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全科医师培训中眼科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6-22易湘龙
易湘龙, 段 丽, 杨 昭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乌鲁木齐 830000)
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对全科医师的定义是:在家庭、诊所或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级、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生。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肩负使命重,社会期望高。但是,目前全科医生不仅紧缺,而且水平也亟须提高,如不解决,百姓的“看病难”困境就无法突破[1]。目前我国全科医师的培训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新疆地域辽阔,人口分布分散,卫生资源明显呈现区域聚集、极化发展、医疗人才严重匮乏及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大力发展全科医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新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致盲性眼病和视力损伤高发,而多数此类疾病具有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社区眼病早期筛查和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眼科学内容的培训是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本地区眼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疆内全科医师培训中眼科学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1 新疆全科医师培训中眼科学现状
1.1 2013-2018年师资与学员的基本情况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新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自治区医药卫生人才推动工程实施方案》,新疆卫计委制定了《2012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项目实施方案》,自2013年开始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首次启动了10所医院作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截止2017年,已培训带教师资671名,已完成980余名全科医师培训结业综合考核。
1.2 培训内容目前,《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中眼科学培训的目的为通过眼科培训,学习眼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临床技能,掌握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了解眼科常用的诊疗技术,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全科医师培训中眼科培训的具体内容
新疆目前有10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参考《关于印发2012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卫科教发〔2012〕31号)均为地州以上三级甲等医院,且南北疆均有覆盖,这样保障了基地的师资教学资源基地认证过程比较规范,基本达到包括眼科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标准。同时进入培训基地的学员来自于新疆各地州不同民族,保证了南北疆全科医师培训的均衡性,保障了南北疆基层医院全科医师的输送。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的努力,目前新疆已经基本建立了全科医师的培训体系,并培养出了一批服务基层的全科医师。
1.3 存在的问题
1.3.1 政府及各地医院的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不够 相关部门对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更细致的全科医师的培训及考核制度、全科医师的待遇等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全科医师对于培训政策和意义、培训及考核过程、保障措施等非常茫然,学员培训前就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对培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培训有抵触心理,很难进入培训状态,适应培训环境。
1.3.2 各培训基地条件差异较大 新疆眼科医疗卫生资源呈现区域聚集、极化发展,南北疆医疗水平差距大。政府对各基地的资金投入不足,各基地的教学相关设备均由基地医院自行解决,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各地州县级医院重视大内、大外科,对眼科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设备投入不足,因此各培训基地眼科设备条件差异较大,导致学员在各基地眼科培训后效果差异大。同时,新疆各基地眼科具有全科医学带教能力的师资数量和质量并不理想,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眼科亚专业过细,带教老师对于全科医师培训的经验不足,培训普遍呈现出“专科医师培养全科医师”的现象。
1.3.3 全科医师层次基础参差不齐 新疆地区全科医师培训学员学历背景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学历层次主要覆盖中专大专等层次,学历偏低,眼科基础知识较薄弱。
1.3.4 全科医师学员对眼科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全科医师学员在眼科轮转时间较短,仅为2周,在没有眼科学基础的情况下,很难掌握眼科常见病的初步诊断和正确的初步处理。全科医师学员普遍认为眼科为“小科室”,对眼科重视程度不够。
1.3.5 配套教材欠缺 新疆的全科医师培训使用全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与细则》(以下简称《培训细则》),未结合新疆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未加入新疆区情对于新疆的高发眼病进行相应培训。
《培训细则》中规定掌握的眼科疾病过于简单且重点不突出,如要求掌握白内障病种3~5例,按照本科室的门诊量1 h即可完成,但后续没有要求更具体的学习方向,带教老师无法进行合理性培训。同时,眼科部分的培训没有配套教材,需要眼科带教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整理。
1.3.6 教学方式单一 研究显示,经过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培训后,学员学院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偏离全科医学的核心,培训效果不理想[2],全科医师在基层医院的工作中依然偏离全科医学的核心和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亟需改进。
2 建议和对策
新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眼科疾病高发,有些致盲性眼病如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角膜盲等患者不但严重影响视觉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许多在疆内高发的全身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常有眼部相关的改变,这些疾病的首发症状有时出现在眼部,忽视眼部症状可能会导致漏诊,导致患者视力损伤或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绝大多数此类疾病具有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因此,眼科学的培训是全科医师培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不断地提高培训质量,为新疆各族眼病患者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2.1 政府及各地医院加大眼科基地的投入建议各级负责部门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宣传力度,政策讲解,确保医学院校、各级医院全面理解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促进应届毕业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将受训全科医师的“单位人”身份转变为“社会人”,将其置身于医师人才队伍中的“流动层”,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有利于打破目前相对封闭的用人环境,让静态的人才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的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良性机制,为有效实施此政策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政府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眼科培训基地的政策倾斜建议各级负责部门加大对偏远贫困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基地眼科教学设备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加强评估及检查,督促各基地不断提高培训硬件和软件条件,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全科医师培训中眼科内容的顺利完成。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西方,多数国家的全科医师培训师资都需要经过权威机构的能力认证,有效期2-3年,此后还需要再认证[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有全科医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才能教育出优秀全科医生,从而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各项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相应的全科医疗需求[3]。建议固定带教老师,明确带教职责。召开备课、交流教学经验的例会,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入培训过程,改变传统的由专科教学模式培训全科医师的现状。制定激励和约束政策,将授课老师授课时数计入晋升教学职称教学时数,给予优秀师资出国进修、访问交流的机会。
2.4 延长眼科培训时间,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大部分学员对眼科临床工作的认识几乎是空白的,短短2周的眼科培训时间明显不够,建议延长至4周。可在全科医师入科前,将需要掌握的眼科学知识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幻灯片,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学员,让他们主动带着问题、带着探索的好奇心进入到眼科培训中,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临床专科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理解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其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的认知及运用,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4]。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是现代教育中一种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5]。
2.5 制定统一教材,教学方式多元化撰写全科医师培训的眼科教材、课件、案例库,以《培训细则》为基础,收集、总结眼科的临床教学资料,建立并不断更新案例库。摆脱传统教学束缚,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活力。对于新疆高发眼病应列入培训范围,确保培训更符合实际。由于全身病与眼科关系密切,可在轮转相关专业时增加眼科相应内容的讲座,如在内分泌科轮转时,可由眼科带教老师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培训,这样在不增眼科培训时间的基础上完成眼科相关内容的学习,同时可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全科医师对临床思维的整体性。
新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旨在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全科医师,使其成为全疆人民的“健康守门人”。新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尤其是眼科学培训模式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既有优势,又存在问题,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与提高,一定会推进新疆全科医师培训特别是眼科培训的发展,满足新疆各族人民对眼健康日益增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