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2019-06-22熊满英
熊满英
丰城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江西丰城 331100)
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经常采用机械通气方法,而机械通气容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死率较高。一直以来,对ICU患者实施呼吸机救治,需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费用和住院时间,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因此,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20~76岁,平均(38.73±3.21)岁。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1~75岁,平均 (40.15±2.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两组患者通气时间超过48 h。排除标准:患者在机械通气前患有肺炎。
1.2 方法
对照组利用Puritan-Bennett 840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采取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利用Puritan-Bennett 840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体位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不同体位完成呼吸过程。若患者的病情稳定,护理人员可以将患者的头部抬起35°~45°,采用半卧位,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2)呼吸机管道护理,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时,管道及冷凝水成为细菌生存的主要场所,需要定期更换患者使用的一次性呼吸管道、呼吸机管道及呼吸机内液体[2]。(3)环境护理,需要保证重症监护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实施监控并控制监护室内的细菌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工作,并且其在重症监护室内时,需更换为工作服装。另外还要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3]。(4)气道护理,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有效的吸痰处理,可以先运用药物雾化、溶解痰液,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去除痰液[4]。
1.3 临床评价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每日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例,发生率为41.67%;观察组发生4例,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162,P<0.01)。对照组每日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每日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s)
表1 两组每日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s)
?
3 讨论
临床十分重视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与预防,主要采用抗感染、免疫治疗等方式,同时还要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生命危险。导致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患者长期进行机械通气,身体机能较差;患有多脏器衰竭;体内长期有痰滞留,不易咳出;重症监护室内发生交叉感染[5];患者胃部逆行感染,患者胃内缺乏胃酸,导致细菌在消化道内繁殖等。相关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呼吸机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其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加强对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6]。
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体位护理、呼吸机管道护理、环境护理及气道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综合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呼吸机的效果,有效预防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7]。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每日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