的碰撞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尝试自由地运用两个画种的不同元素做组合使我的版画产生新的面貌。这些尝试可能并不成熟,但是能够有所不同就已达到了我的追求。倾听自然的声音,把你我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拉出一个瞬间,使人与自然能够交流,从聒噪中抽离,享受宁静。

归来 安瑞杰 黑白木刻 80cm × 60cm 2019 年

刀味及木味是版画别于其他画种的关键所在,我的毕业创作是以一位砍柴归来的苗族妇人为创作原型,结合黑白木刻中的刀法语言,通过各种尝试,最终用自己的刻画方式表现了一位远离城市喧嚣、淳朴平和的妇人形象。

天空中最亮的星系列 张晓峰 黑白木刻 35cm × 35cm × 6 2019 年

作品以中国第一款隐身战机—“歼20”作为描绘对象,通过战机局部特征的描绘,重点抓住其外观形式特征,多角度来体现“歼20”战机的形式特征,表现中国空军战机的科技之美。以武器的方式来进行描绘,也许会让一部分观众认为是在炫耀战斗性,非也!反之,更多的是以一种呼唤和平的创作心境下来进行创作的。

猜你喜欢

木刻版画创作
版画作品选登
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动物一一逼鼠蚕猫
桌上盆景(外一幅)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