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研究

2019-06-22周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周玉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及综合能力的主要渠道,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简要分析“三全育人”的主要含义、特征及理念,并论述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的必要性,阐述“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路径,旨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5-0092-03

引言

现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的改革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一项系统化的教育工程,需要充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内容,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基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结合现阶段德育教育的实际现状,通过阐述“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及运作理念,切实增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三全育人”的主要特征及基本理念

1.“三全育人”的含义

“三全育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具有全面性及系统性的思想政治育人指导原则。“三全育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三全育人”可以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构出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全员育人是指人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每个人都应具备教育育人的意识,培养自身教育育人的责任感,完成职业工作内的教育育人任务,并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出全面、协调、长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其次,全程育人是指在时间上,注重教育育人工作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成长学习全过程,制定出符合大学生每个成长阶段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规划思政教育工作重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及发展。再次,全方位育人,主要针对教育空间而言,强调教育育人工作的开展,应涉及大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基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学习,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进步发展。

2.“三全育人”的特征

“三全育人”具有自身的模式特征,其中主要包含整体性、全面性、全程性。首先,教育育人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力量支持与配合,“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是基于教育整体性规划而实施的,调动教育事业中的全体人员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三全育人”的整体性,是拓展教育渠道的有效方式,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有效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次,“三全育人”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全面性发展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主要追求,也是教育事业改革的主要目标。现代化的教育改革,应根据人们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至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全程性,主要是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形成规律,以及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长期性及反复性,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结合至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应伴随着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德育教育应更加具有针对性,充分体现出教育育人的全程性。

3.“三全育人”的理念

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探究教育的基本理念,将更加全面及系统化地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首先,“三全育人”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核心重点为“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育人”应被置于教育的核心位置,充分利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作用。“育人”在“三全育人”模式下,处于提纲挈领的位置,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三全育人”理念下,应坚持全员调动、齐抓共建的教育模式,在全员调动的模式下,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借助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完成共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的必要性1.解除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将有利于解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满足教育活动的实践性要求。首先,我国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重视程度有待提升。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历来不受政府、高校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部分高等院校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忽视了学生的整体能力培养。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方式较为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易产生抵触情绪及逆反心理,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基础较为薄弱,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将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健全教育育人的核心内容,有效对抗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2.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能力及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接班人,其道德素质及综合能力,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未来。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是满足现代化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求的重要方式,将有效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进步发展。在全球化发展浪潮下,西方敌对势力将借助网络平台,向大学生灌输错误的价值观念及内容,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利己主义等。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将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打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师资队伍。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將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需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

3.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内容,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紧密结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地满足市场经济的改革需求,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首先,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将有效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与资源。其次,将“三全育人”理念结合至教育工作中,可以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及实效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潜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程度,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发展需求。最后,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三全育人”作为一种全面化、系统化的育人模式,将有效地调动全部力量参与至德育教育工作之中,通过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的主要路径1.强化思政课堂教育机制

课堂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将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与开放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应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需要编写优质的德育教育课程教材,结合社会经济建设的现状,以及当代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构建具有时代精神、思想性和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其次,高校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手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果,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结合至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开辟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2.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机制

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需要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教育机制,通过科学严谨的制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及质量。首先,高校应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整合,其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合、教育渠道整合。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需要打造出一支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德育工作队伍。高校应明确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并合理划分不同教育部门的工作内容及权限,形成相互协作且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教育渠道的整合,需要坚持教育育人的核心地位,将形成教育合力作为主要的改革目标,设立“家校联系机制”“课外活动月”等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其次,高校应建立监控机制,通过有效的实时监测机制,确保“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活动的开展,维系思政教育模式的正常运转,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和谐、有机统一。高校的检测机制应坚持教育育人的目标,成立相应的监控机构,明确监控的对象与职业权限。最后,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考评机制、奖励机制、培训机制等。

3.优化思政教育环境机制

环境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机制,是实现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的重要路径。首先,高校应完善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优化校园环境的布局,完善校园环境的基础设计建设。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含图书馆、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络、学习场所等。齐全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是校园物质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应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及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其次,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凈化、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并能激发师生的学习精神及主观创造性。校园文化应坚持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建设目标。

4.构建科学信息管理机制

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构建科学的信息管理机制,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信息的有效传递,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及交流搭建桥梁。首先,构建科学、严密的信息管理机制,将有效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和谐、统一发展。高校应全面搜集学生信息,并检测信息的准确性,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内容的掌握及判断能力。合理设计信息搜集人员的结构,确保信息管理内容的涉及面广、动态性较强且信息多渠道发展。高校应打破单一的信息收集结构,建立健全不同群体组成的网状信息收集结构,其中包含教师、学生、学校后勤人员、行政人员等。通过信息收集机制的完善发展,确保学生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及客观性。其次,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通过收集学生信息,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及实效性的教学计划。教师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公正、公开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科学预测,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

5.健全学生自我服务机制

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需要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主学习作用。借助学生会、团委等组织,建立与学生的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学长制的引导作用。通过学生自我服务机制的健全,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的能力及意识。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创新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面临着现代化发展的冲击。社会的转型发展带来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多元化及多样化的价值重构背景下,将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境。因此,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将充分审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构建出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需要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參考文献:

[1]季景玉,祝鸿,孙传良,周鹏.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J].药学教育,2016,32(3):45—47+63.

[2]聂靖.“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履职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1):18—21.

[3]左盼盼.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三全育人”机制为构建模式[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1):152—153+155.

[4]王红梅.“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3):96—102.

[5]刘胜男.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4(12):73—74.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Three-round Education”

ZHOU Yu

(School of Marxism, Gua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340, China)

Abstract:Educating people is the foundation with moral education as the c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main channel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which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main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ncepts of the “three-round education”, and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three-round education”, and elaborate the mai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round edu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is paper,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three-round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