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劝导设计的在线课程交互设计策略研究

2019-06-23陈沁怡孙宁娜

设计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在线课程设计策略

陈沁怡 孙宁娜

摘要:针对在线课程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分析,总结出劝导设计在在线课程中的具体策略,帮助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延续性和自律性。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劝导设计理论的动机、能力与触发器三个要素对在线课程交互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线课程的劝导策略。总结出基于三大要素的劝导策略,提炼出用户在在线课程学习行为下劝导策略的具体分类,为在线课程的交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在线课程 劝导设计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6-0028-03

引言

当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在课程平台上进行学习时,常常会发现自己当前无法达到这些学习目标,截止至2018年6月,尽管国内在线课程注册用户规模达1.72亿,但课程的完成率仅占14%。在线课程学习行为是具有目的性的、步骤性的,学习者的行为影响着界面交互设计,而界面交互设计的优化又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习行为的优化,在强调自主学习的线上课程中,保障学习者进行有效的线上学习已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

一、在线课程概述

(一)在线课程概述

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课程教学的高度整合的产物,随着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在线课程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逐渐被主流教育所接受[1]。在线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更实现了学习的社会化。 和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在线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依托网络平台,课程资源更丰富[2];(2)知识传导多维度共享,师生互动更密切;(3)学习进度及学习监督可视化,学习情况的对比和统计更为直观可控。

(二)在线课程面临的挑战

在线课程学习主要通过网络界面交互,学习时间与空间自由灵活,但在线课程的学习效果、师生互动及教学监督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1.对学习沟通的时效性和主动性要求更高:在线课程学习相对不受教学时间和课堂学习监督的限制,教师团队很难做到有效、及时、密切地跟踪学习效果;且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很难及时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这些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根据学习者的主动性合理设计在线课程界面,能帮助学习者达成高效的在线课程学习效果与效率。

2.对引导自我学习和延展学习的能力要求更高:在线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磨合与习惯于网络教学,学生除了直接接受在线学习相关内容,更需懂得如何利用课程提供的大量资源和线索进行自学与延展学习,这些都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课程界面对于学习者的教学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3]。

3.对学习的自制力和学习的延续性要求更高:在线课程的学习过程相对缺少直接的监督与约束,具有相对的不可控性[4]。因此学生在在线课程中坚持阶段性有效学习的难度也明显增加。如何做到及时有效的提醒与督促,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学习的延续性也是在线课程界面设计需要面临的众多难题之一。

作为新兴设计理念的劝导设计可提升学习动机、优化学习能力和触发学习行为等方面,对在线课程学习的界面设计、交互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学习者提高大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和延续性。

二、在线课程中的劝导设计应用可行性

(一)劝导设计的定义和发展意义

劝导设计( Persuasive Design)是指基于劝导技术(PersuasiveTech nology)[5],借助说服和社会影响,而非使用强制性的手段,达到使用户的行为意图和行为发生变化的设计实践。

劝导设计发展至今,已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医疗、健康生活、商业活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比如耐克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夜跑公园,图1就是一款相当成功的劝导设计案例,它通过记录夜跑者上一圈的图像和数据,当用户跑下一圈时,LED屏幕上就会出现用户上一圈时的速度和状态陪伴用户进行跑步,让用户将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进行比赛和陪跑,减少用户独自跑步的孤独感,这款夜跑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走出家门,增加自身的运动时间,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福格行为模型

行为主要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身体外表活动,是人类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呈现出来的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6]。作为劝导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福格行为模型(FBM)研究认为,行为( Behavior)通常是由三个因素共同产生的,即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触发器(Trigger)[7]。纵轴代表用户完成目标行为动机的强弱变化,从下往上动机逐渐增强,横轴代表用户达成目标行为的能力的难易程度,越向右越简单,如图2所示。

1.动机:动机( Motivation)是指作用于人或人的内部,发动并指引某种行为方式的力[8]。人们通常用动机水平来描述行为的强弱,通过动机的变化影响行为的变化。在线课程中,动机对于在线课程学习行为的产生与达成至关重要。通过设计有效提升学生动机,可以激励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行为。

2.能力:能力( Ability)可以表示为个人目前实际具备的能力,也可以表示为个人可经由学习或刺激而展现出的潜在能力[9]。在劝导设计中,提高能力的设计方法并不是安排用户去做新的任务或者督促他们训练,而是需要更多地考虑用户既有能力,通過劝导设计使学习的交互行为更为贴合用户能力,并能进一步促使用户自觉提升能力,从而使用户行为更为有效、高效。在线课程中,通过设计有效调节学生的能力,减少学生执行目标行为的障碍,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3.触发器:触发器(Trigger)是人们执行目标行为的诱因,是最直接作用于用户体验的因素,也是劝导设计重要的一个方面。触发器贯穿于动机变化和能力值调整的过程中,由多个触发点组成,不仅能够起到提示触发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帮助提高动机和增加能力的作用。学生在在线课程的学习中,都会经历熟悉与习惯的过程,触发点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了解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并通过强化自身的存在去加强学生的学习持续性。

三、在线课程交互中的劝导设计策略

在线课程学习是一个需要主动性、相关能力和延续性的行为过程。在学生完成学习行为的过程中,不但需要不断激发学习动机,还需要调节学生课程学习的相关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当学习态度逐渐趋于平淡时通过触发器设计重新给予学生刺激。当学生动机、能力和触发器都同时具备时,才能促使学生在线课程学习行为有始有终地达成。

因此,通过劝导设计中的福格行为模型研究,提出在线课程教学的界面与交互设计中提升动机的激励型劝导策略,优化能力的调节型劝导策略和强化触发器的激活型劝导策略,能够更好地帮助界面交互设计进行优化,使其具有更良好的劝导效果。

(一)提升动机的激励型劝导策略

在福格行为模型中,动机自身有三对变量:分别是快樂与痛苦、希望与恐惧、社会认同和拒绝,因此在在线课程中,从动机角度可以将其归纳为引导、鼓励和奖励,分别对应了喜好策略、共鸣策略和沉浸策略。

1.喜好策略:快乐和痛苦是人们面对情况的最直接反应,当人们对事物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喜爱时,动机的持续性得到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增强。喜好策略是界面交互设计匹配用户喜好,使用户更容易被他们喜欢的事物或者人说服的策略[10]。

喜好策略通过前期精彩的视觉信息呈现,让用户了解并乐于接触在线课程的内容,从而体验到课程的优点和趣味性,萌生喜爱的情绪,愿意每天留出时间主动去参与在线课程的学习与互动,并认同课程的内容。比如面向儿童的在线课程网站,如图3所示,会选择色彩鲜艳,具有形象夸张的卡通人物作为网页背景,视频推荐的内容会停留在儿童更感兴趣的小故事栏目,通过抓住儿童的喜好,让儿童有了学习的兴趣。

2.共鸣策略:共鸣篥略是指通过界面交互,在外界情感表现或情感变化情境的刺激下,引起学生情感或情绪上相应的反应[11],借此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共鸣策略可以通过唤起学生自身经历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社会认同,使在线课程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线课程的学习、维护和讨论。

例如在在线课程的讨论区中,为相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独立的话题小组,通过直播、图片文字等方式,鼓励学生在话题小组中分享交流课程中记录的笔记和心得,并为小组成员提供话题讨论的更新情况,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彼此产生共鸣,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亲密度,提升学员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3.沉浸策略:沉浸策略是学生在进行在线课程学习时使其完全投入当前的情境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过滤掉所有与在线课程学习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12]。沉浸策略可以通过平台的学习氛围营造、提供竞争与挑战等方式,给予学生在课程学习后收获奖励般的体验感,使得学生在在线课程中获得预期的认同和自我满足感,让学生沉浸在在线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延续性。

如好大学在线课程中的学生互评作业,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的目的,提升了学生对于作业完成的参与度,也可以借鉴类似游戏中的奖励机制,为积极参与的学生提供特殊称号与徽章,通过排行和奖励的方式加强角色转化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氛围的沉浸度,获得认同和自我满足的需求。

(二)优化能力的调节型劝导策略

能力的优化包括提高用户能力值和降低达成目标能力值的要求两方面。提高能力值,比如提高金钱,拥有充裕的时间,课程安排变得符合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或者降低能力值,比如降低物理努力(体力)消耗、减少心理努力(思维)或者降低社会偏见,都能为劝导设计的达成起到积极的作用[13]。简单来说,在劝导设计中,优化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使任务变得简单[14],其主要包括匹配策略和精简策略。

1.匹配策略:匹配策略是指匹配学生学习与在线课程平台之间的交互行为,达成在线课程与用户之间的价值匹配、时间匹配、习惯匹配[15]等,尤其是与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相匹配。帮助用户达成经济最优化,自我时间安排合理化,并且使在线课程符合用户的行为习惯,与用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相匹配。

传统方式记录的笔记在课后网络交流中往往有辨识困难,上传困难等问题,影响使用者的相互交流。但很多在线课程提供的笔记窗口界面并不符合学生笔记记录的习惯,课程的视频播放速度大于学生打字记录的速度,零碎记录的关键词在课后并不能理想的转化为学生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点,网络笔记的记录很难像传统的笔记记录一样通过颜色、图形和特殊的记号,将其连贯地链接在一起。因此,优化在线课程的笔记窗口,能够帮助学生又好又快地在线记录课堂笔记,也是匹配策略考虑的重点方法之一。

2.精简策略:精简策略是通过设计提升界面的可用性,提高在线课程的使用效率,降低在线课程对用户能力值的需求标准来提高用户能力。在线课程界面交互设计中通过提高界面操作的功能性和界面转化的稳定性、简化操作步骤、减少操作时间等方式从而减少用户的思考和体力消耗。具体可以表现为学习和错误题目的自动归类i按知识点的介绍来控制在线课程视频长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在学习行为发生前给予用户自然合理,简洁易懂的指引帮助,减少用户的学习记忆成本。

(三)强化信号类触发器的激活型劝导策略

当人们既具有执行目标行为的能力又具有相关动机时,行为仍然没有发生,就可能是缺少时机恰当的信号[14],即信号(Signal)类型触发器。课程开课提示、在线课程的阶段性学习完结时间提醒、作业及课程视频更新提示、课程系统中的督学等能够触发用户进一步完成学习进度的,都属于信号类型触发器。激活型劝导策略是通过强化信号类触发器,刺激用户立即执行目标行为的劝导策略,其主要包括提示策略和感应策略。

1.提示策略:提示策略是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告知、提示人们即将发生的事件或需要完成的任务,如同电脑桌面上的便签本,提示人们未执行的行为。提示策略仅仅只是提醒,就如同我们看待交通信号灯,红灯的时候要停下,它并没有激励我们也没有优化我们的能力,只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的行为是恰当合适的,但其体现了及时提醒的必要性。因此提示策略主要表现为发送通知或在界面的最顶层推送与用户相关的重要内容信息,告知用户相关行为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在线课程设计策略
植入式在线课程“走进俄罗斯”的教改模式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