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2019-06-23薛丹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互联网+

薛丹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会计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基础会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具备岗位职业能力的财会人才,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450-01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云计算、云财务、云报销以及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环境,例如填制凭证等细碎的工作被信息技术取代,预测、分析、管理等成为财会人员的重要工作,新时代财会人员岗位职业能力的变化要求会计教学目标随之变革;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会计专业教学的一大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基础会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会计》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课程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岗位,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讲授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课程内容设计及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课程目标与新时代岗位职业能力目标不符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往往是通过学习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对中小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侧重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借贷记账法等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而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替代人工完成部分核算工作后,企业需要的是同时具备核算、监督、分析、预算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课程内容重局部轻整体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往往根据会计工作所涉及的知识点展开,先分别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借贷记账法、凭证、账簿、报表等,再讲授会计核算的程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有一个知识点,难以理解会计处理的整体流程。

3.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往往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大量的课时用于知识点的讲授,实践课时有限,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学习缺乏兴趣。

4.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基础会计考核包括平时及期末两部分,传统方式下,期末考核采用试卷形式占总成绩的70%~80%,考核内容也偏向于理论知识,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主观性较大。这样的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复习以通过考核,考核成绩不能体现学生的效果,学生平時也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互联网+”时代《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以上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职业院校应基于新时代会计岗位职业要求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改革,整体思路如下:1.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训练学生对经济业务的辨识分析能力,培养“会核算、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2.打破传统课程内容体系,按照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要求设计课程内容;3.将真实的企业业务案例引入课程,课程内容与企业真实业务无缝连接,让学生边学边练,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效运用“互联网+”理念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互联网+”时代《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建议

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

通过校企合作、广泛调研、教师深入企业会计岗位工作、课程负责人、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进一步明确“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按照企业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重设课程内容,将企业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课程,制定基于工作流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标准。

2.案例教学贯穿课程

将一个包含制造业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综合案例引入课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完成案例企业业务处理,教师从旁指导同时训练学生对业务的辨识分析能力,同时案例企业业务完成情况也可作为期末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

3.创建开放式课程资源库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建课程网站及资源库,内容包括课程微视频、课程PPT、课程讲义、案例库、习题库、作业库等,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预习、学习、复习课程内容,将课程学习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信息技术入课堂

利用蓝墨云班课、学习通、雨课堂等软件,建立基础会计学习平台,利用平台完成课前任务发布、课上点名、课堂讨论、随堂测验、作业布置、课后答疑以及项目考核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5.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模式

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模式。期末考核可采用试卷模式,但内容既要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如填制原始凭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实操技能;平时成绩可根据案例企业业务完成情况、学习平台作业、随堂测试及项目考核成绩、出勤及课堂表现等按比例综合核定。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职业教育必须顺应市场变化,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信息化技术发展也丰富着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变革,期待对课程的变革与创新,让课程更好的服务岗位,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冬平.“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J].现代教育技术,2018(12):15-16.

[2]叶远明.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1):27-28.

[3]郑小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254-255.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互联网+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