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语文要素教好统编本教材

2019-06-22彭辉鳌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要素习作

彭辉鳌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内容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体系,试图通过每个单元的系统教学,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三年级下册教材按照“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的编排体系组织单元。教学时既要聚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要巩固前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教材潜在的教学资源,选择精要的教学内容,统整为板块式的言语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实现语文要素的实践转化。如何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实现语文能力的转化呢?

一、依托语文要素,确定课时目标

本册教材编排了八方面的内容,围绕宽泛的内容主题,分别将“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如下表所示。

弄清了每个单元的内容主题,把握了每个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教学才有明确的方向。所以教师要紧扣内容主题,兼顾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设计一种阶梯的、网状的、螺旋上升的训练系列,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要教好统编本教材,必须明确编者的编排意图,仔细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领悟文章表达的意蕴。因此,教师钻研教材时要紧紧依托两个系统,即“文本系统”和“练习系统”,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更有效。

1.抓文本系统,实现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进行对话,课前教师必须得先与文本对话,达到“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

第一个层次,与文本作者对话。教师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读者来阅读文本,了解作者为文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中心和写作目的。这时就要扫清字词障碍,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凡是拿不准读音的字词,一定要查字典,注上拼音。有些词语的意思虽然课堂上不一定讲,但教师必须弄懂。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一定要仔细体会。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弄懂了才便于引导学生去感悟和理解。知识这东西,不能有半点含糊。如教学《燕子》一课,教师与作者对话时,要读出一只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作者在描绘这些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时,先写燕子外形的活泼可爱,接着写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然后写燕子在空中和湖面飞行的情景,最后写燕子停歇在电线上。通过与作者对话,我们的眼前浮現出了一幅幅明媚春光图、燕子飞行图、燕子停歇图,明白作者的写作是为了表达对春光的赞美,对大自然中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的喜爱之情。

第二个层次,与原文本对话。教师把自己当作一名语文教师来读课文,与教材编者进行对话,了解编者编排的目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如何了解编者意图,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将在后面抓“练习系统”环节中作详细陈述。

第三个层次,与互文本对话。教师把自己当作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来阅读课文,了解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有哪些疑点、难点和困惑。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做到顺学而导。如《燕子》一课第2自然段的“烂漫”“伶俐”,第3自然段的“旷亮”,第4自然段的“波光粼粼”,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要思考该怎么理解这些词语,教学时该采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所以,我们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哪些内容学生能够自己读懂,哪些地方学生可能还读不懂,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教师该如何点拨,提什么样的问题,以哪种形式来组织学生学习和探讨,等等,这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思维水平、想象能力来思考。所以,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教师教的方法,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四个层次,与超文本对话。教师把自己当作课程设计者来阅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需要拓展哪些课外知识,指导学生阅读哪些课外书籍,怎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实现超越文本、超越教材,由课堂走向生活,由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大语文”教育思想。如教完《昆虫备忘录》后,可组织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用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阅读方法来阅读《昆虫记》,读后让学生做几份昆虫备忘录。学完第二单元后,可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指导学生读寓言故事、讲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故事中蕴含的一些道理。

2.抓“练习系统”,确定教学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要确定精准的课时教学目标。确定课时目标要在课标学段目标的统领下,根据“课后练习”,正确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上的一大创新是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成螺旋上升的言语活动体系,以“课后练习”或“导读语”的方式加以呈现。所以,教师要借助“课后练习”(精读课文)或“导读语”(略读课文)确定精准的课时教学目标。

如第二单元的阅读要素与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呈现如下表(见下页)。

从表中我们了解到,第二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围绕这一阅读要素编排了4篇寓言故事,每课的“课后练习”都是从落实“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这一阅读要素进行编排的。根据教材编排的“课后练习”就能确定精确的教学目标。

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反复琢磨“课后练习”,抓住课后练习中的关键词句,仔细揣摩编者的用意。同时,还要将这些教学目标分解到几课时教学之中,有的甚至延伸到课外阅读、课外观察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力求课时目标更加精准、更加集中,从而实现“一课一得”。

二、依托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

1.根据“语文要素”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阅读教学上。根据统编本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时要以本单元中的语文要素为统领,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生本对话中,逐一落实教学目标。如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师要把这一语文要素贯穿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教学之中。如教学《花钟》时,在学生读通、读顺、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每段话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花钟”,随后引导学生品味描写各种花开放的语句,领悟作者的语言特点,最后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其他植物的花是如何开放的,以实现迁移运用。如教学《蜜蜂》一课时,借助课后练习“默读课文,把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引导学生概括出作者用蜜蜂做试验的步骤和得出的结论,然后找出课文中带有表示“准确”“大致”意思的语句进行细读,体会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自主体验、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为本源,以学生会学为本质,要科学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做到读书理解与感悟体会相结合,朗读训练与默读勾画、读书归纳相结合,教师点拨提示与学生自主感悟相结合,读书交流与动笔书写相结合。要通过一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性阅读,切忌串问串讲、一问一答、一讲到底。注重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忌把字词意思、句式特点、文章段意、课文主要内容等直接告诉学生。

2.根据“语文要素”,着力提高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水平

统编本教材编排的“习作”和“口语交际”都有明确的“习作要素”,也就是单元“说写”训练目标,如第一、二单元的“说写”目标是“说清楚和写清楚”,在单元习作和口语交际中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提出“说清楚想法和理由;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以“习作要素”为统领,落实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目标。

关于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把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课外阅读进行整合。比如,对于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待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之时,结合学生熟悉的地方,先交流推荐到哪儿去春游,说清楚推荐的理由;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重点指导学生观察一两种植物,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植物仔细看一看,小心摸一摸,走近闻一闻,并完成相应的观察记录卡;最后借助观察记录卡,引导学生把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二是师生提前准备,即教师提前备课,学生提前准备写作素材。教师要结合本地、本班实际,灵活处理和改编教材中的习作和口语交际话题,提前设计活动、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心理上做好准备。如第四单元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的前几周,教师就要思考引导学生做哪些小实验,做小实验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学生才能有新的发现,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包括实验中的观察记录表,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然后指导学生分时段完成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这样,学生经历了准备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记录观察等实践活动,写作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三是要努力构建习作指导与习作讲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习作教学而言,这里的“有法”是指科学的、可操作的习作教学模式。统编本教材的“单元习作”采用情境式编排,因此,我建议在习作指导与讲评课中,按照“创设情境,唤起学生体验—寻找素材,引导学生构思—搭建支架,学生独立写作—星级评价,师生互动修改”的课堂教学流程进行。

3.根据“语文要素”,整合“语文园地”

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第2单元是“书写提示”)“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第2单元还编有“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的教學,可以从整册教材出发,整合相关的内容和资源进行。

一是与阅读教学进行整合。第一单元“交流平台”中的“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要多读几遍,细细体会”,“词句段运用”中的“读一读,说说括号里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中的“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等,可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揣摩、领悟、体会、交流与分享,在读中总结方法,落实语文

素养。

二是与习作(小练笔)整合。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中的“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中的“读通知,注意格式,再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第四单元“词句段运用”中的“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可结合习作评奖与修改进行。这样在习作指导与练习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语文园地”中相应的教学任务。

三是与识字书写整合。第一单元的“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认识带提手旁、绞丝旁和贝字底的字,通过认识这些生字,学习、积累同类生字;第七单元的“书写提示”内容可融入识字、写字教学之中。

四是与课外延伸整合。第四单元“词句段运用”中的“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第三单元“识字加油站”中的“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标牌吗”,第六单元“识字加油站”中的“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等内容,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在生活中了解画面,在生活中边观察、边提出问题。

五是与积累诵读整合。“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以及“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积累”都注重了积累。如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中的“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等内容,直接与诵读、积累结合起来,可引导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强化语文

积累。

同时,“语文园地”还可以和“课外阅读交流”“口语交际”等板块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梳理阅读信息、畅谈阅读感受、分享阅读体会,

在交流与分享中发展思维和语言,提高语文

素养。

统编本教材中的课文,语言精练、内容深邃、意蕴深刻,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最佳范本。而“课后练习”使得各年级、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教学要点更加明确,体现了编者在重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体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依托“语文要素”,充分利用“文本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要素习作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习作展示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