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主播?

2019-06-22何琦

声屏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

何琦

摘要:近两年来,人工智能(AI)成为了各行各业中的热门话题之一。新华社发布的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进入人们的视线。新闻主播被AI合成主播取代,一直是业界的隐忧。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闻主播 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其在智能化媒体推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2018年11月7日,在浙江义乌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联合搜狗发布了全球第一个全仿真智能虚拟主持人——“AI合成主播”,同时发布的不只有中文主播还有英文主播。这一消息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特别是新闻主播的职业地位似乎感受到了来自机器人的“威胁”,那么人工智能真的能取代主播吗?笔者试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AI合成主播”的优缺点,新闻主播应该如何应对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探讨这个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提到人工智能,人们并不陌生。《她》里面让人类陷入爱情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超能特工队》中的治愈系机器人大白、《西部世界》中游荡在公园里逐渐意识觉醒反抗暴政的机器人接待员等银幕形象,都是影视作品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某种预演。而回到现实生活,当AlphaGo在2016年3月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时,世人普遍意识到,新时代的剧幕或许真的已经拉开,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新技术持续不断地高速发展,最终将会深刻改变社会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智能手机为例,很多应用程序其实都隐藏着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苹果Siri等智能助理程序可以实现和人类的对话,让手机变成人们的“小秘书”;用“今日头条”等新闻应用程序浏览热门新闻时,系统会根据每个人看新闻的不同爱好和习惯,推荐不同的新闻内容,甚至有相当数量的新闻稿件就是由人工智能程序自动撰写的;在机场出入境安检、手机银行办理业务、美图应用程序自动美颜等场景常常会利用到人脸識别技术;使用淘宝、京东等手机购物APP时,平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因人而异推荐最适合你的商品信息;自动驾驶技术虽然还未真正普及,可相关的科技成果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了,比如特斯拉的Autopilot辅助驾驶功能;在亚马逊的库房、沃尔玛的仓储中心、丰田汽车生产线都可以看见机器人的身影。

人工智能已经到来,并且正在快速崛起。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人工智能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将会如何发展。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作家、未来学家杰瑞·卡普兰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从简单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专注于高层次分析、决策和艺术创造的工作。不难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普及,人类将会进入一个知识积累加速增长的阶段,提高创新能力,社会生产力也大幅提高,最终带来方方面面的进步。只要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一定能实现更多的不可能,带领人类一同进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

“AI合成主播”的优缺点

此次亮相的“AI合成主播”在实际应用时只需要输入新闻文本内容,就会用和真人主播一样的声音进行流畅地播报,而且唇形、面部表情也能完全吻合。此外,“AI合成主播”不仅可以流畅播报新闻,还可以在多个地方同时播报,也可以365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因此,“AI合成主播”对于提升电视新闻的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特别是在突发报道中快速生成新闻视频,提高报道时效和质量等方面都拥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AI合成主播”未来能够动一动口就让所有的新闻主播集体下岗?笔者认为,真人主播相比较“AI合成主播”而言仍然有其无法取代的特性,比如政治觉悟、思想情感、个性魅力、自我意识、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跨领域思考、逻辑推理能力、互动的亲和力、节目驾驭的艺术等。这些特性也决定了人工智能主播只能作为工具使用,而并不能完全取代真人主播。

新闻主播应该如何应对来自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给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人类工作的转型在所难免,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么,新闻主播到底该如何应对来自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

首先,新闻主播需要具备扎实的播音主持基本功、高水平的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大方得体的举止形象、细致多维的逻辑视角和亲切自然的表达能力等。“AI合成主播”虽然经过了多种技术手段的叠加和拟人化训练,但也只是人类的模型和分身,并不完全具备和真人一样的播音主持功底。另外,机器人声音和面部表情还略显僵硬,缺乏亲和力和对象感,使得新闻内容真实性的传达大打折扣。

其次,在日益多元的当下,新闻主播的个人特色也是“AI合成主播”无法取代的特质。以央视的“段子手”朱广权为例,这样一本正经说段子的幽默风格在新闻主播里并不多见,也深受观众的喜爱。想要让“AI合成主播”说段子并不难,只要把段子内容输入进去即可,但要让机器人也能播出段子中的幽默感就很难做到了。

同时,新闻主播存在的另一理由在于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正是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产生连接、合作,从而形成组织、团体。新闻的产生过程是一个循环,记者、编辑、主持人都是这个循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环节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才能产生完整的新闻节目,而合成主播并不具备与真人一般与人谈话良好沟通的能力。

马云在2016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上曾说:机器人一定比人聪明,但不会比人智慧。新闻主播要想和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争饭碗”,除了练好专业基本功这个前提,还要全方位扩充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展现独特的个人魅力,提高应变和创新的能力,灵活掌握驾驭节目的艺术,与团队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与机器人竞争时掌握主导地位。

对于人们担忧的人工智能会取代主播的疑虑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社会上,包括媒体行业内,许多人总认为主持人的工作很轻松,只要颜值还不错,会照着稿子念一念就够了。因为现在不少一线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只能依赖记者、编导给的稿件,见字出声当个传声筒,对于稿件内容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只是机械地照稿念稿而已。这样的播音员的确会被取代,毕竟现在机器人也能做到,而且还不会出错。然而,播音主持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是语言的艺术家,艺术的“神采”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

如果把“AI合成主播”的出现比喻成“狼来了”,那么主播是被“狼”吃掉还是选择与“狼”共舞?这才是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是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一个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不仅是一个广播电视台的标志和品牌,也是一座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表,就像央视《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常常被人们称作“国脸”。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的运用不仅不会淘汰播音主持行业,反而是得力助手,它只是技术应用层面的一次拓展与行业发展的一种尝试,是可掌控的一件先进工具。与其成天担心自己的“饭碗”会被人工智能抢走,不如多想一想该如何培育和发挥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使自己愈加贴近时代的需要,从而促进播音主持行业的全面优化。

(作者单位:新余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1.新华社:《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在新华社上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460217397814112&wfr=spider&for=pc,2018/11/07。

2李开复:《AI未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3.阿里巴巴集团:《马云:未来已来》,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年版。

4.腾讯研究院等:《人工智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5.李开复,王咏刚:《人工智能》,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年版。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机器人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