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瓷业生产从明清官窑文化中的借鉴
2019-06-22万能冷菁
万能 冷菁
(1.景德镇市高级技工学校,江西 景德镇,333003;2.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陶瓷是中国人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早在欧洲人掌握制瓷技术之前,景德镇就以瓷器而蜚声海内外,拥有长达2000年的制瓷史、8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时至今日,景德镇的支柱产业之一仍然是陶瓷。[1]早在1982年,景德镇通过国务院的批准,成为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保护御窑厂遗址(图1)被当地政府重视起来,不断地在进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图2)让这些遗址逐渐成为传播璀璨陶瓷文化的旅游景点,重焕光芒。(图3)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延续性,以当时的社会物质发展为基础,御窑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制瓷业和陶瓷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也是政治与经济需要的产物,与当时社会生产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密不可分。而明清官窑做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历史巅峰,历经千年而不衰,引举世之瞩目,其中蕴含的精细的分工协作、严密的管理制度、追求极致的精品意识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对促进陶瓷行业的发展和推动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拥有无与伦比的文化象征性和影响力。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研究怎样传承和发扬明清官窑文化,吸收借鉴其中的精华并发扬光大,推动当代陶瓷行业更好的发展,就成为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1 追求极致的精品意识
明清官窑烧造瓷器时不惜工本,对产品质量追求极致,这不仅体现在召集最好的工匠、使用最好的原料和设备上,更表现在对烧成后瓷器的遴选处理上,官窑瓷器不仅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创作与生产,而且产品万里挑一、质量精益求精,同时明清官窑对复杂的制瓷工序有着极为精细的分工,[2]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使工匠将某项工艺掌握到巅峰造极,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瓷器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生产者只有学习借鉴明清官窑这种追求极致的精品意识,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社会大背景下,陶瓷产业要在保留优良传统的同时,树立外向、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强烈的全球化意识,引入先进的制瓷技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面向市场,创造出外观精美且极具文化内涵、风格独特且契合世界潮流的陶瓷产品,让民族的美成为世界的美、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
图1 御窑厂遗址
图2 御窑厂大门
图3 陶溪川(原宇宙瓷厂)
2 严密的组织纪律和管理制度
明清官窑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明清两个朝代长达600年之久,烧造出大量叹为观止的瓷器,得益于其严密的组织纪律和管理制度。明清两朝对官窑陶瓷生产各个环节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并委派专员进行监督和管理,清代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唐英等都是非常著名的督陶官,正是这种严谨的监督和管理,造就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顶峰。当今陶瓷产业应当从中吸取经验,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整合陶瓷产业资源,大力发展陶瓷教育,合理利用招商引资战略、特色发展战略以及品牌战略,使制瓷业不仅拥有先进的技术,还有可持续发展的监管机制和大量优秀的从业人员,推动陶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形成特色的区域性生产性服务高地。
3 锐意创新的精神。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都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波澜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明清官窑的创新一个方面体现在产品和工艺的创新,在造型的处理、品种、装饰、款识、纹样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内涵的丰富多彩,加上烧制工艺的创新,就像折射交流的万花筒,变幻无穷,把景德镇制瓷水平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另一方面体现在制度的创新,如管理制度、生产资金来源、督陶官制度、残次品的验收制度等等,在不同的时期都有调整或者改变,正是因为这些与时俱进的举措反映了匠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清的官窑制度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尽管官窑的创新在一定层面上往往受制于统治阶级,但我们应当看到,官窑优秀工匠在技术水平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使他们能够实现宫廷或督陶官的各种奇思妙想的需求。因此,这种创新是建立在高超技艺基础之上的,是官窑得以不断创新的源泉,值得我们现代的陶瓷生产者借鉴。在当今社会,很多西方国家有着先进的制瓷技术,我们本应该传承与创新并进,而我们许多陶瓷生产者,面对这种局势,依然墨守成规,不乐意改革创新,安于现状,这种裹足不前的思想使得我国陶瓷业在近现代的发展较为缓慢,处于全球陶瓷市场的中低端。尤其是在追求个性化、精致化的现代社会,陶瓷生产者如果仍然不考虑市场需求的因素,照搬以前的发展思路和生产方式,不通过创新来提升产品品质、顺应市场需求,那么必然影响陶瓷业发展。
尽管官窑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在经济上,官窑生产不以商品交换为目的,不考虑市场需求,仅仅只是,服务于统治阶级,迎合君王的喜好从而失去了商品的性质,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在艺术上,缺乏灵活的设计和审美情趣,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使得创造出的产品无法融入更多的民间智慧和艺术精华,工匠的创造才能和智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最终导致官窑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努力学会从历史的长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官窑文化中吸取经验。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快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是景德镇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我们需要明确并找准景德镇的发展目标与市场定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进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走向国际,将景德镇的创建成为国际陶瓷产业的中心,努力实现“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辉煌目标。