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剖析认识误区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19-06-24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同志党员干部

张 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扎紧制度笼子、坚持标本兼治、密切联系群众上做好做实。为深入了解机关党员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认识,文章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在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中随机抽取了24个单位、400名党员干部展开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整体状况并剖析其中凸显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能对各级机关党员干部在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问题上存在的某些认识误区,予以及时澄清和纠正。

一、决策深入人心,总体认识良好

(一)决策英明,衷心拥护

从调研情况来看,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积极拥护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对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比较统一。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十分迫切”和“比较迫切”的合计占到99.5%,这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真心拥护。此外,有91.5%的人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应“建立长效稳步推进机制”。有的基层干部反映,群众对从严治党很拥护,现在的群众对干部工作满意度在提升,纠纷调解等很多群众工作的实效明显优于过去。

(二)举措有力,成效显著

大家普遍认为,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法得当、措施有力,围绕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打出很多漂亮的“组合拳”,真正将“严实”要求贯穿到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首先,从小事抓起,产生了“滴水石穿”的效果。多数同志谈到,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落实党中央的“八项规定”精神开始,无论禁“舌尖上的浪费”、治“车轮上的腐败”、刹“会所中的歪风”,还是端午抓粽子、中秋抓月饼,都坚持从小事抓起,一个一个问题地细化落实解决,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的好转。其次,牵住主体责任的“牛鼻子”,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真正压紧压实了主体责任。问卷显示,71.2%的人认为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比较有效。再次,向基层延伸算好了人心向背的“政治账”。很多同志反映,老百姓看党的形象就是从身边干部看起,群众身边出现的一些“苍蝇”实际上危害甚至大于“老虎”,因为其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干群关系,损害人民利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才能将各项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成效显著,高度肯定

问卷显示,各级机关的党员干部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效果好的占61.4%,效果一般的占28.2%,效果不好的占3.8%(见图1)。其中年龄越大、党龄越长、文化程度越高、职称级别越高的党员干部认为“效果好”的比例也越高。

图1 对全面从严治党效果的看法

除了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的普遍感受外,机关党员干部从自身方面感受到的全面从严治党变化具体有:一是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问卷显示,71.2%的同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使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很多同志认为,以前只知道做好本职业务工作,忽视党性锻炼,几年的党内集中教育感觉自己又重新入了一次党。二是规矩意识显著增强。多数同志认为,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崇敬、敬畏党章,开始逐条对照落实,时刻绷紧党纪党规这根弦,“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少了,口无遮拦、信口开河有损党的形象的坏话少了。三是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大家普遍反映,通过近年来的正风肃纪、提升政府效能等专项行动,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持续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不断强化,下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更加主动,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干劲更足,竭力为群众服务成为常态。

二、思想误区仍有,亟待引起重视

调研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党员干部对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也存在片面模糊、似是而非的认识,这些认识误区,虽然不是现实中的主流现象,但也要引起重视并着力解决。

(一)管中窥天、以偏概全的“反腐论”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认识上,有不少同志在思想和潜意识里,将从严治党等同于反腐败。有的同志不能全面把握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偏概全地用反腐败代替从严治党甚至一切要求,认为腐败是当前党内存在的最大问题,反腐败就能抓住从严治党的根本,衡量全面治党的成效。21.9%的同志基本赞同这种观点,职务越低,比例越大(见图2)。而对于反腐败我们发现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对“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认为是人治化的反腐,并非制度反腐。有的地方部门出现“塌方式的沦陷”,有的地方却“和风细雨”,并未一碗水端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反腐有扩大化的趋向,让基层干部利益受损,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乡镇岗位很多“合理利益”受损,打击了一些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图2 不同职级党员认为从严治党就是反腐败的比例

(二)抉瑕掩瑜、吹毛求疵的“干扰论”

在对从严治党的作用认识上,很多同志看不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认为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促发展、惠民生上,而繁杂的党建工作挤占了大量业务工作时间,干扰了中心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后,程序、规矩要求逐渐增多,部分干部认为日常的检查和审计让人吃不消。问卷调查显示,有41.2%的同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繁重的任务,干扰了正常工作。没有看到从严治党对整肃党风政风、优化经济的深远影响,认为治党影响了市场的繁荣,干扰了经济的发展。

(三)隔靴搔痒、徒劳无功的“无用论”

有的同志对从严治党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效熟视无睹,过于看重党内存在的问题,看弱从严治党的作用,认为从严治党并未标本兼治,有如隔靴搔痒。有同志表示,从严治党期间,党纪党规天天学天天讲,可是身边的腐败分子还是层出不穷,“前腐后继”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对如何除恶务尽、开创清明吏治上感到迷茫困惑。还有的同志认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虚工作”“软任务”,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感觉在程序上的要求要多于实质内容,很难产生实际成效。问卷显示,47.1%的人认为从严治党还是务虚的工作做得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从严治党的成效。

(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关论”

在对从严治党的主体认识上,有些同志也看不到全面从严治党是覆盖全体党员的,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将自己排除在从严治党主体之外,认为自己是普通党员,无职无权,与“老虎”“苍蝇”沾不上边,妨碍不了党的形象。有的同志认为从严治党是党组织监督领导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只要管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的同志抱着“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侥幸心理,认为反“四风”有底线,“强风”何必伤“弱草”,不管怎样扎牢制度的笼子,总会留有孔隙,只要不犯大错误,从严治党的利剑怎样也不至于落到自己的头上。

(五)雨过湿地、涛声依旧的“运动论”

在对从严治党的时限认识上,少数同志低估了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决心和力度,认为全面治党只是一场运动,会和以往一样,刮一刮就过去了,“雨过湿地、涛声依旧”。少数同志认为,放在未来几十年的长远时光来看,从严治党只是阶段性的任务,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因为触及太多的利益,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少数同志看不到重构政治生态任务的艰巨,为隐性变异的“四风”所迷惑,认为集中纠正党风活动在取得阶段性成绩后,终究要回归现实经常性的工作中来,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展开,集中性教育过渡到经常性教育,从严治党的力度自然会变小,节奏会有所控制,环境会变得宽松。问卷显示,25.6%的同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不能搞得时间过长了,时间过长大家就厌倦了”。甚至有2.8%的同志不希望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和长效化,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一场运动,搞完会放松下来的”。

(六)小题大做、矫枉过正的“过严论”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认识上,少数党员干部认为有些“用力过猛”,小题大做,要求过于苛刻、管理过于严格、追责过于严厉。少数党员干部碍于人情关系,认为领导干部也有难处,普通干部出了问题,一味地追究一把手的主体责任,让人“压力山大”。有很多干部能够保证自己不出大问题,但是无法担保自己的下属不出问题,对于责任倒追颇有异议。一些同志对“纪律规矩面前人人平等”理解不深,认为监督执纪过于严苛。一些同志认为全面推进改革中,难免出现失误或错误,动不动就追究领导者的责任会影响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领导干部做事畏首畏尾。问卷显示,18.5%的同志认为从严治党力度过大会挫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42.6%的同志认为从严治党中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求束缚了机关党员的思想,对时下热门话题的议论变得谨慎小心。

三、原因多样复杂,根在理想信念

造成各级机关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如下一些原因比较集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理想信念淡薄

理想信念淡薄是形成机关党员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误区的思想根源。调研中,我们发现年轻党员和基层党员比省级机关单位党龄长的党员存在认识误区比例要高。年轻党员没有经历过老党员那么多党内生活锻炼,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碰到问题和困难缺乏政治定力,容易疑虑困惑。这也说明理想信念教育向基层渗透向年轻干部靠拢的任务仍然艰巨,需要力度不减、标准不变地持续性推进。

(二)个人利益至上

受社会中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一切向钱看”,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患得患失,缺少奉献精神,怕吃苦、怕吃亏的思想较为明显。一位党员干部在组织生活会上剖析自己时表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大方向能够接受,如加大反腐力度,但是对一些触及单位部门群体利益的事情,态度就不那么坚决了,因为这会影响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严别人可以,严自己不行,伤及部门利益的文件精神不贯彻执行的态度还是较为明显。

(三)担当意识不足

在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心存顾虑,害怕出错,缺少担当,不愿作为,对党员干部的合理诉求、工作创新不敢回应,甚至限制下属主动作为。这就造成一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从严治党的思想产生困惑。问卷调查,32.5%的同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影响了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的形成。不少党务干部反映,党组织活动较难开展,一些干部怕引火烧身。

(四)宣传教育缺位

尽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但是由于宣传手段的落后、工作的缺失不到位,加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一些党员干部对从严治党的认识难以深化,贯彻起来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同志提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贯彻执行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文本解释,对礼尚往来、婚丧嫁娶等规定的口头解释和网上答疑模棱两可,不少党员干部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存在疑虑。加之一些党务干部对创新开展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新、招数不多,对身边党员的思想动态缺乏及时的掌握分析,缺少有力的引导疏导,产生了认识误区。

四、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综合施策

(一)强化思想教育引导

针对从严治党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各级组织要加强引导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拨开迷雾,廓清认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建议中央尽快出台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纲领性文件,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统一文本解释,省委同步出台相关配套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宣传阐释力度,增强党员干部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扎实开展两学一做

各级政府党组织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阶段性集中性向日常性常态性转变。要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无用论”“无关论”“反腐论”等认识误区,纳入“两学一做”专题学习研讨的重要内容,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与思想观点,深查细照,从解决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改起,从践行“四讲四有”标准做起,即知即行,立行立改,让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要求,将正常的工作失误和主观故意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倡导容错理念,不随便扣帽子、打棍子,切实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建议出台激励干部创新创业的意见,建立推进改革容错免责的机制,让党员干部更加心无旁骛地撸起袖子干事情,更加一往无前地抓改革。

(四)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要把从严治党与活跃党内气氛、增强党内凝聚力结合起来,把从严治党与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效应,激活更多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坚持堵“后门漏洞”,按标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增强公务员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广泛开展“温暖党建”行动,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让党员有更多获得感,更真切地感受来自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五)落实监管向基层延伸

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是使全党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各项规定办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然而党内和社会上对各级党组织开展的全面从严治党活动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及时予以澄清和纠正,党员作为各级党组织肌体中的细胞,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否直接影响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并非只是针对腐败分子,而是自上而下的针对全体党员,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永葆纯洁性建设,严格落实党内纪律监管条例要向基层延伸。各级党组织要深入细化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按照责任清单,执行“一岗双责”“一案双查”等制度,对执行不力领导干部和党组织实施问责。这是保持执政党旺盛生命力和领导力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同志党员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FOR YOU, O DEMOCRACY
向雷锋同志学习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全面从严治党的贵州实践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数读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